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先进事迹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闵军,宿州市埇桥区大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32年来,服务“三农”守初心,根植乡村担使命,他身患癌症仍不下一线,诠释着对农技推广事业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地躬耕田野,换来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先后编写《葡萄避雨栽培技术规程》等多个技术规程和参与多个安徽省地方标准编写工作,曾荣获安徽省科技成果奖、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发表业务论文10余篇。在他的引导、推广和帮助下,大营镇拥有省级家庭农场2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标准园3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家庭农场4家;葡萄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值1.2亿元,金硒梨、黄金蜜梨等种植面积400余亩,金斗梅杏、秋雪毛桃种植面积380余亩,有机蔬菜种植面积1700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个。为“果蔬小镇”建设和全镇10万亩小麦和玉米等粮食总产每年增产6000万斤以上、增收8000多万元作出了突出贡献。

  王皖西,岳西县毛尖山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大学本科毕业后扎根山区乡村35年,爱岗敬业、扎根基层,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计得失,无私奉献。他每年结对指导科技示范户10户、示范户满意率100%,带领农民改造低产茶园1.2万亩,新建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亩均增产干茶20公斤、增收4000元,积极推广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实现岳西翠兰加工机械化率100%。常年为毛尖山乡的2个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他在当地积极推广优质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油菜新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在稳定山区粮食生产、脱贫攻坚、产权制度改革、乡村振兴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李晓华,太湖县种植业服务中心蚕桑技干,长期扎根基层,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及科教信息工作32年,被商务部聘为“市场信息”工程师,被县政府特聘为“特邀信息员”,累计发展新桑园3.2万亩,优良桑、蚕品种应用率达100%,推广优良蚕品种30多万盒,生产蚕茧1.2万吨,产值3.6亿元,长期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产业链条提供服务,引导3000多个贫困户栽桑养蚕实现脱贫。他主持编制了《太湖县蚕丝被加工项目建议书》等多篇涉及蚕桑发展规划建议,曾获省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每年主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组织全县290余名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包村联户服务农户1500户,每年组织培训服务高素质农民900余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个,示范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先进机具10余项次,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在省级绩效延伸考核中多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荣获“安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安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

  李芳,涡阳县涡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高级农艺师,秉持“魂系‘三农’,服务‘三农’,献身‘三农’”的工作理念,长期致力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二十多年如一日,深入田间地头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足迹遍布全镇所有的村,每年开展农民培训几十场次,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200天以上。2012年参与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以来,她负责包联服务的10个科技示范户满意度均为100%,负责指导服务的多个贫困户在她的指导下也相继脱贫。主持和参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二十多项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60多种,先后获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省科技成果奖1项、亳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先后获得亳州市第一届“乡村创新创业领军能人”、亳州市城镇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亳州市农民满意农技员”“第四届金草帽全国基层农技专家”“亳州市第一届乡村创新创业领军能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葛自兵,舒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24年如一日,在基层一线从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等工作。其主持建设绿色食品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亩,将桃溪农业园区创建成为科技部安徽六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全国绿色食品蔬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安徽省十大扶贫产业示范园,为现代农业发展储备了大量的瓜菜新品种、新技术,对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发展、蔬菜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园区蔬菜栽培技术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拥有10项栽培技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省级科技成果3项,蔬菜产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19个。2013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民16000人次,直接带动全县9个乡镇20个贫困村519户贫困户,发展蔬菜产业扶贫基地3200亩。他个人先后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贡献奖1项,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六安市劳动模范”“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省特色农业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殊荣,享受安徽省政府津贴。

  陈国志,阜阳市颍州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高级畜牧师、执业兽医师,工作35年来,足迹踏遍当地所有养殖场,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及时处置动物疫情,防治畜禽疫病,为畜牧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贡献智慧。为确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一场一策”治污模式,他走遍了颍州区大小1034个养殖场,实施完成了125家规模养殖场设施改造和设备完善,为中小散户量身定制了治污模式;指导扶贫户选择适合自身的养殖项目,连续多年为扶贫户免费提供多种疫苗,手把手教会他们养殖技术,助力脱贫增收;为全区128户养猪户现场免费病原检测,因户制定消毒制度和免疫方案,消除后顾之忧,积极开展包村联户,每年下乡200天以上,连续多年农民满意度100%。多次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先后获“安徽省农民满意农技员”提名、“阜阳市农民满意农技员”等荣誉称号。

  胡红磊,怀远县农机化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25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农机化推广的初心和使命。他主持实施怀远县6个部省级农机化项目,制定怀远县小麦玉米连作全程机械化生产等3项技术规程,创新实施怀远县农作物秸秆机械化利用工作,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典型,创造出“秸秆机械化利用模式”,率先在全国创建县“四级”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集“五化”产业发展,怀远县秸秆饲料化加工后调出价格每吨600元以上,远销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原料化利用产值近2亿元,为提高全县农机化及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被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称号。

  胡嘉彦,绩溪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总结出绩溪黑猪等饲养关键技术,解决养殖污染问题,参与禽流感、口蹄疫、非洲猪瘟等30余起动物疫情阻击和防控战役,取得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病流行的佳绩,完成了皖南黑猪遗传材料采集保存任务,皖系长毛兔、皖南黑猪保种场获评省级第一批保护单位。他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担任农村疫情防控专项工作组、上庄镇和扬溪镇新冠疫苗接种督导组、国大酒店隔离点包保单位负责人,日夜奔波在疫情防控一线主战场。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50余期,培训指导养殖户累计5000余人次,全县生猪专业养殖户150余户。先后被评为“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先进个人”等多项业务工作先进个人,主持或参加制定地方标准3项,获得成果证书5项,先后发表业务论文10余篇。

  陈德贵,无为市水产局高级工程师、执业兽医,从事水产行业34年,默默耕耘,潜心研究,深入塘口实践实验,持续开展包村联户服务工作,每年遴选5—10户示范户开展新技术、新模式技术指导服务,每年到村服务200天以上,农民满意度达100%。2017年至今,他一直参加科技特派员工作,协助驻点村制订技术发展规划,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开展池塘网箱生态养殖黄鳝试验、河蟹纳米微孔曝气增氧试验、小网箱养鳝试验、井水微流水养殖河蟹试验、河蟹雌雄分养试验等多项试验示范工作,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渔民等10000多人次;从产业规划、进村入户服务、技术培训指导、渔业统计到渔病防治等样样精通,特别是在珍珠蚌、黄鳝、河蟹、龟鳖、青虾、稻渔综合种养等各种水产技术或新模式推广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先后获得2020—2021年芜湖市农民满意农技员、“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参与编写中华草龟温室转外塘养殖操作规程等5个安徽省地方标准,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独立发表论文13篇。

  吴丽蓉,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为民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在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9年,抓好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培育示范户。其主持建设临河无公害蔬菜基地、徽州区丰北片绿色蔬菜基地、石桥无公害蔬菜基地、上街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渠相连、棚呈行”,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40余期,培训人员3000余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5000余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知晓率80%以上,基地农户培训及宣传手册到户率90%以上。在防控草地贪夜蛾入侵上,该同志踏遍了田间地头,开展草地贪夜蛾的查治工作,通过发放病虫情报、张贴草地贪夜蛾识别与应急防治技术挂图,深入一线指导农户查治玉米贪夜蛾,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徽州区玉米粮食等农作物生产安全。先后被评为“全省植保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蚕桑技术推广先进个人”“全省种植业系统农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