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投资人的读书笔记

  

  声明:本文摘选二师兄读书投资

  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对大多数投资人来说,“交学费”可能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摩西之路。巴菲特和索罗斯都用了几乎20年才完成这个过程,但他们是以一种非系统化的方式走过这段路的。

  当巴菲特在1956年开办他的巴菲特合伙公司时,他已经从20年的储蓄、投资和研究企业以及资金的经历中学到了很多。类似的,当索罗斯在1969年创办双鹰基金时,他已经花了17年的时间锤炼他的技能。

  巴菲特与索罗斯的3个共同点:

  共同点一:信心

  一个在潜意识中认为“我不会赚钱”或“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投资者,不可能在市场上获得成功,不管他学到了多少技巧,也不管他有多少努力。什么是人生的第一桶金呢?不是赚了100万或者1000万,实际上,人生的第一桶金甚至不是金钱,而是“自信”。

  这个道理对任何领域的人来说都适用,而伟大的投资家对于他们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更进一步说,巴菲特与索罗斯的行为背后还不止有一种自信,他们认为自己的投资观点不止是作品,还带有“有一点神圣”的东西。因为巴菲特与索罗斯相信他们理应成功,理应赚钱,他们在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这种信心对投资成功至关重要。

  

  共同点二:专注

  阅读公司的年报包括产品说明,都是“第二手信息”,成长股的鼻祖费雪喜欢第一手信息“闲聊”:就是人们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评论,他会与企业的客户、消费者和供应商交谈,与企业过去的雇员交谈,但最重要的是与企业的竞争者交谈。

  巴菲特对话北大的学生,也告诉学生,调研一家企业的最高秘诀是多问他的竞争对手。而巴菲特每天的平时工作是“读大量年报,接电话”,接电话就是闲聊,了解自己关注的各个企业的情况,了解行业的情况。

  索罗斯平时的交友范围就是欧洲各个国家的政要,政策制定者和显贵,而索罗斯的投资范围正好是远期和即期的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可以说索罗斯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一直保持信息优势。

  

  共同点三:持续

  巴菲特曾说过他在1956年就可以带着足够的钱退休了,那时候他甚至还没有开始投资生涯;当索罗斯在1981年被压力折磨的筋疲力尽时,他已经有2500万美金的财产了。

  作为24小时思考投资的人,当索罗斯和巴菲特清晨醒来时,中午就餐时,公园散步时,运动锻炼时,他们无时不刻想的是他们的投资组合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

  巴菲特下注“确定性”,索罗斯赌的是“风险”;巴菲特喜欢用永恒的眼光思考企业,索罗斯总是以“死亡”的角度思考市场。时间如长河,未来只要经历三代人,巴菲特与索罗斯就可能会被这个世界遗忘。

  “你真的能向一条鱼解释清楚在陆地上行走时什么感觉吗?”巴菲特问,“要谈论在陆地上的一天,你得花1000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