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四措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心安之处即是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近些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流动党员已达6000多人,为破解流动党员基础信息排查难、党员教育培训难、管理服务落实难、先锋作用发挥难问题,厦门市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方式,有效促进了党员队伍建设质量的提升。

  宣传发动+摸排查找——

  破解基础信息排查难

  自从今年3月厦门流动党员管理试点工作开展以来,12371党员服务热线和各区、镇(街道)、村(社区)的服务电话此起彼伏,在厦流动党员纷纷来电,咨询相关问题。

  为破解流动党员人散、面广、量大,基础信息排查难问题,厦门市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吸引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线上,通过“厦门党建e家”、学习强国厦门平台等发出号召信,发布《流动党员管理“十问”》等微视频,得到广泛关注。线下,在全市广泛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发放宣传单,将报到“二维码”张贴在网约车上,引导流动党员扫码报到。加大摸排走访力度,协调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着重采集新就业人员“政治面貌”。同时发动全市3000余名社区工作者,通过“走企+入户+扫街”的方式全面摸排,发现4895名流动党员。

  “这样的宣传方法和摸排攻势,让流动党员和党组织实现了双向奔赴。”育秀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许朝梅说。

  双向共管+理论武装——

  破解党员教育培训难

  流动党员工作地、电影蜜蜂居住地不固定,履行党员义务、参加组织生活成为“老大难”问题。对此,厦门市通过拓展组织覆盖、强化理论武装、推动云端赋能的“三轮驱动”,让每一位流动党员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全市共建立园区、楼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4540个,与10个外地党委组织部门签订双向共管协议,组建59个异地驻厦党组织。专门成立10个互联网、快递等行业党委,延伸党组织覆盖广度深度。举办全市流动党员培训班,开展“我在工地讲党课”等现场党课讲授活动,举办“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并发放“学习大礼包”。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在“厦门党建e家”上增设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模块,探索出台《积分管理办法》,颁发《电子活动证》,为评优评先、典型培育提供扎实有力依据,实现“一机在手,党建随行”。

  灵活管理+关心关爱——

  破解管理服务落实难

  连云港奥林匹亚石材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总经理黄国文是一名退伍老兵,多年来,因为工作缘故,常在不同城市漂泊,“流动党员”成了他的标签,“是厦门让我这朵流云有了回家的感觉。”黄国文说。

  厦门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机制,将流动党员分情形划拨到不同类型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设立流动党员管理“专员”,定期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对义务履行不到位的流动党员加强谈心谈话,确保管理不断档。广泛引入各部门资源,推动200余个流动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市内党性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全部面向流动党员开放共享。

  加强关心关爱,协调总工会与人民法院联合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争议调解等法律援助,联合民政局、红十字会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支持等帮扶,协调社工组织、教育机构帮助解决子女托育、就学问题,有效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

  如今,莲前街道流动党员之家、黄厝社区简帛图书馆流动党员服务驿站等一系列平台阵地不断涌现,“人在厦门,爱在厦门”成为在厦流动党员心中的共识。

  搭建平台+示范引领——

  破解先锋作用发挥难

  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厦门市美团外卖小哥曾祥富常到住所附近的核酸检测点帮忙,“我是党员,应该站出来!”像曾祥富这样的流动党员还有很多。

  厦门市注重发挥流动党员专长,发动流动党员司机组建“先锋突击队”,参与高考生接送、疫情防控定点接送等任务。举办“为社区发展建言献策”等主题实践活动,将流动党员代表纳入街道“近邻智囊团”,在城中村较多的街道组织流动党员共话“理想中的城中村”,提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开设家庭教育公益培训等建议19条。

  以“党员竞岗+专业培训+经费补助”的形式,号召流动党员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翔安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阵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组织关爱在心坎上”党建工作法,流动党员代表吴民晖带领技术骨干参与攻坚行动,合力解决填海造地、施工工艺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一批作用发挥好、社会反响好的先进典型涌现出来,贵州省赤水市驻厦门(长沙)流动党支部因此获评“思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赤水市红旗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