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思想有光的百岁老人还是被上帝记起来了

  1月14日,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去世,享年112岁。就在前一天,他刚刚过了112岁生日。

  “大概是上帝太忙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岁”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周有光身上的标签很多:作家沈从文的连襟、才女张允和的丈夫、经济学家、语言学家。他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50岁以前是银行家;50岁到85岁,是语言文字学家,精力都倾注在语言文学领域;85岁以后,是思想家。有评价称,周有光一辈子活出了别人几辈子。 

  综合《法制晚报》《中国青年报》等

  “半路出家”成为语言学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常州,那时还是清朝光绪年间。他的一生经过了晚清、北洋、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有人戏称他是“四朝元老”,更有人将他看作百年中国从传统过渡到现代的一个缩影。 

  十岁时,周有光随全家迁居苏州,进入当时初始兴办的新式学堂读书。中学毕业后,周有光考上了上海圣约翰大学,后来又改入光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与夫人张允和同往日本留学。1935年,周有光放弃日本的学业返回上海,任教光华大学,并在上海银行兼职。

  50岁之前,周有光是金融学家和经济学家,50岁之后,他从上海移居北京,从事语言文字研究:1955年,他去北京参与文字改革会议,结束后就决定留在北京,改行语文。他先后担任文改会委员和副主任、国家语委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汉语大词典》学术顾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委员、《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也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兼教育组副组长。

  周老曾戏言自己50岁起由经济学教授改行从事语言文字学研究,前者是半途而废,后者是半路出家,两个“半”字合在一起,就是个圆圈,一个“零”字。沈从文则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

  也正是由于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周有光被不少人尊称为“汉语拼音之父”。

  他创制了《汉语拼音方案》

  周先生认为“语文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普及现代共同语,学校、公共场所和集体活动一律说共同语,实行共同语和方言的“双语言”制度。

  作为《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创制人之一,周先生在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方面的功绩已载入史册。《汉语拼音方案》以其国际化、音素化的严密设计,使得不能准确表音的汉字有了科学的注音工具,更使扫除文盲、推广普通话、索引排序、工业产品编码、制定旗语、灯语、手语、盲文和少数民族文字有了强有力的工具和凭借。《汉语拼音方案》诞生后不久就成为用拉丁字母转写中文的国际标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普及以来,采用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方面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为汉字信息化、汉语国际化、普及普通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半个多世纪以来,周有光在语言文字学领域里一直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和创造性的研究,他提出,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基本内容是“语言通用化,文体口语化,文字简易化,拼音字母化”,信息时代应增加“中文电脑化”和“术语国际化”。

  值得一提的是,周有光的著作,大约一半是在退休以后完成的。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晚年曾遭受两次致命打击

  在很多亲朋好友眼中,周有光既是一位思维敏锐的学者,也是一位宽厚待人的老人。

  乐观,是身边人对周有光的另一个印象。周先生年轻时身体很弱,一位算命先生说他只能活到35岁,但现在他活过了比三个35岁还长,周老幽默地说:不能怪算命先生,那是因为科学发达了。他之所以能活得健康,还有一点,就是上帝把他“忘记”了。他从81岁开始,作为一岁,从头算起,他还要继续读书、思考和写作。

  周老晚年遭受两次致命的打击,一次是98岁时丧妻,另一次是110岁痛失哲嗣周晓平。当听闻八十多岁的儿子病逝,周先生住进医院,几次被下病危通知书。但是他有常人不具备的生命力和定力,都挺过来了。周有光的外甥女毛晓园说,“表哥去世对舅舅的精神折磨很大,他身体变得虚弱了,人也清瘦了。出院后,有时三更半夜想起晓平表哥还是会哭。”

  延伸阅读

  他与张允和的爱情:

  民国走出来的才子佳人

  “任天荒地老,多情人不老。”有媒体这样形容周有光和张允和两人的感情。她是民国最后的闺秀——张允和。他是汉语拼音之父、“百岁大师”周有光。“民国的旧时月色已成往事,但他们依然是从民国时期走出来的才子佳人,相濡以沫,琴瑟和鸣,沐浴了七十年的风风雨雨。他们的爱情如涓涓细流般流淌至生命时光的深处。”报道这样写道。

  合肥张家四姐妹元和、允和、兆和、充和生于名门望族,在中国乃至国外都赫赫有名,她们在书香世家的熏陶中长大,学习古文、国学,以及高雅的昆曲,还深得新学精髓。张允和是“九如巷的张二小姐”,自小便修得智慧与灵气的心性。她年轻时有一帧黑白照,眉目传神,鼻梁坚挺,清秀的脸上透着一种韧劲。她气质脱俗,尽显大家闺秀风范,被人形容为“年轻时她的美,怎么想像也不会过分”。

  叶圣陶先生也曾欣羡地说:“谁娶了九如巷的姑娘,谁就会幸福一辈子。”

  而娶了“九如巷的张二小姐”的,正是我国的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他曾在《逝年如水》中回忆与张允和的恋情,他说他们的恋爱是慢慢地自然发展的,“流水式”的。好的爱情永远是润物细无声的,亦有一种无言却深邃的力量,于岁月和灵魂深处叩响动人恒远的声音。

  然而,生离死别总无情。2002年8月,张允和因心脏病突发先他一步而去,带着她的多情走了。即便她的美惊艳了时光,也未能留住她的生命。她走的时候,依旧保持着美丽的姿态,一头盘结发,一袭深红衣。坐在床前的周有光一直握着她的手不放,不愿她离去。一向豁达的他难以自抑,他说,我的半边天塌了。

  “我不知所措,终日苦思,什么事情也懒得动。我们结婚70年,从没想过会有一天两人之中少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一时透不过气来。我在纸上写: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那是唐朝诗人元稹的诗,现在真的都来了。”

  (原标题:这位思想有光的百岁老人还是被上帝记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