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故事六要素,教孩子写作文轻松拿捏

  在《人类简史》一书中,作者提出一个观点:人类之所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就在于人类能创造并且相信“虚构的故事”。

  儿时我们靠听故事来获取丰富的信息量,而后我们通过传递故事来完成很多事情,直到今天,在办公室听老板讲成功故事人也依然不在少数。

  再往宏观一点看,人类的历史传承也是靠讲故事流传至今。

  可见讲故事的确是一项重要技能,站在写作练习的角度,讲故事更是一项必备条件。

  会讲故事的孩子,作文不一定出彩;但对于不会讲故事的孩子,作文一定是个大难题。

  

  01

  故事的构造

  如果孩子暂时还不能讲好一个故事,不用急,我们鼓励他先把故事讲完整。

  教育不能急于求成,很多时候,完成比完美更有意义。

  我们常说完整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人物、事件、主题。

  用孩子更能理解和转化的方式来描述,就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把这6个要素写明白,故事就算完整了。

  

  在上面这篇范文中,时间(今天);地点(图书馆);人物(小刺猬);起因(小刺猬不知道身上的刺会带来麻烦);经过(带来了麻烦);结果(解决了麻烦)。

  你看,6个要素都有,再加上小作者的一点巧妙构思,这篇故事就轻松实现了完整且有美感。

  02

  构造拆解

  要将6个要素落到实处,变成自己的文本,还要学会拆解要素:

  1. 时间

  对时间的设定,决定了这篇故事的性质,是回忆(过去)、叙事(当下),还是想象(未来)。

  哪怕素材极其稀少,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时间设定,来写出三篇不一样的作文。

  比如同样都是写妈妈做饭,我们既可以写妈妈之前做过一次让我很难忘的饭,也可以写妈妈今天做饭时发生了某件事情,还可以写我希望将来妈妈能做出怎样的饭。

  2. 地点

  很多孩子写作会进入一个误区:生硬地套用公式。

  汉语言文学博大精深,“地点”可以是某个地方,也可以是某个场景,甚至可以虚电影先生构一个梦境。

  地点的作用,是用来验证事件的合理性。

  比如我想写一个人长出了翅膀,地点就要设置在梦境、未来星球等等让这个事件能合理存在的地方。

  3. 人物

  同样的,人物也不局限于某个人,可以是动植物,也可以是一幅画,一本书。

  人物,是用来代替你表达观点的故事主角。

  比如我想呼吁大家爱护环境,在我的笔下可以化身成一只濒危动物,讲述这些年我过得有多辛苦。

  4. 起因

  有了前3个要素,就可以切入事件了。

  起因就是用一个小小的引子,为接下来的事件做出解释或埋下伏笔。

  比如我直接写大家在教室里闹成一团,读者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但我的起因是有位同学过生日,故事就顺畅了。

  5. 经过

  经过,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也能决定这篇文章的篇幅。

  经过就是把发生的事情全部讲清楚。

  描写经过的时候,可以使用我们的五感:眼(看见了什么)、耳(听到了什么)、鼻(闻到了什么)、口(吃到了什么 / 说了什么 / 唱了什么)、肢体(做了什么 / 拿了什么 / 碰到了什么)。

  如果想写一篇长文,经过就多描述细节;反之,写短文就简单写重点。

  6. 结果

  结果可以理解为一个总结,就是你对整个事件的一个定论。

  我要说的是一个好笑的故事,还是悲伤的,还是引人深思的,都由故事的结果决定。

  比如我讲了一个老师批评学生的故事,结果孩子哭着跑回家了,这就有点悲剧;但结果是孩子理解了老师的用心,而且努力改正,就是正能量;如果孩子被批评的时候却说了一句话把老师也逗笑了,又能让这个故事变得轻松有趣。

  

  03

  在完整的基础上,灵活变通

  6个要素能写全了,故事就能完整。

  但6要素不是1+1=2,而是N+N=N种可能性。

  学会了拆解要素,灵活变化,故事就能精彩。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同一个故事当中的6要素,变出无数个新故事。

  那么,当一个故事完整了,如何能看起来不生硬呢?

  下一节我们就来讲:如何在故事中嵌入情感表达,让读者能代入并理解。

  下篇预告:《打动读者的秘诀=故事+情感》

  写作是一项能通过练习有效提升的技能,放下焦虑,开始练习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