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师节:别让孩子把眼睛眯起来,才能看清黑板

  

  “你认为,过程与结果哪一个更重要呢?”

  这一经典辩题,似乎也总在生活与工作中不断复现。总有人在不同阶段出现,告诉我们那时应该做出的最佳选择是什么。但问题提出,而后百家争鸣,本就没有“标准答案”。

  中国医师节之际,为致敬医者,我们作为发问者,与眼科及视光培训学员代表进行对话。相似的问题,不同的回答,“背后的故事”也在时而兴奋、时而沉默的情绪中被一片片拼凑。

  在边远地区,眼科似乎是一个“没有那么紧急”的科室,设备缺乏、人手不足所带来的力不从心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视光领域,我们乡镇上目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

  “没有医生,设备也只有一台裂隙灯”

  “去学校一筛查,就会发现,好多小朋友都是单眼近视”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就可能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但荒芜之地,亦有稚嫩的绿芽生长。

  “时间长了,对眼科就有感情了”

  “这样以后,老百姓就不用跑很远出去就为了查个视力”

  “我们是医生嘛,没办法不管的”

  “我一直很庆幸自己学医”

  于是,我们又成为了“旁观者”,从他们最迫切的需求出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与加入。

  2021年,韩红基金会继续与东鹏特饮携手,为陕西省援建3所复明中心;在韩红爱心「月捐人」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视光中心试点也正在有序落地。而现在,与基础设施优化相促进的能力建设亦持续支持这些扎根乡村的力量。我们收集起他们尽力释出的光芒,与他们一起回溯走过的这一段段心路历程。

  什么选择成为眼科医生

  秦群:我是护理专业出身,但其实乡镇上的护理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单一的。因为基础建设和条件有限,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输液等基本操作。但对于视光领域,我们乡镇上目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一类工作的。所以如果能够把它给建设起来的话,对于我们所在的地区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当院长说让我来参加韩红基金会“视光医生培训”时,我表示非常希望获得这样的学习机会。因为,从此以后,老百姓就不用跑很远出去,就为了查个视力了。

  朱自英:大学毕业后,我在眼科医院干了五年。最初,只是为了能有一份不那么忙的工作,可以有工资支撑生活,也有时间让我准备考证。但是时间长了,对眼科就有一些感情了,就觉得我虽然是临床专业,但也可以去干眼科的工作。所以经过韩红基金会的视光培训之后,我就可以给老百姓更好地进行视力矫正了。

  你们医院的眼科情况

  刘程斐: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感受这个世界最直接的通路。一个人的眼睛若出了问题,虽然没有生命危险,但也使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眼睛虽小,但“眼里容不得沙子”。在基层,人们对眼科疾病不太重视。农村大多是一些孤寡老人,他们的就医意识比较差,一般都是病得很重了、影响日常生活了才来,很多老人来看病的时候视力很差了,他们认为“年纪大了,看不太清很正常”。而且他们也没有什么收入,怕花钱,很多病人是儿女回家探亲,才带老人来看的。

  我院的眼科也只是一个小科室,再加上眼科仪器特别昂贵,医院没有很多资金去大力发展眼科。眼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又没有那么紧急。其他科室日常都是和生命赛跑,但眼科讲究的是“精”,是一个用放大镜的科室。我们日常所用的设备都是裂隙灯、眼底镜、显微镜等,只有通过这些医疗器械的辅助才能发现眼科细微的病灶,以及在处理时避免不必要的创伤。

  刘米:我们现在暂时没有眼科,只有口腔科和耳鼻喉科。在乡镇卫生院,我们干的更多的是预防性工作:像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因为在进行疾病治疗时,希望最开始就可以有办法预防它嘛,我们干的就是早干预的阶段,科学指导他们预防这些疾病。

  朱自英:我们医院之前有眼科,但是这两年一直没发展起来。没有医生,设备也只有一台裂隙灯。这次来培训学习,就是想在学会之后,能回去把科室重建起来。

  ·在基层,人才和设备哪个更重要

  秦群:最大的困难可能是在于人员吧,因为毕竟如果没有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学习的话,这项工作在乡镇上开展还是很难的,日常也就只能进行一些相关的简单操作,但同时,操作的准确度还是不够高的。所以,设备欠缺都是可以后期配置的,但是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话,东西配置起来了也没有用。

  王彦飞:在视光领域,一是家长的防控意识相对薄弱,二是设备欠缺或落后问题,三是相关人员配备的问题,我觉得是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不让看清与看见,成为遗憾

  王彦飞:我觉得,从以前的基层情况来说,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科室)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对于现在的基层来说的话,我觉得这个(科室)是必要的。因为这个关系到很多小学生的眼健康。如果视力有问题,小的时候不认真对待、积极矫正,或不进行近视干预的话,对他以后的生活是会产生很大困扰的。

  朱自英:我觉得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因为现在,乡镇里好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都不重视孩子的视力情况。因为我们去学校一筛查,就会发现,好多小朋友都是单眼近视。也就是说,他们一个眼睛视力正常,另一个眼睛却一直近视。但是他们用双眼看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能看见,而不在最佳的年龄进行矫正,反而造成近视越来越严重,甚至是弱视。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如果不及时介入,就可能会成为永远的遗憾。

  将来,会为了发展选择离开吗

  刘程斐:不会,我很荣幸毕业后可以回家乡工作,也不打算离开。我的家乡虽是个贫困县,经济比较困难,但民风淳朴。我们拥有着自己特色的方言,我作为一个当地人可以很好的和病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消除病痛。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也希望可以尽一点绵薄之力,长长久久地回报家乡和家乡人民。

  刘米:如果有上升机会,我觉得是可以往上走的。因为离开并不代表这些事情(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就再也不做了,基层的话,有些东西它是不变的。所以如果我有机会能上升,肯定也要把这些经验继续传给别人。所以如果我有这个能力,我是不是也能帮助别人,比如新来的医生,或者是新接触这个行业的人;我也可以用我的经验去告诉他们,这些东西该怎么用,这个工作该怎么做,怎么才能进展最顺利。而这些是因为,在往更高一点的地方走时,我认识到的才会更多,或者学到的才会更多。

  你为什么选择学医

  刘程斐:我学医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奶奶突然去世了。当时农村医疗条件差,交通也差,从奶奶发病到去世只有几个小时,当时虽然也拨打了急救电话,但救护车赶到的时候,她已经不在了。另外,我爷爷是兽医,所以从小向爷爷了解到一些医学常识,自己也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王彦飞:一方面就是家里人的影响。我的大哥和爷爷,都是乡村医生,我耳濡目染也想成为医生。另一方面就是,08年地震时,我弟弟在地震当中受伤了,所以就住院了一个月。我那一个月就一直在医院里面陪着他。当时有一个年轻的医生,他和我说了很多,然后我当时感觉,医生这个行业是很伟大的,真的可以救死扶伤。

  刘米:我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听我父母说,我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发高烧,39度多,高热惊厥。当时就我妈妈一个人在家,又着急又无助。我被送到医院的时候,都已经说不出来话,打针都没有知觉,也哭不出声来。

  当时,我们那边的医疗条件也不是很好,看病全都是在镇里的卫生院。镇上卫生院的医生很努力地抢救,一直守在我跟前照护我,直到慢慢地,病情有所缓解。这些当然都是听父母讲的,我父母感触特别深。他们一直害怕这次高热惊厥会影响我智力或者生长发育,直到我慢慢长大到十几岁的时候看着,诶,好像也没有太大影响(笑)。

  而且,我家里边有亲人学医,也建议我可以考虑下医学这个专业。学医的话,自己学到一门技术本领,能够养活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对我们来说,医生,或者护士,都是神圣的职业,我对这个也充满向往。

  对医生这一职业的理解

  刘程斐:我在实习的时候才接触到临床工作,与患者沟通时才真正了解患者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我想通过自己努力来帮助他们,也在帮助患者摆除病痛时真正感受到这份职业的价值,并更加热爱。

  秦群:没学医、没进入工作之前,我觉得医生是个很高大上的职业,我以为他们一天应该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应该很清闲。但是当我真的开始这个工作之后,我才理解到,他们真的是很累的。虽然说每天主要是坐在办公室里面门诊,但是他要面对的病人、要处理的事,都是非常繁琐复杂,而且很费脑筋的。没有入职之前就觉得,看病就好好看,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但是当真正上班之后,就发现不仅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遇到能够伸得上手的,能够帮上忙的一些病人,或是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我们依旧还是要出手的。我们是医生嘛,没办法不管的。

  对病人来说,医生的角色

  刘程斐:医生是和生命在打交道,是生命垂危病人唯一生的希望,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严谨,才能不负病人信赖;但医生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很多无能为力的时候,也希望病人信任我们的同时,也可以给我们一些体谅。

  王彦飞:对病人的话,医生有时候可以和病人是朋友。我觉得医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就是对病人要有种很随和的态度。

  刘米:我觉得,可能医生更需要的就是同理心吧,更多的是能够理解病人,因为有的患者,可能给他看病的医生,他们的水平或者给他开药都是一样的,但是医生如果愿意跟患者多交流沟通的话,对于他来说可能也是觉得欣慰的。他可能就觉得,诶,这个医生还挺重视我的。

  选择学医,你后悔吗

   

  刘程斐:我一直很庆幸自己学医。

  秦群:虽然平时会后悔,学习觉得太累。但是当看到自己管理的病人出院了,他们非常开心地来给你道谢的时候,就会觉得,嗯,还是学医好。

  朱自英:如果让我重新选择,我想我仍然会选择做医生。虽然辛苦,但是能为病人减轻痛苦。也是会有一些成就感和价值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向所有受访的基层医生都提问了有关“是否后悔成为医生”的问题,他们的回答里,有肯定,也有坚决,有犹豫,也有沉默。在他们思考答案的那几秒钟里,很难推测他们脑海中闪烁而过的画面会是什么。

  但在这场重新思考医生这一职业,同时审视自我选择的旅程中,对他们而言,答案或许也并不那么重要了。

  因为当他们满怀欣喜,选择不远千里踏上学习进修的列车时,是对自己的高要求。

  当他们满怀希望,对所在医院的服务能力与患者过往如数家珍时,是对医院的高期待。

  当他们满怀信心,积极面对医院的未来和正在面对的一切,是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强热爱。

  你看,对于他们来说,医生早已不只是一次职业选择,它意味着,一个人要在漫长的时间里,全身心地投入,不断地自我更新。“我是医生”这句曾在他们心里默念无数遍的箴言,指引着他们成长成为“医生”的模样。

  这些扎根乡村的微光,谢谢你们的不断努力和没有放弃,一直以来,辛苦了!在这个属于你们的节日里,请继续照亮每一条乡间小路、每一座山间小屋、每一个期待眼神,以及,每一颗赤忱之心。

  访谈学员: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人民医院 住院医师刘程斐

  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护师 秦群

  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市铜钱关中心卫生院护师 刘米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中心卫生院执业医师 朱自英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桔柑镇卫生院助理医师 王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