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教师讲述70年教育变迁:70后教师孙国霞 教育公平让更多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编者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大计,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70年的教育发展浪潮中,教师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见证了教育发展的变迁。近日,黑龙江网记者分别采访了出生于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三位教师代表,听他们讲述自己眼中的教育变迁。
“70后”教师孙国霞: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优质教育
这学期开学前,哈尔滨市第76中学校六年五班的班主任孙国霞没有收到家长以各种理由给孩子调座的请求。今年,黑龙江省中小学全面实行“四零承诺”,实现“零择校”、“零择班”、“零择位”、“零指定”。这在孙国霞看来,是件大好事,它保证了每个学生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教育公平”也是在初中从事班主任工作23年的孙国霞提及最多的一个词。
1974年生人的孙国霞今年45岁,从1996年参加工作那天起,就一直在哈市76中当班主任。班主任需要处理的班级事务比较多,但最让孙国霞头疼的就是家长要求给孩子调座位。“每个家长都有理由,真的很难抉择。”孙国霞说,每次班级调座时,她都要权衡各种利弊,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个学生的利益。“现在好了,调座、选班干等都有了标准,按规章制度办事,在政策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孙国霞很赞成现在越来越规范的教育制度。
孙国霞老师。
从教23年的孙国霞经历了哈尔滨市教育的变革,她认为,地域性的差异越来越小,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90年代末,作为道里区优质中学的76中,对口小学只有兆麟小学一所,很多学生享受不到76中学的优质师资;而现在,兆麟小学、工程小学、江沿小学都对口76中,地域性的差异正逐渐缩小。
此外,现在的“小班额”也替代了之前的“大班额”,孩子们学习的环境更好。孙国霞清晰地记得1996年自己带的第一届班级共有69人,学生的书桌都摆在了讲台下面,而现在提出“小班额”教学,可以让老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同时,也让家长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九十年代,家长们虽然也重视教育,但远不及现在家长的重视程度高。”孙国霞说,现在的家长更舍得在教育上投资,无论是精力上还是财力上。“80后”学生的家长鲜有全职陪伴孩子的,而现在“全职妈妈”不占少数,尤其是到了初四阶段,很多家长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家长越对教育重视,作为学校就越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来配合家长育人。”让孙国霞感触最深的是家长会的变化。以前的家长会,孙国霞所要讲的重点仅关注学生而已,而现在不仅是学生个人问题,家长的问题同样重要。由于现在的家长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这就需要班任做好家长心理工作,指导他们如何成为一名好的家长。
孙国霞教的第一届学生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看着眼前十一二岁的学生,孙国霞愈发感觉自己和学生的身份角色也在转变。20多年前,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像父母和孩子,学生对待老师也是一种尊重和敬畏,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或大或小的“距离感”。而现在的孩子,敢于表现,富有个性,老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是一种朋友关系,老师能走到学生中间,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拉近彼此的距离。
正是这些变化,让孙国霞看到了教育事业的明天,她也希望尽自己的所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