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诗词大会》命题专家方笑一 这才是“背诗词”的正确打开方式
方笑一3年前开始蓄胡子,效仿古代诗人
还记得去年春节期间爆火的《中国诗词大会》吗?这档现象级文化节目彻底点燃了中国人的诗词热情。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目前已经宣布将在2018年春节强势回归。搭乘热门电视节目的顺风车,去年年初,诗词类图书意外拔得热销图书爆品的“头筹”。
加上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比重,语文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一下子从过去的14篇扩增至72篇。
古诗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如此热议和关注。
昨天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的命题专家暨现场学术顾问方笑一,来到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路购书中心,和杭州读者交流分享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心得。记者 潘卓盈
9位命题专家被拉到北京郊外闭关出题
方笑一教授透露,和第一季、第二季一样,他同样参与了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命题工作,“命题专家一共有9位,出题期间,所有人都签了保密协议,被拉到北京郊外一个隐蔽的地方闭关出题。出完后,大家还要逐一审题和讨论,等到全部通过无异议,题目才会采用。”
据京东、当当等平台自营图书统计数据显示,仅去年春节《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期间,诗词类图书销售数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就上涨了近70%;而节目播出后的日销售数量,增幅甚至高达近90%。
难怪这两天,杭州各大书店已经迫不及待开启春节“诗词书”热推模式了,像杭州市新华书店,在其门店醒目处重点推荐诗词类图书。书店业务部说,虽然和别的热门图书相比,古诗词类的图书销量相对还是比较小众。但从去年的销售情况看,诗词类书籍全年卖得最火的时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播出期间,热门综艺带动文化消费的力量还是不容小觑,今年肯定也得把“宝”押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春节播出这个时段。
方笑一昨天来杭州,是参加杭州市新华书店与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开启古诗词的寻根之旅”活动,他是这套丛书的主编。
3000多年的2000首诗都在这套书里
《中国诗词大会》火了后,不仅让台前嘉宾康震等人火了,就连“幕后英雄”方笑一,原本只躲在书斋的古典文学教授也成了抢手IP。
“去年,复旦大学附中武亦姝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她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赢得众多称赞,她的夺冠‘秘籍’——我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突然跟着爆红,两个月就卖掉15万册。记得那时候这套书每个星期都要加印一次。”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辅分社副社长李光卫说,“这让我们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古诗词书的潜力,萌生了策划一套大型古诗词选本的想法。”于是,李光卫找到了同样在上海的方笑一,筹划出版这套《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
“目前,市面上已出版的古诗词选本,大多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或某位作者的作品选,几乎没有大型的通代诗词选本。比如,《唐诗选》《宋词选》或者《李白诗选》《苏轼词选》等等。”方笑一解释《中华经典诗词2000首》的策划源起,“古诗词源远流长,我们耳熟能详的唐诗宋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演变的一个环节,既受到时代更古老的诗歌启发,也对后世的诗词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套丛书一共10卷本,时间跨度长达3000多年,从《诗经》一直到近代王国维等人的诗词作品,差不多有2000首。可以说是市面上第一套涵盖先秦到晚近诗词名作的大型通代诗词选本”。
快问快答
孩子学古诗
最好从朗朗上口的唐诗背起
那么,面对如此浩瀚的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我们究竟该如何学习诗词呢?在小学、中学对古诗词背诵和学习篇目的要求都增加的情况下,身为父母,又该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古诗词?关于这些问题,我们特地专访了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方笑一教授,他分享了自己的三步法。
第一步,背。
“首先,是选择最经典的篇目背诵。趁着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间,一般指学龄前一到两年,抓住这个黄金期背诵最经典的简单诗词。这个时候,不必强求孩子理解,如果不能理解,可以先背了再说。第一步肯定是背诵。当然背诵古诗词只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能真正体悟古诗词,在体会古诗词语言美的过程中,让诗词从抽象变为具体,使读者能体会到当时诗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等,使诗词活起来”。
第二步,理解。
“等到孩子上学后,大一些,可以把以前背过的诗词整理出来,一一消化加以解读”。
方笑一回忆,自己小时候大概五六岁就跟着父亲学习背诵古诗,一边背,一边听父亲讲诗歌背后的故事。他印象最深的是,背到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平日里杜甫的诗都苦哈哈的,为什么唯独这首很欢快?于是,父亲给他讲了杜甫的生平,以及安史之乱的历史,“传世古诗不仅仅是文学的审美对象,有很多是在关键的历史事件背景下创作的。学诗也是学历史的过程”。
第三步,结合人生经历体悟诗词。
“同一首诗,30岁读有30岁的味道,60岁读有60岁的味道。人生阅历不同,对诗歌的理解也不同。但基础还得从‘笨功夫’——背诵开始。只有先背熟一定量的诗词,才谈得上进一步的理解和体悟”。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古典文学学者的俞平伯先生,晚年曾这样回忆自己的学诗经历:“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读书是要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背诗。好诗是一定要背的。我当初念书没念过《唐诗三百首》,不过好诗我总是背下来,反反复复地吟味。诗与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讲诗则是非背不可。仅仅念诗是不成的,念出的诗还是平面的;翻来覆去地背,诗就变得立体了,其中的味道也就体会出来了。”
同时,方教授建议,孩子学古诗,最好从朗朗上口的唐诗学起,接着是宋词,再往上追溯到汉魏六朝和先秦,最后才是宋以后的诗词。“不要只背诵《春晓》这样的五言绝句,可以先背诵七律诗中的中间两联,再扩展到全诗,比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因为七律能体现最完整的近体诗格律,诗的中间两联是对偶句,好记易懂,也更有韵味。掌握了七律的平仄对仗后,再来学别的诗体,就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