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获批项目》引发对教育技术学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的思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获批项目,许多公众平台纷纷转发,通过对某些公众平台浏览量突发分析,可以看出大家对此事都挺关心的。于是我对这次获批的面上项目负责人领域和项目代码展开分析,并进一步对项目名称高频词作了提取,以期对个人专业发展给出指导性意见。

  (图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0701获批项目)

  

  (图2 面上项目负责人领域分布)

  

  (图3 项目代码分布)

  上面的分析结果对于我这个教育技术学的学生来说深有触动,让我联想起了陈丽老师去年发过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国内外高等教育领域对学科内涵的认识正在发生改变。因为人类越来越多的知识创新不是产生在具有完整的、独立知识体系的学科内部,而是由多个学科一起完成,学科交叉成为学术创新的重要途径。”[1]我进一步查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年项目指南中提到“由于近十几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有出现,信息科学部对原有申请代码进行修改,并增加了人工智能领域申请代码F06和交叉学科领域申请代码F07(如下图4)。”[2]

  

  (图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增代码)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许多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都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但是尴尬的是,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的创业者中竟无一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互联网+教育”的热潮中,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多数博士毕业生却选择了象牙塔。[1]这一点我之前也看到何克抗老师对此处言论过于决断提出了不同声音。[3]前段时间北京大学暑期课程中尚俊杰老师提到了他的学生肖海明被他鼓动辞去阿里60-70万的年薪的工作去创业搞游戏化教学(老师当时说做一个“人物”,哈哈哈)。并且我在后续听肖海明学长讲一些游戏化教育应用案例的时候也感觉到了学长在实践创新方面的热情。我从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角度出发认为,一方面,陈老师的说法确实过于绝对,如前所述,专业领域内还是有一部分老师、学生在积极寻求实践创新;另一方面,陈老师提到的学科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也不是没有根据。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我确实听到很多同学的目标就是读完博士走进象牙塔。而且从前文中图2、图3所呈现的结果隐隐也有暴露出教育技术学所存在问题,即在交叉领域中所作的贡献较少,而我们教育技术学的首要定位就是推动教育变革的实践领域。当然,我并不是想说教育技术学被边缘化,我们知道有很多计算机领域的老师,学生都在跨到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来,在“互联网+教育”大潮中参与到推进教育改革实践中来。我们教育技术学的学生应该主动一点,在学习自己本专业核心知识的同时,要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从小处做起,比如说学习人工智能原理,学习编程语言等等...

  下面几张图是我使用Python代码做了简单的词频分析。好久没敲Python了,有些生疏了...

  

  (图5 参数无限制高频词云图)

  (图6 top100高频词云图)

  

  (图7 top75高频词云图)

  

  (图8 top55高频词云图)

  [1] 陈丽,王志军,郑勤华.“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7(10):5-11.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项目指南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8xmzn/01/06xx/index.html [2018-08-19]

  [3]何克抗.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和教育变革着力点的思考[J/OL].电化教育研究,2018(08):1-9

  本文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提出建议、交流转发~谢谢您!万水千山总是情,您赞一个行不行?赞一个哇!么么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