在2021全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上

  □本报记者 刘蓓蓓 文/摄

  

  10月13日在成都开展的2021全国少儿图书订货会现场,各个出版社的摊位上挤满了前来问询的经销商。

  在高速发展道路上奔跑了20多年的少儿出版,近年来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虽然少儿图书依旧是市场的核心,但少儿出版人的忧患意识明显增强。10月12日,在2021全国少儿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年会上,少儿出版社掌门人带着问题而来,期待在与同行的交流中寻求解题思路。其中有三个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关注。

  问题一:主题出版怎样有意义又有意思?

  据统计,2015年至2021年,共有20家专业少儿社、51种图书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1年上半年,主题出版图书码洋贡献率最高的细分类别中,少儿类仅次于马列和学术文化。主题出版已经成为不少专业少儿社最重要的产品线。

  少儿主题出版的有意义,除了图书内容的阅读价值,对出版社来说,有利于其精品图书生产体系的完善。

  主题出版图书往往代表了出版社精品生产的水平,是出版社内容资源的厚积薄发。在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王泳波看来,少儿主题出版依托少儿精品出版这一专业领域,可以衍生出丰富的出版主题和呈现形态。无论是儿童小说,还是低幼绘本、知识科普,都可以催生出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主题精品。因此,深耕主题出版,可对出版社的专业体系建设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少儿主题出版以儿童文学居多,希望出版社总编辑王琦认为,这个问题依赖于机制的评判标准。但是,少儿主题出版绝不仅仅局限于儿童文学,在报告文学、科幻文学、低幼文学、科普知识、传统文化方面等均可挖掘少儿主题图书选题,比如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想象力培养、家风家教等,均可从绘本、漫画、插图本、多媒体融合等形式多元表现,贴切表达。

  苏少社就通过绘本这一形式,打造出了口碑少儿主题出版产品。从去年的“童心战‘疫’·大眼睛暖心绘本”书系,到今年的“童心向党·百年辉煌”书系,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之作。“主题出版实践,让苏少社逐渐坚定了要将少儿类主题出版融于时代发展、聚焦时代主题的信念,也认识到儿童绘本所能抵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以及用纯净的儿童视角去审视现实和历史,会给读者的心灵带来一种怎样的美感和震撼。”王泳波如是说。

  少儿主题出版是兼具主题特点和儿童特点的出版,面对独特的阅读对象,做儿童喜闻乐见的“有意思”的产品是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关键所在。要做到有意思,王泳波认为,在策划上要从“小切口 大视野”出发,符合儿童审美、彰显时代大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育孩子们的价值观。

  问题二:科普图书热到底热了谁?

  据开卷数据显示,童书市场呈现从少儿文学占据主导地位,向“少儿绘本+少儿科普”占重要地位快速发展的趋势。业内都在说科普热,但到底热了谁,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观察,一个比较残酷的现实是,除了少数专业少儿出版社,多数少儿出版社并没有分享到太多科普图书热带来的红利。少儿科普百科销售排行榜上的图书,多数都是民营书业公司做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书不管是引进还是原创,质量水平都相对较高。“高质量的图书,一定是畅销的前提。”傅大伟如是说。

  他对畅销的少儿科普图书进行了梳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IP类的图书,像“马小跳学数学”“打开故宫”等;一类是原创低成本图书,像“和爸妈游中国”丛书、“藏起来的小秘密”丛书等;还有一类是引进版图书,像《DK博物大百科》《小狗钱钱》等。傅大伟认为,这些图书都体现了图书呈现形式发生的变化,单纯的图片和文字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而各式各样的漫画类、绘本类图书已经悄然成为科普图书的主流。

  专业少儿社要想享受到科普图书热的红利,在傅大伟看来,要在少儿科普图书出版资源方面有所积累,也要像对待儿童文学作品一样,用标志鲜明的著作权保护罩把自己打造的作品保护起来,避免被大量地跟风模仿;此外,少儿科普读物一定要有趣味,知识罗列式的科普读物,孩子是不爱看的。

  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是中国少儿科普的里程碑,该社社长冯杰说,全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其版权战略统筹下多元化经营的必要前提。所以近两年来,上少社对市场上充斥仿冒“十万个为什么”的出版现象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目前上少社已经向46家侵权主体发出了律师函,其中11家被告上法庭。冯杰表示,上少社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闭关锁国”,而是为了更好地开放合作,在尊重彼此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同时对十万个为什么分社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利用2—3年的时间,要将“十万个为什么”系列产品的品种做到200种规模,采取包括成立项目公司在内的积极措施,加大探索少儿科普出版的转化能力建设,实现销售收入翻番的阶段性目标。

  问题三:现象级图书靠“命”还是靠“搏”?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畅销的书各有各的命,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但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常青观察,把时间战线拉长至20年,可以发现,但凡持续畅销或传承久远的高品质少儿图书,内容都离不开对少年儿童身心特点的精准把握和对少年儿童特质的尊重。

  《米小圈上学记》是一套日记体儿童文学作品,没有用扣人心弦、千奇百怪的紧张情节来吸引儿童,只是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真实呈现。也许以成人的眼光看来,这类稚嫩的儿童故事并没有多少玄妙之处。但就是这套看似简单的儿童日记体作品,却赢得了数以千万计孩子的喜爱。许多孩子的评价是“有趣、好玩、幽默”,最重要的是“有益”。在这些感受里面,还包裹了难能可贵的特质——纯真的童心,即儿童性。“可以说,《米小圈上学记》是成年人成功深入孩童内心世界的一个范例。”常青说道。

  为什么说现象级畅销书也是“经营”出来的,看看“米小圈”作者、编辑所做的幕后工作,就能够明白。

  常青介绍,在图书策划之初,就注意该书形式与内容的紧密结合。责任编辑明琴经过详细市场调研,与作者反复沟通,为其量身定制了编辑制作方案。一是提出了“分年级出版”的概念;二是每个年级将原稿3本改为4本,缩短每本书的文字量,让小读者产生很快读完一本书的成就感;三是增加该书的功能性,添加“日记魔法”,教小学生像米小圈那样学会写日记。明琴说,如果将作品比作一个人,那么怎样把这个人打扮得符合他的性格,让他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就是编辑的工作。

  之前有一篇报道说《米小圈上学记》(一年级版)出版前,作者北猫修改了100多遍,常青说,实际上,北猫改了200多遍。北猫创作“米小圈”产品系列的节奏很慢。自2012年《米小圈上学记》(一至二年级版)出版后,至今只出到四年级版。

  川少社已经清晰地认识到年轻作者的成长速度和创作频次不宜太高。在常青看来,追求将每一本“米小圈”都打造成精品,不求快速推出大量图书来“跑马圈地”,为的就是确保品牌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