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体育法治建设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体育事业全面推进、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伴随着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十年来,我国体育法治建设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在理念上不断进步革新,在制度上不断发展完善,在体育立法、体育执法、体育普法、体育法学研究等体育法治建设各方面协调发展,为新时代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
十年来,我国体育法治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体育产业等体育各领域制度建设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全民健身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十年来,围绕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医融合发展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详细规划了全民健身每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制度举措,2020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就解决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不足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2021年《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外,《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关于加强和改进群众体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推动健身组织更加完善、健身设施更加健全、健身活动更加丰富、健身指导更加科学,为全民健身事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
在竞技体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体育道德风尚,坚定自信,奋力拼搏,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更好发挥举国体制作用,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提高为国争光能力,让体育为社会提供强大正能量。”十年来,围绕竞技体育发展,先后出台了《运动员技术等级管理办法》《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体育竞赛裁判员管理办法》《全国体育竞赛裁判员选派与监督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选拔与监督工作管理规定(试行)》等,对规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先后制定《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关于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等多项政策,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推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在青少年体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2016年《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就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做出了规定。202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聚焦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等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更好开展。2020年《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为深化具有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破解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此外,体育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等政策举措,为推动解决困扰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问题、全面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
在体育产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十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2016年《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围绕体育产业两大核心业态的进一步有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举措。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从供需两端发力、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培育体育新供给等方面,加快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和实施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政策规定对体育产业基地管理、体育赛事活动举办、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外,体育总局会同相关部门出台了足球、冰雪、山地户外、水上、航空、汽车摩托车、击剑、自行车、马拉松、武术、马术等一系列运动项目产业规划,进一步优化了体育产业结构,释放了市场活力。
在筹办北京冬奥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谋划北京冬奥会申办和筹办工作,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法治的全程护航和制度保障。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完成多项相关立法,并首次开展京津冀协同立法,为推动做好冬奥志愿服务、医疗急救、疫情防控、无障碍环境和国际语言环境建设等各项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修订《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对奥林匹克标志的范围、确认和保护等有关规定进行修改,将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相关标志纳入保护范围,对隐性营销行为等进行了规制,同时还将保护范围扩大到残奥会有关标志,为实现“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目标,最终向全世界奉献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贡献了法治力量。
在反兴奋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推进反兴奋剂斗争,强化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意识,坚决做到兴奋剂问题‘零出现’、‘零容忍’。”十年来,国家加快推进反兴奋剂工作法治化进程。在新修订的体育法中增加“反兴奋剂”专章。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发布《关于审理走私、非法经营、非法使用兴奋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兴奋剂犯罪的相关规定,在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后增加一款,作为第三百五十五条之一:“引诱、教唆、欺骗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或者明知运动员参加上述竞赛而向其提供兴奋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组织、强迫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参加国内、国际重大体育竞赛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为严厉打击兴奋剂犯罪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实现了对涉兴奋剂违法犯罪行为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的威慑和惩处。此外,体育总局制定出台《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兴奋剂违规责任追究办法》《反兴奋剂规则》等配套制度,反兴奋剂相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充分彰显了我国反兴奋剂的坚定立场和严肃态度,为坚决防范、及时化解兴奋剂问题引发的各类风险和危害,保护体育运动参加者的身心健康,维护体育竞赛的公平竞争,维护国家荣誉和形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行业监管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十年来,体育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全面认识和有力应对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方面的重大风险挑战。在体育赛事活动监管服务方面,体育总局制定了《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体育领域事中事后监管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着力加强行业监管。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户外运动项目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健全体育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完善各项目办赛指南、参赛指引等有关制度标准规范,健全体育赛事活动制度规范体系,提升了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监管服务工作水平。新修订的体育法也进一步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和赛事活动举办的监管,明确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监管方式,规定体育赛事活动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规定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的熔断机制等。这些制度规定将有力推动防范化解体育赛事活动中的各类安全风险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十年来,通过深化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体育系统进一步厘清了体育行政部门的权力边界,编制权责清单,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清理证明事项,不断优化政务服务。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服务体制机制,完善资金保障、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配套政策,制定政府购买体育服务指导性目录,逐步构建了多层次的体育服务供给与保障体系。落实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要求,同时不断加强体育赛事活动的监管和服务。深入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引导、培育和扶持体育社团、体育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基金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创新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方式。规范体育执法工作,制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体育行政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地方体育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着力化解体育领域的各类纠纷。
在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和体育法学研究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民守法,就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十年来,体育法治宣传教育日渐深入,按照“六五”普法规划和“七五”普法规划的部署,不断加强对体育工作者和体育从业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明确和强化体育系统普法职责任务,健全普法责任制,推动体育执法与体育普法相结合。建立体育决策咨询项目成果库和体育行政执法案例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讯手段,创新体育法治宣传教育形式,营造了良好的体育法治氛围。体育法学研究日益深入,研究队伍逐步壮大,紧密结合体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围绕体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为体育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广泛开展体育法学研究、体育法学交流、体育法治实践和体育法律服务活动,更好发挥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等研究组织的高端智库作用。体育法学教育和体育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加强体育法学学术交流,形成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法学研究队伍,不断推进体育法学理论研究繁荣发展。
在规划制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需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十年来,体育系统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在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的规范化建设,制定出台《体育规划管理办法》,明确体育规划体系包括总体体育规划、专项体育规划、运动项目规划和地方体育规划,规定了规划编制的审批立项、衔接论证、报批发布、实施监督等程序要求。制定实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十四五”时期,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统领下,首次形成了1个总体规划、12个专项规划、各项目规划以及全国31个省(区、市)地方规划在内的相对健全的体育发展规划体系,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为全面建设体育强国、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擘画了蓝图。
除此之外,在体育科技、体育文化、体育宣传、体育教育、体育对外交往等体育事业其他领域,体育法治建设都发挥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和规范引领作用。
十年来,体育法治建设成就显著,基本形成了1部法律、7部行政法规、31部部门规章、165件规范性文件以及269件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
二
十年来,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体育法治建设成绩斐然,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法律规范体系,体育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体育强国建设在法治化轨道上稳步推进。总结我国体育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主要经验,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体育法治建设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要坚持在体育法治建设中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始终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体育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牢牢把握体育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为体育法治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通过不断健全党领导依法治体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推进党领导体育法治建设的制度化、法治化。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将保障人民权益作为体育立法和体育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体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如在新修订的体育法中增加“国家依法保障公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国家依法保障运动员选择注册与交流的权利”等条款;新设“体育仲裁”制度,积极化解体育领域纠纷,保障运动员合法权利的救济等。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围绕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注的体育领域突出问题和体育法治建设薄弱环节,紧盯目标节点,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制定出台一大批适应体育事业发展实践和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制度规范。不断研究体育法治建设新问题,不断接受实践检验,不断丰富和发展体育法治实践,确保各项体育法律法规制度行得通、真管用。
四是坚持依法治体。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体育法治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牢固树立依法决策意识,着力推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始终以法治政府建设为目标,坚持权责一致,严格遵循法定职责和权限,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履责,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五是坚持整体谋划。始终围绕体育改革发展大局,整体谋划,统筹推进体育立法、执法、普法、纠纷解决和体育法学研究等各项工作,着力补齐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体育项目管理、体育赛事活动监管、地方体育执法、反兴奋剂等重要领域的制度短板,加快体育领域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充分发挥法治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
六是坚持以上率下。始终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发挥其在依法治体中的以上率下作用,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断提升法治素养,营造体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三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下,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全面推进依法治体步入快车道,日益完善的体育法治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新修订的体育法的颁布实施,是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体现,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是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标志着我国体育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新时代规范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期盼日益强烈,面向未来,我们要积极顺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坚持党对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系统观念,树立法治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补齐补足体育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短板和不足,在体育领域坚决实施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和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体育法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体育强国建设这一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新修订的体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体水平和能力,不断丰富体育法治实践形式和内容,不断提升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创体育法治建设新局面,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为把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记者 李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