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和“985工程”详解

  一、985工程

  名称起源:1998年5月4日,时任国家主席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向全社会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启动时间:1999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主要内容:

  1、1999年开始,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当年约300亿),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随着中央财力逐年增加,建设资金也水涨船高。

  2、建设主要内容包括机制创新、队伍建设、平台和基地建设、条件支撑和国际交流与合作五个方面。

  包括高校:前后总共有39所国内顶级高校纳入建设范围。

  1、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按加入时间先后排序)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

  共九所,此九所高校后组成九校联盟,简称C9。

  2、目标为"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校:(按加入时间先后排序)

  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工程现状: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明确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高校加入这个行列。

  2016年06月23日,官网发布文件,宣布382份规范性文件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就是"双一流")。

  建设成果:

  1、人才队伍:"985工程"学校每年授予的博士学位数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在1999—2008年评选出的984篇全国优秀博士论文中,60%以上的培养单位是"985工程"学校。1999-2008年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增选过五次,新当选的院士中"985工程"学校所占的比例持续提高,从1999年的20%上升到2007年的55%。十年中,"985工程"学校教师获得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聘任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占全国的比例都在80%以上。

  2、科研成就:"985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40%的"973计划"项目和近50%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超过50%的国家实验室和近5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第一依托单位是"985工程"学校。在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评估的80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985工程"学校的工程中心数虽然只占全国的20%,但在评估中获得了第一名,并在前十名中占据了五席。1999-2008年中,"985工程"学校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人文社科类国家重点学科和2/3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高考生总结: 985工程建设高校已成为优质生源的收割机。

  二、211工程

  名称来源: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项目历程:1、酝酿(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明确提出:“有重点地办好一批大学。加强一批重点学科点的建设,使其在科学技术水平上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同类学科的水平。”7月27日,为落实国家的规划,国家教委向国务院正式上报了《关于重点建设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建议由国家教委设置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该项目简称为‘211’计划。

  2、推进(1992年):,国家教委研究并初步确定了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的建设目标和遴选原则等。8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同意“211工程”规划意见。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了《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草案)。常委们认为,“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重点大学,这很重要,把这些高校办好可以把整个高等教育带动起来。”

  3、完成筹备(1993—1994年):1993年1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了“211工程”的建设目标。1993年2月3日,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主持召开委党组会议,会议决定成立“211工程”协调小组和领导小组,下设“211工程”办公室,负责工程的日常工作。1994年5月开始启动部门预审。

  4、正式启动(1995年):10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计委、国家教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的通知》。《“211工程”总体建设规划》是“211工程”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了“211工程”总体建设目标及任务、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九五”期间的建设规划任务、具体建设方式、工程建设资金以及建设程序与组织管理等。12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主持会议,研究“211工程”有关问题。“211工程”立项审核工作正式启动。

  5、实质建设(1996年开始):1996年8月12日,国家计委批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11工程”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先后总计112所高校入选。

  (以下高校名称为已合并或更名后的名称)

  1996年第一批27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山大学)

  1997年第二批67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工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海军军医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大学、空军军医大学、新疆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2005年第三批13所(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2008年第四批5所(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工程现状: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明确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高校加入这个行列。

  2016年06月23日,官网发布文件,宣布382份规范性文件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就是"双一流")。

  建设成果:

  1、学科建设:到2005年,中国共计75个学科进入了ESI的数据库中前1%,涉及到21所高校,而这些高校全部都是“211工程”的学校。

  2、人才培养:累计培养本科生有242万人,研究生达到了62.3亿万人,留学生达到了11.27万人,2005年的在校研究生人数是1995年的6.2倍。这些“211工程”学校承担了4/5的博士生培养,承担了2/3的研究生培养,1/2的留学生培养,1/3的本科生培养。

  3、科研成就:“211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1/2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973”项目,1/3的“863”项目;2003-2013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一、二等奖的数量占全国的1/3。拥有85%的国家重点学科和96%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有70%科研经费。

  三、比较

  不管是从启动时间、涉及高校的数量还是从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211工程”都是当之无愧的“带头大哥”。

  另外,1998年提出的“985工程”所涉及的高校,全部都是“211工程”建设高校,也就是说“985工程”建设高校收到了双份的大礼(绝对是真金白银的大礼),也难怪这些高校发展更快,影响更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