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要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期刊全文。“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238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109家,非核心期刊54家,集刊66家,英文期刊9家。截止2020年11月30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89869位作者的253328篇文章。诚挚邀请更多法学期刊入驻“北大法宝”,广泛传播,服务社会,共塑品牌。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要目

  【犯罪学与犯罪侦查】

  1.人工智能犯罪预测

  胡向阳、丁寒(5)

  2.毒品问题指数及预测

  郑永红(12)

  3.有限理性下侦查决策偏误的实证分析

  段喆斐(19)

  4.一起杀人碎尸案的犯罪行为与心理剖析

  向静、高滢(28)

  【司法鉴定问题改革】

  5.司法鉴定收费制度的模式变迁及其改革方向

  陈如超、胡昌存(36)

  6.《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鉴定之问

  程军伟(44)

  7.司法鉴定术语“部门化”现象反思

  欧阳国亮(51)

  【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

  8.论刑事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生成

  沈振甫(58)

  9.我国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要素相关性分析

  付凤、李世英(66)

  10.电信网络诈骗罪名体系中的证据问题

  ——以7种罪名135个案例为样本

  罗文华、程家兴、尹乾坤 等(76)

  11.美国数据分类调取制度述要及启示

  吴慧敏(83)

  【公安学与公安管理】

  12.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体系建构

  朱志玲(91)

  13.管制成瘾物质名词的演变

  ——从“鸦片烟”谈起

  周立民(98)

  【刑事科学技术与法医】

  14.不同利手人的左右手笔迹比对

  卫燕茹(105)

  15.不同鞋种形成的立体足迹踏痕变化规律

  高毅(110)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

  16.基于最优阈值筛选的偏色视频校正

  于彤、孙鹏、单大国 等(117)

  17.不同语音特征对声音分类的有效性研究

  王华朋、牛瑾琳、刘元周 等(122)

  【犯罪学与犯罪侦查】

  1.人工智能犯罪预测

  作者:胡向阳、丁寒(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育部科技部司法鉴定技术应用与社会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人工智能的深度发展推动着犯罪预测和侦查模式的变革。根据犯罪活动规律,结合犯罪行为的关键信息点,利用条件概率与计算机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犯罪预测的应用路径,对于侦查机关进行科学的犯罪预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犯罪预测仍存有不足之处,但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清洗、挖掘,获取关联线索可使侦查工作摆脱碎片化数据的掣肘。人工智能技术是清洗海量数据的有效手段,数据分析与建模可以大幅提升侦查机关的办案效率。通过科学适用人工智能进行犯罪预测,对犯罪热点地区、犯罪高危人群、犯罪线索和犯罪行为进行概率预判,有利于强化侦查机关的预警能力,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人工智能;犯罪预测;数据建模;条件概率

  2.毒品问题指数及预测

  作者:郑永红(甘肃政法大学公安分院)

  内容提要:为整体评估国内毒品问题形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预警和完善考核,有必要通过指数研究方法对毒品问题进行分析。以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为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形成毒品问题指数并计算获得1991-2017年指数值。在此基础上通过三次曲线回归模型进行结构分析,运用二次指数平滑法预测2018-2026年的毒品问题指数。结果显示,1991-2017年毒品问题指数变化趋势与禁毒工作实际基本一致,指数预测值持续下降到2023年开始逐步反弹。

  关键词:毒品问题;DPI指数;供需关系;预测分析

  3.有限理性下侦查决策偏误的实证分析

  作者:段喆斐(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内容提要:侦查决策存在于案件侦查的各阶段,决定着侦查任务和侦查效果的实现。实践中对于刑事错案、侦查僵局、侦查风险的溯因分析,大都归责于侦查指挥员及其侦查决策的偏误。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现状和信息的开放性,降低侦查决策偏误应在合理考虑侦查员认知能力的基础上,选择有限理性中的信息理论、前景理论、选择偏差实验等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实然状态下侦查决策偏误的表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安信息化建设,从大数据思维、数字化决策模型、科学决策机制方面来修正决策中的干扰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侦查决策偏误。

  关键词: 信息研判;易得性偏误;代表性偏误;锚定性偏误;前景理论

  4.一起杀人碎尸案的犯罪行为与心理剖析

  作者:向静、高滢(重庆市高校物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西南政法大学特殊人群心理与智能管理服务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通过查阅一起杀人碎尸案的笔录及同步录音录像,与犯罪人进行面谈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量表测试,剖析犯罪人人格特征、社会家庭环境、应对方式、心理认知特征对犯罪行为的交互影响。在辨析样本案例犯罪嫌疑人与变态杀人者犯罪行为异同的基础上,揭示其从犯罪预谋、犯罪实施到犯罪完成后,逃避刑事责任相关行为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特征和转化规律,并提出需关注社区矫正人员心理、加强对刑满释放人员及性工作者的管理措施、强化对民众危机自救技能的宣传教育等建议,为预防同类案件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犯罪心理;杀人碎尸案;人格特征;犯罪预防

  【司法鉴定问题改革】

  5.司法鉴定收费制度的模式变迁及其改革方向

  作者:陈如超、胡昌存(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司法鉴定收费制度是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鉴定收费的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在2005年之前,司法鉴定收费呈现部门化与地方化特征;2005-2014年,司法部与相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司法鉴定收费模式;2015年之后,全国统一收费模式被取代,司法鉴定收费标准采取省级层面的统一化模式。司法鉴定收费管理模式的每次变迁,都试图克服此前管理模式存在的相关问题。然而当前司法鉴定收费管理的地方化,依然没有解决诸如鉴定收费标准缺乏科学化、鉴定机构认定疑难鉴定事项随意化等各种难题。完善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制度,需要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与同级价格部门通过大量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鉴定收费标准,合理界定疑难鉴定事项的认定规则,制定跨区域鉴定的收费办法,完善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对社会鉴定机构收费监督,健全鉴定收费的协商机制,推进司法鉴定成本分担的多元主体建设等。

  关键词: 司法鉴定;鉴定收费;收费管理;管理模式

  6.《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的鉴定之问

  作者:程军伟(西南政法大学侦查学院、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内容提要: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是解决医患纠纷重要的法律依据,其中有关“尸检”的规定、医学会的鉴定主体地位和医疗损害鉴定的类别归属等问题在法学界及鉴定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尸检”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尸体的鉴定;如果赋予医学会鉴定主体地位,必须将其纳入司法鉴定机构统一管理范畴,并切实执行鉴定人负责制;医疗损害鉴定有别于法医临床、法医病理、法医毒物、法医物证和法医精神病鉴定,应将其作为独立的鉴定门类,通过立法予以确定。如此解读尸检的本质、医学会的主体地位及医疗损害鉴定的类别归属,有助于健全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疗损害鉴定;鉴定主体;尸检

  7.司法鉴定术语“部门化”现象反思

  作者:欧阳国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法庭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部分司法鉴定专用术语存在“部门化”现象,同一概念在公安司法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名称。术语“部门化”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于公检法系统过度分散的司法鉴定管理结构,这也折射出当前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存在的现实困境及背后的司法机制隔阂。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健全和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推进司法鉴定规范化和一体化发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司法鉴定术语,应当坚持“本源性”“理据性”“兼容性”的基本原则进行规范,以打破行业术语阻隔,提升我国司法鉴定规范化水平。

  关键词:司法鉴定;名词术语;“部门化”

  【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

  8.论刑事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生成

  作者:沈振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普遍意义上的裁判规则,区别于个别案件中形成的个案规则,是一种有效力的权威依据。刑事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生成实际上是赋予判决中业已存在的个案规则以一定的权威与约束力,将其转换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裁判规则。这一过程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个案规则能否被“可普遍化”为一般规则。刑事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的产生并非从无到有的创制过程,而是在既有法律规则体系下的衍生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既要考虑成文刑法对其限制性,又要考虑其与作为整体的法律体系的相容性。我国的司法解释是仅次于刑法的一种效力规则,在生成新类型的刑事裁判规则时,仍需要考虑其与既有的刑法司法解释规则的协调性。

  关键词: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司法解释;法律体系

  9.我国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要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付凤、李世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内容提要:我国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虽取得进展,但并未形成科学的评估体系。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其评估应包括三个维度:个体与社会控制状况、犯罪行为和司法处遇。现有文献已证实的评估要素包括年龄、家庭住址性质、家庭经济情况、家庭看护强度、早期不良行为、犯罪类型、犯罪后对被害人的态度和否定责任强度、社会支持及帮教情况等,而心理特征、亚文化等要素是否增大涉罪未成年人再犯风险有待后续定量检验。涉罪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评估要素的研究与确立,应在实现评估要素可操作化的同时,突出未成年人自身特点;以统一规范的社会调查报告为基础,确保抽样方法的科学化。

  关键词:未成年人;人身危险性;社会调查报告;量化分析

  10.电信网络诈骗罪名体系中的证据问题——以7种罪名135个案例为样本

  作者:罗文华、程家兴、尹乾坤、程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内容提要:为更有效地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于犯罪链条视角以证据的类型、表现形式、关联途径为重点开展深入研究。构建由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组成的罪名体系,依托“中国裁决文书网”等网络资源精选7种罪名的135个案例,以此为样本集中讨论证据支撑、证据作用与证明方法。揭示了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证据应用情况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认定疑难提出了明确的证据解决方式,强调了电子数据发挥的突出作用,为全链条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电信网络诈骗;证据类型;证明对象;认定疑难;电子数据

  11.美国数据分类调取制度述要及启示

  作者:吴慧敏(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

  内容提要:网络服务的迅速发展使调取电子数据成为了司法活动的重要一环,其中存在着许多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美国的网络技术发展位于全球前列,其数据调取的法律制度也较为完善。对美国数据调取的法律规定、企业政策、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制定和完善数据调取规则提供参考。我国需要进一步完善数据调取规则,规范调取程序,限定调取范围,明确紧急情况下的数据调取等问题。我国也可以借鉴美国根据数据的隐私性强弱和隐私权合理预期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调取。在处理执法机构与企业的关系时,要考虑数据调取给企业带来的负担,适当给予企业经济补偿或者使用其他激励手段,以实现数据调取中双方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数据调取;数据分类;隐私权;调取程序

  【公安学与公安管理】

  12.多层外交理论视角下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体系建构

  作者:朱志玲(江苏警官学院公安管理系)

  内容提要:多层外交理论认为“多层博弈”催生了“多层外交”。警务外交是国家外交职能在警务领域的延伸,作为警务外交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警务执法合作愈发呈现出超国家组织、国家政府、次国家政府等不同主体并存的多元主体格局,逐渐形成了以国家政府为主要主体,以超国家组织为必要补充,以次国家政府为重要执行者、助力者的多层次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体系。建立高效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体系,需要以系统性思维综合考虑超国家组织、国家政府、次国家政府等不同主体的角色和功能,在不同层面上同时推进,相互补充、支持、配合,形成超越部分的整体性、系统性力量,以应对复杂的全球安全问题,服务于国家总体安全战略。

  关键词: 多层外交理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多层体系

  13.管制成瘾物质名词的演变

  ——从“鸦片烟”谈起

  作者:周立民(浙江警官职业学院刑事司法系)

  内容提要:“毒品”一词是中国人对管制成瘾物质的特殊称谓。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管制成瘾物质的名称及其词义发现,“鸦片烟”是世界上最早的毒品,它最初的词义是鸦片和烟草的拌合物,后来指纯鸦片;“烟毒”最初指鸦片,后来演变为毒品的总称;“毒品”的本义是有毒的物品,后来延伸出了新义(管制成瘾物质),并迅速取代本义。“毒品”一词的历时演变路径是从“鸦片烟”到“烟毒”、再到“毒品”。现代意义的毒品概念是中国人在三百年的禁毒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对“毒品”词源学的考察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禁毒话语体系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管制成瘾物质;“鸦片烟”;烟毒;毒品

  【刑事科学技术与法医】

  14.不同利手人的左右手笔迹比对

  作者:卫燕茹(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

  内容提要:通过完善我国不同利手人的左右手笔迹对比研究,为笔迹鉴定实践提供参考借鉴的依据,收集不同利手人(左利手、右利手、双利手)的左右手笔迹,进行特征的比较、分析和数据统计研究,探寻不同利手人左右手笔迹特征的变化规律,并从量化的角度分析右利手、左利手及双利手的左右手笔迹特征变化率。分析结果表明,右利手的右手笔迹、左利手的左手笔迹、双利手左右手笔迹均属于利手笔迹,左利手的右手笔迹与右利手的左手笔迹属于非利手笔迹。在笔迹鉴定实践中,应在了解书写人利手特点的情况下,结合不同利手人左右手笔迹特点和特征变化规律,对笔迹进行全面客观的检验分析,以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笔迹特征;左利手笔迹;右利手笔迹;双利手笔迹

  15.不同鞋种形成的立体足迹踏痕变化规律

  作者:高毅(痕迹检验鉴定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学院(法庭科学学院))

  内容提要:探讨不同鞋种下的足迹踏痕变化规律,为利用踏痕进行年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依据实验设计和统计研究,采集5名测试者立体足迹样本,对不同鞋种条件下的步态踏痕特征数据进行比较和标准差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步态特征中踏痕特征受鞋种因素影响存在差异,踏痕大小随鞋种的变化存在一定规律性:篮球鞋>平底鞋>皮鞋>布鞋。同一人穿不同鞋种形成的足迹踏痕大小并不相同,在利用踏痕分析年龄时应先判断鞋种和综合分析痕迹所反映的步态特征。

  关键词:不同鞋种;足迹踏痕;变化规律;年龄分析

  【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

  16.基于最优阈值筛选的偏色视频校正

  作者:于彤、孙鹏、单大国、李钦岩(上海公安学院信息化与网络安全系,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江西省经济犯罪侦查与防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

  内容提要:传统的偏色视频校正往往选用单一颜色恒常算法对全部视频帧进行处理,这使得原本偏色程度不同的视频帧校正结果存在很大的差别,出现了大量校正后色差增大的“异常帧”。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优阈值筛选的偏色视频校正方法。在分析待检验视频相邻帧间相关性的基础上为实验数据集选取合适的参考帧,用两种Retinex算法对偏色视频进行校正,比较不同处理方法求得的角度误差,得到视频校正的最优阈值。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根据场景环境的变化动态的选择视频校正策略,使偏色视频校正的结果与时间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关键词:Retinex算法;偏色视;阈值;角度误差

  17.不同语音特征对声音分类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王华朋、牛瑾琳、刘元周、张琨瑶(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公安信息技术与情报学院)

  内容提要:声音信号分类是准确进行语音预测、解码和识别的基础工作。深度神经网络是目前音频分类的主流方法。选用19种不同语音特征,以3种噪声作为分类对象,采用深度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作为分类算法,比较了不同语音特征及特征融合对噪声信号分类准确度的影响,总结了不同特征对信号分类的有效程度,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说话人识别验证。该研究对公安领域说话人身份识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号分类;语音特征;深度神经网络;LSTM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CN21-1310/N;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7939)1983年创刊,是我国公安高等院校的第一本学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主办,以反映和介绍公安学、公安技术和刑事法律研究成果为主要理论特色,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现任编委会主任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宏奎教授,副主任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袁广林教授,主编为刘冲教授。

  自创刊以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政法机关特别是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为公安教育和科研服务的办刊宗旨,秉承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鲜明的犯罪侦查与治理的学科专业特色,设有“刑事政策与刑事法律”“犯罪学与犯罪侦查”“公安学与公安管理”“刑事科学技术与法医”“网络安全与信息技术”等固定栏目。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18年度综合影响因子为0.329,在全国公安院校学报中居于前列。入选清华大学《法学一级学科最重要学术期刊、重要学术期刊和集刊名录》,并被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列为“C类重要期刊”。一些公安本科院校也把本学报列为“重要期刊”。

  -END-

  责任编辑 | 吴珊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获取更多信息

  北大法宝

  北大法律信息网

  法宝学堂

  法宝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