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部门应建立针对学生的“快乐暑期制”

    实行寒暑假制度,就是为了让学生在长时间紧张学习之后,有一段集电影先生中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缓解学习带来的身心压力,它本是孩子们娱乐身心、尽情展示天性的一段快乐时光。这个暑假,本报 《暑假中的孩子》系列报道却向人们展示的“小儿郎”们的暑期生活已与此初衷渐行渐远。

    “我的暑假我不能做主”

    9月1日,开学第一天。针对暑假生活,记者随机采访部分中小学生,99%的学生的暑假生活是被父母、老师安排得 “井井有条”,俨然成了第三学期,没有任何自主权。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向记者介绍了她的暑期日程表:一周三次数学课,两次英语课,一次钢琴课,每次每门课程均为两小时以上,同时还要学游泳。她自嘲地说: “暑假是我的吗?我想在暑假看本名著,我有时间、有心情吗?”

    其实,对于许多家长而言,暑假,对他们来说是个 “包袱”。采访当中,一些家长表示,放长假孩子无人看管,锁在家里吧,担心整天看电视,同时也觉得孩子总闷在家不合适;把孩子放出去玩吧,又怕他们溜进网吧,或到街头嬉戏、去湖里游泳,引发意外。所以,还是索性把孩子送去继续“上学”放心。

        社会关爱平台缺失

    近年来,人们对孩子假期生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至形成了暑期文化、暑期经济等热潮。暑假变成了天天去培训班的 “第三学期”,选秀比赛、 “夏令营”大多是纯粹的商业行为,假期里推出的网络游戏铺天盖地,各类数字产品面向学生大搞促销等,社会上形成这些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 “关爱”,最终令孩子们对自己的暑假生活感到厌倦,并一无所获。

    暑期本该是学生集中休息和娱乐或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好时光,可株洲这个城市又为暑期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条件没有?相比那些商业性质的夏令营,真正期待予以更多关注的暑期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却显得备受冷落。在经济快速发展、教育备受重视的今天,孩子们已显尴尬的暑期生活,无疑是对城镇发展理念缺陷,及教育、文化、科普等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缺乏的严肃拷问。

    呼吁建立针对学生的“快乐暑假制”

    去年暑假结束,某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曾就 “假期过得快乐吗”,在200名中小学生中做了一个调查,得到仅有三成的肯定答案。 “倡导快乐暑假,不仅仅是个口号,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将快乐暑假制落到实处。”市妇联儿童部负责人表示,像一些西方国家一样,如家长无故将儿童单独放置家里超过几个小时,家长将收到处罚。

    针对学生暑假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 (学校)、文化、共青团、妇联、社区等部门和机构,每个部门都有为学生度暑假提供好的建议:建立适合青少年游玩的公共场所、避免儿童独自封闭在家、学校文体设施最好别放假、开发社区暑期阵地、组织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或公益活动……,要让每个建议都能实施起来,本报呼吁有关政府部门,联合建立一套 “快乐暑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