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心中的“大众桥”

  

  人物名片:朱作明,男,1946年5月出生,瑶溪街道朱宅村人,现任朱宅村老人协会会长。

  退休,本是养花种草,颐养天年的时节,而他却选择奉献自己为更多的人谋福利。舍小家为大家,他践行的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龙湾精神。

  在瑶溪街道的朱宅村,有这样一位退休老人朱作明,退休在家的他并没有闲着,而是热心于村里的公益事业,为老人办保险、修桥、修路、帮助孤寡老人……村里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如今一提起他的名字,村民们都纷纷翘起大拇指夸赞他,并亲切的称呼他为“大众桥”,因为他的“大众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入。

  不献余热心不甘

  已近70岁的朱作明仍充满了干劲,一说起话来就爱笑,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2005年,他修建了一座大众桥,不但方便了村民的出入,也加强了朱宅村与王宅村的联系。原来朱宅村与王宅村没有一条便利的路,村民出入两村时都要绕道走远路,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当时,朱作明实地察看了周围环境后,独自一人出资30来万元建成了大众桥。这座桥也是当地唯一一座私人赞助修建的桥,它的建成极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且加深了两村村民的感情。

  现在这座大众桥不仅发挥了休憩纳凉的功能,每天午后、傍晚,许多村民都在这座桥旁边的榕树下休息,而且朱作明热心公益的“桥梁”精神也不断传承了下来,许多年轻企业家也自觉践行朱作明的精神,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建设。

  爱心带动一村人

  在朱宅村,除了大众桥,最有名的就是朱宅的生态文化公园了。公园建于2009年,在未建公园之前的朱宅村,环境脏乱,围绕着全村的塘河散发着阵阵臭气。朱作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旧时的朱宅村又叫“水心村”,这里水清景美。但是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家乡都没有什么变化,这让他很痛心。于是,他同村两委商量,如何重塑朱宅的夕时水乡风貌。在他的带动下,那一年的正月初九,村里开了一场特殊的会议,30多位来自社会各界的朱宅村人共同捐款,为再现朱宅夕时风光出力。

  村民的捐款,加上区有关部门和街道的合力支持,朱宅村筹集到了700万元的整治资金。虽说有钱好办事,但塘河整治千头万绪,好办事的背后,还得有会办事的人。这时作为村老人协会的会长,朱作明在这个节骨眼上成为了整治领导小组的领头人。他没有辜负村民的重托,从2013年3月开始,就带领村老协的一批老人,全身心投入到塘河整治与朱宅村公园的建设中。

  塘河在朱宅村内的单向长度就有1500米,驳坎、建栏杆、铺设花岗岩,需要大量的建材;在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生态文化公园内建设灯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电影先生乓球台、健身器材等体育场地和设施,以及假山喷泉、公厕等配套设施,更是涉及到施工单位和材料进价。为了节省开支,朱作明等一帮老人,让亲属开车,到处寻访价廉物美的原材料,到处探访合适的施工队。为了建设公园内的科普文化长廊,老人们自费到横店学习,自己设计长廊造型。同时,老人们轮流作为工程的“编外监理”,负责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大大小小的事务。老协还在老人中指定会计、出纳,完善财务监管制度,力争让每分钱都花在该花的地方。

  整整一年下来,朱作明等老人们没拿过一分钱的报酬,甚至还为外出采购等活动贴进了不少钱。他说,村民热心捐款让人感动,自己和其他老人的想法都一样,能为子孙做点事,理所应当。现在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塘河的水正在变清,公园已经成为村民最喜欢的去处。最让老人们感到欣慰的是,村民已经把村庄和家连在了一起,每个人都会自觉呵护这些成果,这样,我们的生活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朱宅村的贴心人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朱宅村党支部书记朱志鹤说,朱作明就是朱宅大家庭的“宝贝”,正因为有了他的热心帮助,村里许多“麻烦事”一件件都被打理的井井有条。考虑到村里许多老人的生活困难,他提出了给老人保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现在村里的每个老人每月都可以领到420元的工资,实实在在为老人解决了生活困难。村里谁家老人住院了,他都会去看望,还会给老人送点慰问品。逢年过节,村里的几家困难户,都会收到他的慰问品。

  朱作明说,他跟村里人的关系都很好,他们有事也爱找他帮忙。他还说,好环境要靠大家一起来维护的,现在村里的这条河面每天都有专人来清理的,村民自己也很自觉维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看到小路上有个空的饮料瓶等垃圾,也都会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

  而说到他这么多年做的好事,朱作明说,他能有今天也是因为国家的好政策,现在老了,当然要回馈社会。只要自己还有能力,一定还会继续为村里做点事的,更要为村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