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大爱心集体”候选单位爱心事迹简介

  https://www.jxnews.com.cn

  2004-01-15 09:24

  二、爱心集体事迹简介(候选单位20家)

  1.爱心铸就“金圣”魂  南昌卷烟厂

  事迹长期以来,南昌卷烟厂利用一切机会,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1996年,在江西省烟草公司的号召下,共同出资60多万元,分别在石城、万安、峡江等贫困县建立希望小学。1998年,我国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南昌卷烟厂又把20万元现金支票和巨额抗洪物资送到九江抗洪一线;1999年,在一帮一扶弱济困的基础上又将职工捐助的3万元衣物送到受助人手中。2000年向南昌市慈善总会捐赠100万元用于设立“金圣助学基金”。2003年将此项基金增加到120万元。3年来,已有1578名贫困中小学生受到资助。2003年8月,捐资24万元用于资助30名大学生完成学业。据不完全统计,南昌卷烟厂捐助公益事业、扶贫济困共计1400多万元。

  2.让爱在“移动”中升华  江西移动公司事迹

  江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为社会奉献爱心的企业。“5·17”世界电信日,“5·18”全国助残日,两个本不相关,却又紧紧相连的日子,把移动人的心与残疾人的心结到了一起。在这个日子里,江西移动公司南昌营销中心创新性地推出了适合残疾人使用的“爱心卡”移动业务,让聋哑人也能借助手机长出“千里耳”。为政府排难,为群众解忧,江西移动公司在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合作,积极参与“4050”就业项目的开发和实施当中,联合推出了“移动服务进社区”项目,为“4050”下岗人员提供100个就业岗位。去年5月,江西移动公司又援助146部“全球通抗非典热线电话”,以实际行动支持全省抗非典工作。

  3.爱在“蓝天”下  蓝天职业技术学院事迹

  蓝天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教育、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学校创办不久,就将从小失去双臂的四川姑娘———“中国典子”成洁招进学校,学费全免帮助她圆了大学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残疾学生在“蓝天”圆了大学梦。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生完成学业,蓝天学院设立了“于果扶贫助残奖优基金”。办学近十年来,受该项基金惠泽的贫寒学子已经有几千人,累计金额400多万元。1998年,学院通过减免学费使300多名面临失学的学生返校。2002年,学院捐资18.5万元在万安县建了一所蓝天希望小学。2003年,学院又捐资70万元在临川建了一所蓝天希望小学。十年来,学院用于扶贫助残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已经累计超过600万元。

  4.企业富了不忘社会  江铃汽车集团事迹

  江铃汽车集团公司是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公司始终坚持企业富了不忘回报社会,1991年建江铃立交桥捐款1600万元,1992年向南昌市煤气工程改造捐款2500万元;1993年捐款2300万元用于救灾;1993年捐款1300万元用于组建南昌大学;1994年捐赠43万元用于兴建宁都、井冈山希望小学;1996年至2003年江铃女工部参加“春蕾计划”,资助贫困学生32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捐款47800元,2003年抗非典捐款12万元,另外还捐赠6辆全顺“非典”专用车给国家卫生部,捐赠2辆全顺“非典”专用车给南昌市政府。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以来,公司先后提供了近1.5亿元的社会捐助款。

  5.一片爱心献孤残  九江学院院本部事迹

  九江学院院本部积极关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自1998年以来,常年开展“助残志愿者”活动,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期间,都组织教职工为残疾人捐款万元以上;2003年,在“助听、助行、助明”活动中,又发动全校师生捐款6000多元。九江学院院本部在招生工作中,对符合条件的残疾考生一律录取,对有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给予扶持。学院本部B0124班的女同学胡艳,从小就患有小儿麻痹症,又因其家庭贫困,为了让她顺利完成学业,系里专门派同学在生活上对她进行照料,且向她捐款3000多元。九江市聋儿语训学校,办学条件简陋,设施陈旧,58名聋儿学习生活条件十分艰巨。得知这一情况后,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挤出8万元资金,捐给该校。

  6.“爱心社”在闪光  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事迹

  1995年3月,一个由9位同学组成的“献爱心、送温暖”小组,她就是井冈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爱心社”的雏形。如今,社员达3000余人。自“爱心社”创办之日起,社员们就与特殊学校的孩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逢周末、节假日,为他们讲故事、辅导功课。社员还为残疾儿童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请学校老师给孩子们检查身体,治疗疾病,送医送药。爱心社在市区目前定点服务的有31位五保户和孤寡老人。1998年至今,爱心社社员为吉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同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募捐活动,累计捐款达2万余元,衣物几千件。2002年9月,本校黄裕森同学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爱心社”发动全体社员捐款6000余元,并派人照料他,帮助他渡过了难关。

  7.助残济困献爱心  广昌县残联事迹

  广昌县残联派出调查组进村入户,根据残疾人的生活状况逐个建立台账,编制“广昌县残疾人情况一览表”、“广昌县残疾人分布图”等10多种图表,为全县开展助残济困奠定了基础。残联干部每半年召开一次残疾人座谈会,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服务网络。协调各有关部门,向残疾人开展多方位的免费服务。目前,全县有2340名残疾人办理了中国残疾人证,直接为残疾人节省开支9.36万元。2003年7月正式启动“三助”爱心活动,“三助”基金共有捐款12万元。已有80名白内障患者、20名截肢者、32名耳聋患者从中受益。同时,残联注重培养残疾人典型,用他们的成功影响和带动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

  8.“育才助学”显爱心  兴国县红十字会事迹

  兴国县红十字青少年工作委员会既无实体,更无积累,却走出了一条助学之路。原会长姚勇凭着一片爱心千方百计想出了几套筹措资金的方法:一是发挥会费的作用,开展首批“红十字育才助学”活动,发放助学金4万余元,40名特困学生因品学兼优而受到9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的资助;二是组织募捐活动;三是争取外援、赞助。红十会会长换了一任又一任,但“育才助学”工程没有停,且形成了一种工作制度。红十字会干部小谢2002年在广州探亲时,用贫困学生感人的事迹走访一些企业,打动了许多人。广州市天河区原书记曹鉴潦当即带头捐助2400元,在他的带动下,该区捐助了6万多元钱,扶助了全县52名贫困学生。兴国县红十字会通过“育才”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9.致富思源授人以渔  会昌金龙锡业有限公司事迹

  会昌金龙锡业有限公司,采取“授人以渔”的办法,帮助周边乡镇办实事。公司所在地密坑村人多田少,除了单季水稻收入外,农民其他经济来源十分匮乏,生活困难。他们主动低价出让公司拥有的30吨/日选厂一座,并帮助和扶持密坑村农民,新建一条日处理矿石30吨选厂。2001年密坑村农民的30吨生产线达标,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万元,创利2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450元/年,提高到2001年的3000元/年。1995年至2001年,该公司为门岭至矿区修、扩建公路,为当地建桥、兴修水利,解决农民饮用水源等共捐资340万元。扶持周边群众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10.致富思源回报社会  江西武冠实业集团事迹

  江西武冠实业集团先后捐资近百万元,兴建武冠石源希望小学,改善萍乡四中、萍乡卫校、白源中学、白源镇中心小学的办学条件,帮助近50名失学儿童返回校园;集团各高、中层管理人员也先后与贫困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形成了一对一,一帮一的扶助形式。2003年,集团又在东源乡投资20余万元,筹建江西省蓝波湾科技有限公司,为帮助山乡的群众脱贫出资金、找信息、传技术。连续多年进行助残捐助,先后为困难中的残疾人送去捐助共计10万多元。

  11.热心公益关注学子  江西恒茂房地产公司事迹

  江西恒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10年来,一贯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抗洪救灾、社会公益捐赠中捐资达200多万元。当得知部分2003年考上大学的学生,因家境贫困而无法入学时,公司决定把商品房即将开工的80万元庆典经费节省下来,用于资助20名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按照全国重点院校每人8000元,一般本科院校7000元标准助学,一定四年不变,直至资助该生毕业。

  12.情系贫困人群  江西赣东苎麻纺织有限公司事迹

  2001年江西赣东苎麻纺织有限公司一成立便招收下岗职工680人;2002年兴办崇仁中华山煤矿有限公司,招收350名贫困村民当工人。企业安排下岗职工及贫困地区农民就业1410人,无偿培训、传授技术120人次。在“防非典、献爱心”活动中,公司出1万元表示支持,县城至火车站公路坑坑洼洼,非常难行,公司一下捐助4万元。公司有几名职工因家庭贫困,子女面临辍学,公司又向这几名学生每人每学期赞助1000元。2002年2月23日,一名女工不小心被机器打断了手指,公司及时派人送她到医院治疗,不但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用,公司还送给她8000元钱。

  13.助学助残慷慨解囊  赣西学院爱心事迹

  赣西学院人心中始终牵挂着被困难缠住的学生,为了让玉山籍学生周玉来顺利上学,学院出资1万多元为其安装假肢,并派专人陪他到医院做手术。学院先后领养鄱阳籍残疾女生詹炎鸾等5名同学。7年来,共举办下岗职工免费培训班19期,参加人员3196人次,免收培训费170万元;免费吸收82位残疾人到学院求学,减免学杂费38万元;为军烈士子女、特困生、下岗职工子女提供助学金180多万元。多年来共减免、捐款捐物等达422万元。

  14.尽己所能奉献社会  江西博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事迹

  10多年来,博能集团紧紧追随“朴实无华地追求,尽我所能地奉献”的企业精神,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社会。近几年,想方设法接纳下岗职工就业2000余人。同时,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困难群众。设立上饶师院“博能奖学金”10万元;援建上饶县源溪小学6万元;教育捐赠30万元;向灾区捐款18万元;修建上饶县源溪村公路16万元;修建上饶县黄沙岭乡村公路47.5万元,向“非典”定点医院捐款35万元等,博能集团多年来向江西公益事业捐款总额近200万元。

  15.雪中送炭显真情  上饶市兴荣汽车运输有限公司事迹

  上饶市兴荣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深知自己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扶持,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因此,十分注重尽一切努力回报社会。几年来,坚持在春节前夕慰问和资助当地特困户,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这样的费用共达40余万元。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公司积极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向红十字会一次捐赠20万元,用以兴建“非典”专门医院。

  16.倾力扶贫助困  江西天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事迹

  天海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中,倾力扶助困难户子女上学等公益事业。近几年来,公司共赞助祝家村困难村民子女上大学5.7万元。资助困难职工1万余元。自公司创办以来,公司赞助祝家村贫困补助费共计10余万元。近几年赞助香屯镇贫困户资金共计2万余元。2003年,向上饶市抗“非”办捐赠药品及防护用品计21万元。赞助敬老院、学校共计2万余元。

  17.乐善好施仁和爱人  江西仁和集团事迹

  江西仁和集团自创办以来,秉承“仁爱亲和”的企业精神,在董事长杨文龙的带领下,不仅事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始终热心回报社会,关心困难群众。1998年,我省发生洪灾,刚成立不久的仁和集团就向灾区捐款近20万元,同时又向希望工程捐赠5000元。2002年元月,崇义县一名女孩为免遭非礼,从五楼跳下,双腿严重受伤,却因家贫无钱医治。得知此消息后,仁和集团员工不远千里将12880元钱送到这位女孩的家中。去年非典期间,仁和集团出资助10万元,派出600人次为樟树市、宜春市党政机关、学校、福利院等近30个单位免费消毒50余次,向北京捐助消毒药品6吨,并编印5000份“防非典常识”手册免费赠送给市民。

  18.润物细无声  抚州市微雨润灌溉设备有限公司事迹

  2000年春节后,微雨润灌溉设备有限公司在抚州的下岗职工中,选择了8人进公司。此后,只要公司需要招人,便招下岗职工。现在,公司里除了行政人员外,其余40名员工都来自下岗职工。1996年公司老总赖伟去龙溪时,听说镇粮管所的谢保全夫妻两人都下了岗,两个孩子正在读书,老谢常为孩子的学费发愁。赖伟立即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2001年初,得知梅江乡有个村,群众饮水极其困难,公司以成本价向村民们供应了7000米大水管、20000米小水管,价值9.5万元的产品,只收了6万元。

  19.心系下岗职工的疾苦  南昌金童商厦事迹

  南昌金童商厦从开业的第一天起就把安置下岗职工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工作当成主要任务之一,先后安置系统内下岗职工近2000名,安置城市待业青年和个体工商户近1000名。同时,公司员工非常关心下岗职工的经营情况,积极为商户到各级有关职能部门争取优惠政策,使他们轻装上阵。为了300多户商户的利益,商厦出资100万元为商户制作大型的户外广告,董事长黄河水更是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去年他个人捐款10万元支持政府抗非典工作。商厦110名个体户也主动捐款1.1万元。

  20.用爱心播洒光明  赣州供电公司事迹

  赣州供电公司多次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累计达53万多元。早在1988年,赣州供电公司城区分公司主动走访当地民政部门,了解到市区有58户“五保户”生活和用电有困难,该分公司由团支部牵头义务为这些“五保户”装灯接线。时至今日,15年不间断为“五保护”义务架线、更换用电设配。2003年,在为困难企业困难职工献爱心活动中,全体员工共捐款2万多元。自2001年起公司挂点扶贫崇义县獭村,投资4万元,种经济作物,仅此一项每户可增收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