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孩子手机管理难题(一)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这个假期,由于疫情开学延期,线上学习让电子产品“堂堂正正”地摆在了孩子书桌上.对于本来就有“手机控”或者“游戏沉迷”的孩子家长更担忧。我们要正视的是,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他们的生活中。所以,严格禁止、断网、没收手机和Ipad这样的做法是不可行的。那面对年龄尚小的孩子,家长该如何管理手机这些电子产品呢?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现在的孩子好像接触手机特别早。

  孩子大概在一两岁的时候,就会好奇的挤在家长身边,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小手指头划拉手机屏幕,当他发现屏幕的画面会随着他的手部动作发生变化时,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再大一点儿,就会有家长在忙碌疲惫或者烦躁的时候,把手机丢给孩子来换取片刻的安宁。孩子要么用手机看动画片,要么玩一些被商家称为益智类的小游戏,或者毫无目的的划拉手机,那个时候,手机跟他的洋娃娃、小汽车等等一样,就是玩具。换句话说,从家长把手机当做电子保姆起,就为孩子未来的手机管理难题埋下了伏笔。

  因此,想要帮助孩子用好手机等电子产品,就要在孩子刚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要立好规矩,家长要从监督和管理开始,逐步到权利让步。也就是说:手机管理,要从娃娃抓起。因为——

  我们会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关于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孩子越大,代价就会越大。家长们一定对会一些新闻有印象:因为家长没收了孩子的手机,孩子有负气不去上学的、不吃不喝的,有离家出走的,甚至有跳楼自杀的,这些是见诸报端的比较极端的行为,另外还有很多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矛盾,比如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的、用家长钱充游戏币的,以及跟家长大吵大闹或者拒不沟通等等的亲子矛盾,这都让家长非常发愁。这部分孩子,多是进入青春期,或者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这个阶段本来就比较特殊,孩子因为有了比较明确的自我意识,所以会用很激烈的方式为自己争取权利。所以,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一定要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做好,也就是孩子还愿意被家长管的年龄段就把它做好。

  我曾经在一家餐厅里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手里抱着手机看动画片,妈妈端着碗给孩子喂饭吃,喂的时候还得用卫生纸兜着,因为妈妈喂饭的时候,孩子就把头偏一下,眼睛死盯着屏幕,都不顾上看一眼勺子里要吃的是什么。吃完饭了,家长要拉着孩子走,孩子却不动弹,一定更要把动画片看完才肯走。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三四岁的时候,妈妈在管理手机这个问题上就没有任何权威感,如果这样的关系进入到青春期,妈妈发现她再不管理孩子的手机,孩子的学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这个时候再介入,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结果一定是越来越糟的,代价会比较大。所以,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要在孩子刚开始形成规则意识的时候,就入手。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大部分规则都是父母制定好的,直接要求孩子去遵守的。比方热水不能碰、插线板上的插孔不能摸、切菜和切水果的小刀不能用等等……可能有的孩子出于好奇去动一下,不管有没有受伤,家长肯定会阻止、甚至训斥,孩子就明白了,他会意识到,家里是有人制定规则的,而且规则是要遵守的。手机也是一样。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制定规则,比如:日记不能翻、进屋得敲门,而且要努力把他的规则挤到爸爸妈妈的规则里面来,这其中就存在一定的权利让渡。事实上,为了支持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我们会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步地跟孩子一起商定规则,但前提是在孩子已经基本习惯了由父母来制定规则,逐渐放手的过程正好是一个能够满足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发展的过程。

  所以,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要从孩子刚一接触就建立规则,效果是最好的,也最省力的。在发展心理学中,3岁以前都属于婴儿期,所以我们说“从娃娃抓起”,一点都不为过。如果错过了,就一定要抓住3-6岁的幼儿园时期,配合幼儿园规则意识的建立,去培养孩子手机管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