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说教”的搬运工,群众性教育的“卖点”如何直击人心

  我们不做“说教”的搬运工

  ■解放军报记者 范江怀 陈国全 特约记者 周演成 侯 融

   某潜艇支队组织忠诚蓝鲸大舞台现场。 张元烁摄

  刚刚从大连舰艇学院毕业的余焯煊,原本很自信地要给官兵好好讲一讲信仰。没想,他遭遇舰上老技师质疑:你的党龄才几年,就给我们讲信仰?

  余焯煊很快意识到,一上来就给老党员讲信仰,确实不能像在学校一样,把现成的“课件”搬到舰上,然后满堂灌输。

  “很多党员的党龄比我的年龄还大,对信仰早已有了根深蒂固的理解。在老党员眼里,他们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所做的,比我讲的要实在。”余焯煊说,要找到能够震撼他们内心的东西,才能给舰员们上好一堂信仰课。

  被老兵质疑的余焯煊,没有畏怯止步,而是认真地准备了一番。

  走上讲台,余焯煊先给大家讲了《红旗飘飘引我成长》书中一个女红军战士过雪山的故事:

  13岁的小董,跟着长征队伍翻越夹金山。途中,不断有人倒下。小董在精疲力尽时,脑子里想的是领导说过的一句话:跟着走,千万不要停下,过了前面那个山顶,就是胜利的曙光。

  就这样,孱弱的小红军战士小董跟着大部队,成功翻越了夹金山。

  接下来,余焯煊谈了读《苦难辉煌》的感受: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围追堵截,面对茫茫无尽的草地雪山,面对不断倒下的战友,先辈们战胜困难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跟着走,总能看见光明。

  最后,余焯煊结合当前形势,为整堂课做了总结:先辈可往,吾辈亦可往,跟着走,总能破局制胜。

  这堂信仰课讲完,老舰员不时过来找余焯煊讨论。在他们眼里,这个刚毕业的学员很有见地,可以帮助他们化解心中的疑虑。换了一个思路,没有平铺直叙地说教,余焯煊这名新舰员把信仰课讲到老舰员心坎上。

  近年来,南部战区海军所属一线部队广泛开展群众性教育活动,将教育主体从政治干部拓展到基层官兵,让他们走上舞台,在教育中唱主角,赋予教育“一张可亲可近的脸”,既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也盘活了教育资源,烧旺了教育炉火。

  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没了知识顺差,我们凭什么以“课”服人

  说起搞教育,毕业9年拿了5次演讲授课比赛第一名的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干事杨龙说了一个字:难。

  作为单位小有名气的脱口秀“名人”,杨龙始终忘不了那段难堪的授课经历。

  2018年,已经连续2次拿到基地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第一名的杨龙,被抽调到新兵教导队当二连指导员。

  为了给新兵上好“入伍第一课”,杨龙绞尽脑汁,把“赛场”上的看家本领都使了出来。几堂课下来,杨龙自我感觉良好。可几天后,他从隔壁连指导员嘴里得到了新兵的评价:杨指导员就知道有事没事拉着我们上课。

  很明显,杨龙“自作多情”了:备课很认真、感情很投入,但新兵没有听进去。

  “比赛是评委拿你讲的和其他选手讲的比;给官兵上思政课是他们拿你讲的和他脑子里的想法比。”杨龙说,那次授课后,他明白了,要把思想放进一个人的脑子里,绝对没有那么容易。

  “要经常设身处地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杨龙说。

  从机要干部转行干政工,某艇员队政委梁建华是一个有20多年兵龄的“老潜艇”。那次,为了引导艇员正确看待装备差距、增强打赢信心,他专门上了一堂思政课,从抗日战争讲到朝鲜战争,讲了许多人民军队以弱势装备打败强敌的例子。

  课后,有官兵找他谈心:未来信息化战争中,非接触、无人化作战情况下,战斗精神还管用吗?

  梁建华发现,仅仅靠几个历史故事已经不能说服现在的年轻官兵,网上的各种“深度分析”、信息对比,看上去远比他的思政课要具体。

  采访中,很多教育者都感到,现在的兵越来越不好带,思政课越来越难上。经常是班长给新兵讲从严治军,新兵给班长建议要以情带兵;教练给新学员讲执行力,学员提醒教练别侵犯个人正当权益……

  “不是教育者的水平不够、方法不对,也不是教育内容不够精彩,更不是这些教育者遇到了‘杠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知识顺差正在逐渐消失。”梁建华说。

  过去,官兵文化水平偏低、接收外界信息渠道较少,教育者顺势灌输,教育便能水到渠成。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广大官兵浏览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很多年轻官兵是一路搜索、泡着贴吧、追着“网红”成长起来的,对事物的分析判断更倾向于听信“网红专家”。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现在士兵中大学生的占比越来越大,很多受教育者的学历比教育者还要高。这种情况下,教育者再想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官兵,哪有那么容易。

  当思政教育的“供给侧”需要改革,群众性教育的“卖点”如何才能直击人心

  当官兵对灌输的思想不太买账时,基层部队迫切需要进行一场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走教育的群众路线,发动官兵上台讲思政课,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种方式。

  “充分依靠官兵搞好群众性教育,发挥官兵上台讲课‘新’‘奇’特点,让教育有看点有卖点更有生命力和穿透力。”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领导说,教育就像是做思想营销,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推销”给听课者,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这堂课的“卖点”在哪里,让官兵对思想观点产生认同感,官兵才能接受并记住这堂课。

  采访中,该基地很多官兵都提到了一堂“足球课”。从北部战区海军转隶到该基地的绵阳舰某部门教导员宁旭,也是一名脱口秀实力派人物。听说基地的“水兵微课堂”里很多脱口秀高手,这位北派高手摩拳擦掌要在微课堂上与南方高手“一决高下”。

  那段时间正值世界杯足球赛,“说球”成为热门话题。宁旭一上台就非常有带入感地聊球赛,聊赛前并不被人看好的足球队为何能够进八强,然后把队领导比作足球队教练,把士官长比作教练助理,把班长骨干比作前锋,把年轻官兵比作后卫……团队所有人,尽管岗位分工不同、能力水平不一,但只要坚决执行教练的战术意图,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去奋斗拼搏,就能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堂从球赛讲到执行力与凝聚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直被基地官兵津津乐道。

  宁旭利用当时爆冷闯进八强的足球队这个热点话题吸引官兵注意力,再奇妙地把要推广的思想观点用足球的形式进行包装,让官兵对执行力与凝聚力更加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体是官兵、活力在实践、魅力在故事。”基地勤务船大队副政委刘艺说,走开教育群众路线后,官兵自己的感受和故事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供了最新鲜的事例来源,官兵独特的视点、分析问题另类的角度以及更加发散开放的思维方式,也为思想政治教育课提供了更丰富新颖的包装模式。有了群众“吆喝”,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卖点更有竞争力,也更能直击官兵心底。

  当网络成为不可或缺的空间时,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该如何搭建

  当电商平台惊艳了整个世界,当新媒体在疯狂“吸粉”,群众性思想政治教育该如何转型重塑?

  “给我一个平台,还你一份精彩。”杨龙所在的某支队勤务保障队每天有两次“点名”。其中一次“点名”是每晚看完新闻联播后,由值班领导点出一名官兵即兴讲10分钟以内的“微课”。

  在四川音乐学院读完4年本科后,周文超选择了当水兵。一路摸爬滚打,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海军上士,担任该队汽车班班长。由于思想活跃、经历丰富,周文超一直是很有主见和想法。他第一次上台讲课,本来要讲的主题是各分队如何“合编、合心、合力”,可上台讲着讲着就开始吐槽各分队存在的老毛病、老问题。

  “刚开始,官兵上台基本都是吐槽,我们就让他们痛痛快快地说说心里话。”杨龙说,群众性教育平台首先要让官兵愿意上台讲真话,如果一开始就限定各种条条框框,就会打消官兵参与的积极性。

  周文超“吐槽”完,杨龙顺势上台补充归纳,与大家一起讨论,让官兵认同了“初始即严,一严到底;初始即正,一正到底”的道理。

  杨龙的补充,周文超很受启发。他体悟到,讲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目的是给人以思想启迪,摆问题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并结合自身实践给出合理建议,这样官兵才能接受。

  周文超的第二堂课叫“立足本职,干好工作”,同样是针对部分官兵认为“保障兵不如舰艇兵”的问题现象。这一次,他没有吐槽,而是结合自己在大学当汶川地震救灾志愿者时,目睹部队官兵抢险救灾的经历,谈了自己对军人荣誉和职责的理解。

  同时,他还分享了今年疫情期间,作为党员突击队员,自己多次进入高风险地区执行任务的体会。“不管岗位多小、职务多低,只要立足本职练好本领,就能成就自己发光发热”。这堂课,战友给了周班长发自内心的掌声。

  教育者先受教育。官兵上台讲课前,会自发地加强学习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讲课技巧和讲课内容的含金量。

  举办“水兵微课堂”,走教育群众路线,该基地尝到了甜头:官兵参与进来后,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人气越来越旺,微课堂成了大家碰撞思想、展现自我的舞台。

  被“水兵微课堂”吸引的官兵越来越多。大学生直招士官李博文,从第一次上台讲课,到夺得基地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第一名,只用了2年时间;去年刚毕业的女舰员刘心怡,今年授课评比初赛被淘汰后,居然找领导申请加赛;在南海前哨奉献青春10年的女兵赵妮娜,退役前的一个心愿就是走上讲台,给基地年轻官兵们讲述她在军营里记住的美丽和精彩……

  那年,海口舰再次靠泊吉布提,老技师李卫华拿出2010年第一次护航靠泊吉布提的照片做对比,和新舰员聊起吉布提这些年的变化。

  结合多年随舰出国执行任务的所见所感,李卫华一堂树牢“三个自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让官兵听得入脑入心。

  “百人千里百堂课。在我们舰上,人人都可是教材、事事都能是教材。”海口舰代理政委严冬说,作为一艘荣誉满载的战舰,海口舰和它的舰员们,有着讲不完的强军故事。

  8年来,海口舰创办的“新老水兵对话会”这一群众性教育平台,结合护航、出访、联演等任务,组织了“百人千里百堂课”。战舰航行到哪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就搭建在哪里。

  受隐蔽性要求和空间大小限制,潜艇潜行大洋时,各舱室艇员之间很少相互走动。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潜艇官兵采取“三五个人一堂课,一两句话明个理”的方式进行群众性自我教育。

  南部战区某潜艇支队借鉴这一方法,创办了“忠诚蓝鲸大舞台”。他们每期围绕一个官兵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话题,从基层官兵中遴选不同层次代表上台,通过官兵耳熟能详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台上台下官兵在相互启发中析事明理。

  一期“忠诚蓝鲸大舞台”中,来自该支队基层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7名官兵代表和一名外请的有实战经历的老兵,在台上围绕“决定战争胜负的到底是人还是装备”这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辨析。

  讨论一开始,某艇员队战士吴可可对班长倾诉了自己的顾虑:“武器装备再好,也得看谁在用。”某艇员队舵信技师赵满星谈了谈熟练掌握现有装备和战斗精神在危局险局中发挥的作用。“用好现有装备,照样能跟对手‘掰手腕’。”某艇员队副艇长刘鸿翔分享了一次反潜经历。

  台上官兵你一言我一语辩得激烈,台下官兵有所思有所悟听得认真。

  “讨论式自我教育的魅力,在于官兵你一言我一语,总有一句话能启发思考,引起共鸣。”该支队政治工作部主任殷辉说,教育的本质是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但课堂教育本身不能代替官兵思考。最终,还是要经过官兵自己的消化理解,才能转化为认知。群众性自我教育,就是通过合理引导、启发自觉、启发思考,让官兵自己把先进的思想装进脑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