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郭思的《林泉高致》,“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

  (备注: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芳华1982的读书笔记)

  春山澹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山惨淡而如睡

  

  备注:因《林泉高致》原本已失,而南宋以来,该书为多种丛书所收录,其中以文渊阁的《四库全书》中的底本为最古。故先就《四库全书》中的总书目提要之林泉高致集,针对此书及作者进行说明。

  另,《宣和画谱》的《郭熙传》,郭熙之子郭思对《林泉高致》所作的原序文,本篇中一并进行简单讲解。

  该书正文共计六篇:《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前四篇为郭熙山水画创作的心得和总结,其中附有郭思的注释和补充。《画格拾遗》则记载了郭熙的部分绘画真迹,《画记》记载了郭熙在宫中作画和受宋神宗宠遇之事。

  正文部分后面另分篇就原文相关内容进行讲述。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林泉高致集》

  原文摘录:

  《林泉高致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旧本题宋郭思撰。思父熙,字淳夫,温县人。官翰林待诏直长,以善画名于时。思字得之,登元丰五年进士,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书首有思所作序,谓丱角侍先子,每闻一说,旋即笔记,收拾纂集,用贻同好。故陈振孙《书录解题》以此书思追述其父遗迹事实而作。今案书凡六篇,曰《山水训》,曰《画意)。曰《画诀》,曰《画题》,曰《画格拾遗)》,曰《画记》。

  其篇首实题赠正议大夫郭熙撰。又有政和七年翰林学士河南许光凝序,亦谓公平日讲论小笔范式,灿然盈编,题曰《郭氏林泉高致》,而书中多附思所作释语,并称间以所间注而出之。

  据此,则自《山水训》至《画题》四篇,皆熙之词,而思为之注。惟《画格拾遗》一篇纪熙平生真迹,《画记》一篇述熙在神宗时宠遇之事,则当为思所论撰,而并为一编者也。

  许光凝序尚有元丰以来诗歌赞记,陈振孙即称已阙,而此本前后又载入王维、李成《山水诀》、荆浩《山水赋》、董羽(画龙辑议》各一篇,亦非郭氏原本之旧。

  

  郭思的父亲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官至翰林待诏直长,以擅长绘画在当时颇有名望。郭思,字得之,元丰五年进士及第,官至徽猷阁待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

  此书开篇有郭思所作的序言,称童年时伴随服侍先父郭熙,每听到父亲一个观点,就立即用笔记下,整理编纂成集,留给志趣相投的人。所以,陈振孙(南宋藏书家)在《书录解题》中认为《林泉高致》是郭思为追述其父生平及作品而作。全书共有六篇,分别是《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

  书的开篇题写:“赠正议大夫郭熙撰”。又有翰林院学士许光凝于政和七年所作的序,序言中也说郭熙平日里对绘画技巧的讲述。另,书中还附有很多郭思所作的释语。

  根据以上可知,从《山水训》到《画题》四篇,属于郭熙的文字,由郭思注释。《画格拾遗》一篇记载郭熙生平,《画记》一篇追述郭熙在宋神宗时受宠的经过,是郭思所写。

  王维与李成的《山水诀》、荆浩的《山水赋》、董羽的《画龙辑议》,并不是原书中的内容。

  

  宋朝自建国初期,就重视开展古书画搜访工作。宋徽宗时,内府收藏日趋丰富,于是将宫廷所藏的历代著名画家的作品目录编撰成《宣和画谱》,以备查考。

  《宣和画谱.郭熙传》

  原文摘录:

  郭熙,河阳温县人,为御画院艺学。善山水寒林,得名于时。初以巧赡致工,既久,又益精深,稍取李成之法,布置愈造妙处,然后多所自得。

  至摅发胸臆,则于高堂素壁,放手作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岩岫巉绝,峰峦秀起,云烟变灭,晻霭之间,千态万状,论者谓熙独步一时。虽年老,落笔益壮。如随其年貌焉。熙后著山水画论,言远近深浅,风雨明晦,四时朝暮之所不同,则有“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之说。

  至于溪谷、桥彴、渔艇、钓竿、人物、楼观等,莫不分布使得其所言皆有序,可为画式,文多不载。至其所谓“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则不特画矣,盖进乎道欤。

  熙虽以画自业,然能教其子思以儒学起家,今为中奉大夫管勾成都府兰、涅、秦、凤等州茶事兼提举陕西等买马监牧公事,亦工于论画,但不能以此自名。今御府所藏三十:

  子猷访戴图二、奇石寒林图二、诗意山水图二、古木遥山图二、巧石双松图二、江皋图一、遥峰图一、晴峦图一、烟雨图一、云岩图一、秀松图一、春山图一、崿岭图一、溅扑图一、平远图一、寒峰图一、断崖图一、秀峦图一、古木图一茂峰图一、远山图一、山观图一、溪谷图一。

  

  郭熙,河阳温县人,是御画院艺学。他善画山水寒林,在当时很有名望。起初,他的画风精巧华丽,久而久之,技艺更为精深,后稍稍吸取了李成的画法,在构图上的造诣越来越高妙。

  再后来,郭熙在绘画上又有很多个人心得。他抒发胸臆、自由挥洒,在殿堂的白壁上描绘长松巨木,回溪断崖,山岩陡峭,峰峦秀起,云烟聚散,光影变幻,千态万状。有人评论他的画技在当时已无人能及。

  即使到了晚年,他的笔法更加雄壮,就如他的相貌一样,更加成熟老练。后来郭熙著山水画论,谈及远近、深浅、风雨阴晴、四时、朝暮各种景致的不同,就有了“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说法。

  

  他还提出至于溪谷、桥彴、渔艇、钓竿、人物、楼观等事物,都要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关于绘画的式样,他讲述了很多。至于他谈到的“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则不是谈论画技,而是关于中庸之道的研究。

  郭熙虽以绘画为职业,却能教导其子郭思以儒学起家,走仕途经济之路。如果郭思身居中奉大夫。郭思也擅长论画,但不以此出名。如今宫里收藏有三十幅郭熙的作品。

  

  《林泉高致集》原序

  原文摘录:

  《语》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谓礼、乐、射、御、书、数。书,画之流也。

  《易》之《山坟》、《气坟》、《形坟》,出于三气。《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皆画之椎轮。黄帝制衣裳有章数或绘,皆画之本也。故舜十二章,山、龙、华虫,曰:“观古人象。”

  《尔雅》曰:“画,象也。”言象之所以为画尔。《易》卦说观象系辞谓此。《语》:“绘事后素。”《周礼》:“绘画之事后素功。”画之本甚大且远。自古说伏羲画八卦,读为今汝画之画。画文训为止,不知画八卦为何等义。

  故画当为画,但今画出于后世,其实止用画字尔。又今之古文篆籀禽鱼,皆有象形之体,即象形画之法也。

  思丱角时,侍先子游泉石,每落笔,必曰:“画山水有法,岂得草草?”

  思闻一说,旋即笔记。今收拾纂集,殆数十百条,不敢失坠,用贻同好。

  噫!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然于潜德懿行,孝友仁施为深,则游焉息焉,此志子孙当晓之也。

  

  《论语》中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涉足六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书法,与绘画同源。

  《易》中的《山坟》、《气坟》、《形坟》,出自三皇。《山》如山,《气》如气,《形》如形,都是绘画的初始阶段。黄帝创制了衣裳,上有不同的图案和数量,或画上,或绣出,这也是绘画的本源。所以,舜创制的十二种图案,有山、龙、雉鸡等形象,他说都是参照古人留下的事物形象得出。

  《尔雅》说:“画,就是象。”道出了物象与绘画的紧密关系。《周易》创设八卦、观察卦象、解读言辞。《论语》中有“要有白色的画布,才能进行绘画”的记述,《周礼》中也有“先打粉底、后施五彩”的记载,这些都说明绘画的起源崇高而久远。

  自古以来,说到伏羲画八卦,都把“画”解释为“今汝画”的“画”,意思是“止”,这就难以理解画八卦为何意。

  所以,“画”就是绘画的意思,只不过如今的绘画出于后世的发展,在当时也只是绘制符号而已。又比如现状可以看到的古文、篆书、鸟书,都有象形的特征,和象形画的创制方法是一样的。

  童年时,陪同先父游览山林,每挥笔作画,先父都教导:“画山水有一定的法度,怎么能如此草率呢?”

  我每听到先父的教诲,都立即拿笔记下。现在整理成集,把它们留给志趣相投的人。

  先父没有绘画的家学,还是因为天性,加上潜心研习,故而成名。先父的潜德懿行、孝友仁施的品行,后辈子孙们应该知晓。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