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家校共育携手下好劳动教育“一盘棋”

  在教育部日前对全国32个省级地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情况的调研中,我市推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各项指标落实率为100%,位居全国第一。此次调研共涉及中小学劳动教育开展的18项指标、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的15项指标以及普通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16项指标。其中,我市超过80%的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远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中小学建立学校和家庭、社区共同管理的劳动教育实施机制或方案,全国平均落实率为65%,天津为91%;普通高校每学年设立劳动周或劳动月的全国平均落实率为74%,天津为100%。

  自3月中旬我市启动线上教学以来,校园、家庭普遍成为我市大中小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主阵地。春日里微风习习,阳光温暖如煦,经过一上午线上学习后,在校大学生在封闭管理的校园中开垦耕种、初高中生在灶台前煎炒烹炸,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包饺子、缝衣服,低年级的小学生则整理书包、扫地、擦地……在生活的大课堂里,我市大中小学生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于耕耘中收获成长。

  执此“青绿”,收获暖心师生情

  阳春三月,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智能制造学院劳动教育协会组织在校大学生以“直面疫情,劳动快乐”为主题,开展生菜种植趣味农业劳动体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强在校大学生种植技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

  学生们做好防疫措施,齐聚劳动教育基地。大家纷纷拿起农具,分工完成土地的翻土工作,土地蓬松后,再浇上适量的水,以保证土壤的湿润。留在学校服务的教师傅也现场指导。师生们齐心协力将菜种植入土壤里,并相约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同在浇水、守护中等待蔬菜的生长与收获。参与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这样的种植活动,不仅帮助他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更让大家在劳动实践中体会到快乐,对生命与成长有了新的感悟。

  十多天后,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劳动教育示范田里种植的菠菜成熟了。汽车与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望着这些“青绿”收获,回想着自己用辛勤的汗水与劳动的日日夜夜,心里真是感慨万千。学生们决定将精心种植、采摘的菠菜送到教工餐厅,请厨师为在校值守的教师们加道菜,表达对在校值守教师的感激之情。

  3月疫情形势严峻的关键时刻,为进一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天津市疫情防控相关要求,维护学生的健康与安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校领导、教师、辅导员等留校值班值守,陪伴和帮助在校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主动承担起紧急送医、校门值守、学生管理等工作,工作之余还配合学校组织核酸检测、文体活动,不辞辛劳地坚守在学校。

  “老师们留校陪伴我们很辛苦,看到地里种植的蔬菜成熟了,学生们想着能给老师们加个菜……”学生们认真采摘、精心挑选,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和感恩的笑容。在食堂厨师的帮助下,一道菠菜炒鸡蛋端上了当晚值班教师的餐桌,学生的心意让教师们感到暖暖的。

  为促进劳动教育开展,2021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校内开辟了农业种植基地,希望在精心种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对农业劳动的兴趣。令大家意外的是,2022年春季校园劳动种植活动中,师生不仅收获到新鲜的蔬菜,更收获了相互体谅、相互关心的温暖师生情。“春天的菠菜”,味道吃在嘴里是鲜的,落在心里是甜的,它是萦绕在中德师生记忆里的一种味道。在这段特殊又难忘的日子里,中德师生在封闭的校园中相互关爱,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等待着终将战胜疫情的那一天。

  只此“青绿”,家庭劳动启智育美

  日前,宝坻区第一中学为丰富学生居家课余时间的劳动生活,以互联网为竞赛平台,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为家人做一道菜”厨艺展示活动。学生在居家线上学习的日子,以厨艺切磋增进亲子互动温情,以美食传递亲情,享受着与家人相处的“扩容”时光。从家常菜到网红菜,学生们在线上学习之余,有的潜心钻研烹饪技术,有的研究食物营养搭配,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将平日里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厨艺中。一道道菜品传递着学生对家人的爱心,也启发着他们生活的智慧。

  河东区凤凰小学在为时三周的线上教学中,始终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养成教育,将线上劳技课堂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主阵地,落细落实学校“五育并举”办学理念,精心设计许多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特色劳动实践课程,通过开展一次次线上居家劳动技能比拼,进一步烘托热爱劳动的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创造性劳动体验中磨练意志、提高自己。最近一次“青绿”饺子大赛更是为线上居家学习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视频里,小学生们犹如劳动小能手,剁、擀、捻、捏一套动作行云流水,各种风格的饺子在案板上排排铺开。一些无法购买食材的学生更是脑洞大开,用水果汁调制色彩鲜艳的面团。只此“青绿”不止“青绿”,五彩缤纷的饺子宴犹如窗外百花齐放的春天,充满着温暖与希望。

  近期,和平区教育局微信公众号不断更新线上教学劳动育人成果的推送,幼儿园的孩子展示择菜、洗水果、擦桌子、收拾餐具,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赛包书皮、整理行李、洗手绢,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比赛钉纽扣、包饺子、擦玻璃,初中生根据兴趣开展木工、金工、缝纫、烹饪竞技,高中生正在加工制作自己设计的作品……“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各个学段分层开展各种劳动实践活动。我越来越感到,要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就要让劳动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希望可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创造更多劳动实践机会,让更多中小学生可以参与真实劳动,可以通过劳动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成长为真正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和平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最好的劳动教育源于生活。

  从清单到教材,各学段劳动内容都很丰富

  2021年12月,我市发布《天津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正面清单》和《天津市中小学生家庭劳动负面清单》,根据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和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设置家庭劳动内容,给全市中小学生及家长提供可参考的劳动教育指南,其中低年级的家庭劳动主要集中在自我管理,中高年级的家庭劳动难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升。

  近期我市大部分地区中小学校在开展线上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清单为蓝本,分年级精心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在锻炼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劳动发现生活之美。

  在宁河区,今年1月刚刚通过区级审查的宁河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劳动实践》让劳动教育课程有了“专用教材”。作为我市首套成体系、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在近期线上教学和家庭劳动教育中应用十分广泛。这套《劳动实践》教材共19册,全部围绕日常生活劳动、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设计内容,包括通用内容和区域本土内容。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共17册,设置“自立自强”“关心关爱”“传承创新”三大模块。“自立自强”模块围绕认识劳动者、清洁打扫、收纳整理、营养烹饪等系列主题,引领学生遇见更加自信、独立自主、具有责任感的自己。“关心关爱”模块围绕关爱他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等主题,引领学生成为心中有爱、肩上有责、乐于奉献的人。“传承创新”模块融入区域特色,结合衣、食、住、行、艺等领域设计了序列化的主题活动,引领学生爱家乡、懂感恩、爱劳动、知传承、会创新。每一模块内容不仅要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让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深入而领悟“技进乎道”的劳动文化,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和坚持正道、遵守法度的劳动品质。普通高中共2册,从劳动培育技能、劳动创新思维、劳动助力成长、劳动奠基未来等几个维度,通过劳动价值观和设计与制作实践两个专题,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鼓励创造性劳动,拓展学生运用技术解决生活问题的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劳动实践》中有很多体现区域特色的内容,基本来源于宁河区内的非遗项目和学校特色项目,非遗项目如剪纸、秸秆扎刻、泥塑、木版年画、木雕、根雕等内容,均由宁河区内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编写。

  一联盟两中心,着力构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体系

  2021年12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和全市16个区教育局共同组建“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同时成立了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着眼教育学生增强劳动意识、树立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促进学生培育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劳动精神,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认同劳动、乐于劳动的劳动品质,整体提升劳动素养。

  下一步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将坚持协同育人原则,着眼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深化,以点带面、以面带全,采取集中、大规模、有声势的方式,统筹谋划天津劳动教育发展路径,促进我市劳动教育水平整体提升。坚持共建共享思路,着眼师资、课程、场地等共建共享,打破地区限制和壁垒,集成教育教学、课程教材、社会实践等要素,实现全面覆盖、有效覆盖。

  目前,天津市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正在开展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师资培养培训工作的专题调研,并全面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市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天津市劳动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则积极开展劳动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为天津市大中小学构建劳动教育体系,为天津市劳动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服务天津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发展、开展劳动教育活动等提供咨询、指导服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研发以及劳动教育调查研究、劳动教育评价研究。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劳动教育分类指导工作,紧贴学生身心特点,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中小学要从日常个人生活技能培养开始,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校园生活。创新载体渠道,搭建劳动技能大赛等实践舞台,完善课程、教师、教法等育人体系,制定课后服务劳动教育菜单等工作标准,打造一批社会实践基地,培育一批示范学校、精品课程、优秀师生,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