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为什么禁止幼儿园“小学化”?原因令人心疼……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于2018年7月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里称“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身心健康的发展”

  

  “为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完善科学保教的长效机制,应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决纠正小学化倾向,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以上是官方通知的部分内容,阐述了禁止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和幼儿园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通知发出后,大部分幼儿园都进行了自查和整改,于是幼儿园“画风突变”,孩子不用再写拼音、学数学,每天上学都是跟着老师各种玩儿如做运动、画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玩游戏等等。家长也觉得轻松多了,每天不用再辅导孩子写作业,老母亲也不用“撕心裂肺”地进行指导了…

  

  可是问题来了,孩子上了一两年幼儿园之后,家长突然发现自家孩子连1+1等于几都给忘了!…于是深感焦虑:

  “怎么上了一两年幼儿园啥也不会呢”

  “光会唱歌跳舞有什么用,上一年级怎么办”

  “为什么有的孩子上的私立幼儿园就啥都教,别人的孩子都会写字算数了…”

  “怎么办?我家孩子好像输在了起跑线上…”

  真的是这样么?孩子什么都没学会?那幼儿园都教什么呢?

  其实在孩子的3-6岁,是孩子智力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应该着重培养的是好奇心、探索欲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幼儿教育关注的有以下五大领电影蜜蜂域:

  一.健康

  二.语言

  三.社会

  四.科学

  五.艺术

  所以新规出台后,正规幼儿园都会围绕以上五大领域来进行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材也是围绕这几点来综合设计的。

  

  那为什么数学、汉字、古诗没有在列呢?

  数学、汉字、古诗教学为典型的“小学化”教学内容,教育部出台禁止通知主要是因为四个原因:

  原因一:有悖孩子心理、生理发育特点

  20世纪发展心理学最权威的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把孩子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

  0-2岁 感知运动阶段

  2-6岁 前运算阶段

  6-11岁 具体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形式运算阶段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接受图像、文字和简单概念,但是他们不能接受变化,无法对他们进行操作。比如孩子能够理解“6+1=7”,但往往算不出“1+6”的得数。也就是说孩子的认知能力还没发展到可以算数的地步,他们也没有能力将具体的知识点“统合”起来,所以对知识的吸收很有限。

  而且3-6岁的孩子骨骼和手指关节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过早的握笔写字会造成孩子手指关节变形,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原因二: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1968年,美国曾经有一个案件轰动教育界,美国内华达州一位妈妈把三岁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幼儿园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她说自己的女儿在认识字母“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鸡蛋之类的圆形的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孩子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她要求幼儿园赔偿女儿的精神伤残费1000美元。当时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小题大做,甚至有人觉得她疯了。然而三个月后,她却胜诉了。

  也正是因为这名母亲,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权利:1.玩儿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过早地教授给孩子们符号的定义,是在限定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当孩子们用“1.2.3.a.o.e”来认识世界时,他们的一部分能力就会被固化。相当于“过早地挂上高速档”,如果用过多的学业知识来限定其发展,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长久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原因三: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业

  学龄前的儿童,大脑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应重点培养的是好奇心和探索欲。一切的学习都离不开孩子因“好奇”产生的内驱力。如果过早地死记硬背,固化认知,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这也会直接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业。

  处于一线的一年级老师根据观察发现,那些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也只是刚开始因为很多没有学过,接受得比私立幼儿园的慢一点,但期中考试后,就没有区别了。而且后来公立幼儿园的几个孩子还是班里的佼佼者。

  

  原因四:剥夺了孩子童年的快乐

  从孩子进入一年级开始,就正式进入“十年寒窗苦读”期。期间有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经历过的人都深知求学的不易和艰辛。十年如此漫长的时间都被学业压在头上,如果还不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

  想想这些年因为考试、成绩、学业,自杀的孩子屡见不鲜,跳楼、跳河、喝药……在心痛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呢?

  

  成绩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如果让我选择。我宁愿我的孩子快乐的平凡,也不要他痛苦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