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惊艳”世界,这些大学团队功不可没!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此次发掘实现了科学性考古、多团队合作、多学科融合的新尝试,丰富了人们对三星堆遗址及其文化的认知。

  文物出土的背后,自然离不开一支多学科参与的专业团队。据悉,除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人员外,也有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组建的专业团队的参与与贡献。

  北京大学

  据北京大学官网消息,北大考古全程参与了此次对三星堆遗址的调查、勘探与发掘工作。北大派出强大的考古团队做好一线田野发掘,多位北大考古毕业生在整个发掘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考古专家全方位服务遗址发掘,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等不同专业方向的师生都作为学术和支援团队深度参与,稳步推进各项考古工作,共同探寻古蜀文明。其中,由北京大学考古队主要负责的三星堆遗址8号坑的发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目前发掘工作已由清理坑内填土层转入清理坑内埋藏层的阶段,专家推测,将有更多新的发现陆续涌现。

  在此次联合考古项目中,北京大学团队主要负责8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8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祭祀遗址最东南部,也是目前三星堆遗址中发现所有祭祀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8号坑坑口长5.1米,宽3.8米,坑口面积约19平方米。

  直播节目画面截图:发掘现场

  图源:北京大学

  8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启动于2020年12月,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以及其他多家科研单位开展联合工作。截至2021年3月20日已基本完成祭祀坑上部填土的清理,大部分区域已经揭露出祭祀坑填埋过程中形成的灰烬倾倒堆积层,并在部分位置开始暴露出更下方的器物层。8号祭祀坑的考古发掘工作将持续进行,根据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考古队将在2021年4月底左右清理至主要器物堆积层。根据前期所进行的探地雷达和高灵敏金属探测的结果,在8号坑下部存在大量高密度的金属堆积,推测应当是青铜器为主的祭祀用品。

  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北京大学最早设立了考古学的教学研究机构。1922年,北京大学国学门下成立考古学研究室;1952年,在历史系内成立考古专业。北大考古的历史,和中国考古学的历史几乎同样久远。考古专业成立以来,几代学者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将专业发展壮大成今天的基础设施完整、学科覆盖面宽、教研力量雄厚的考古文博学院,为中国考古学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做出重大贡献。

  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考古学排名中,北京大学位列第一名,强劲实力毋庸置疑。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中,考古学仅有两所高校入选,北京大学为其一。

  四川大学

  据四川大学官网消息,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面参与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

  2020年12月,在四川省文物局的统一布署下,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面参与到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工作中。为满足新时期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与研究的需要,考古文博学院成立了由不同研究领域的15位教师组成的三星堆考古团队,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专业人员一道共同发掘祭祀区的5、6、7号器物坑。同时,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先后有21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全面参与到了此次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当中。

  2020年12月11日,四川大学考古队入驻三星堆遗址,参加新发现祭祀坑的发掘工作,并主要负责5、6、7三坑的发掘。其中5号坑最小,占地仅3.5平方米,但出土很多金器残片,目前已清理出多件金器和60余枚带孔圆形黄金饰片、数量众多的玉质管珠和象牙饰品,目前最令人瞩目的金面具便出自5号坑。6号“祭祀坑”发现了一具“木匣”,长约1.5米、宽约0.4米,内外均涂抹朱砂,匣内装有何物仍然成谜。7号坑是四川大学负责的最大面积的祭祀坑,目前尚未发掘到器物层。

  四川大学主要负责的5号坑出土的金面具

  图源: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徐中舒、冯汉骥、童恩正等曾长期执教于此,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设置考古学学科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具有考古学与博物馆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全系列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考古学排名中,四川大学位列第二名,仅次于北京大学。此外四川大学中国史学科和世界史学科排名也位居全国前列。

  泰国剧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四川大学上榜学科

  软科中文网站截图,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访问查看

  近年来,四川大学在考古学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2020年10月,四川大学成立考古文博学院,表示将争创世界一流学科。

  上海大学

  据上海大学消息,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发掘三号祭祀坑。上海大学作为此次发掘主要合作方之一,参与了三号坑的发掘工作,并且积极承担相关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任务。

  上海大学研究人员在清理文物

  图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三号坑是本次新发现祭祀坑中最早被发现的一座。2021年1月9日起,上海大学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合作开始三号坑的发掘。经过两个多月紧张而有序的工作,3月16日三号坑填土清理完毕,在坑底发现了大量遗物,保守估计包括青铜器109件、象牙127根与玉石器8件,青铜器中不乏顶尊跪坐人像、方尊、神树、坛状器等非常精彩的文物,为世人带来惊喜之余,也为学界提供了探索古蜀文明、先秦文明的宝贵新材料。

  作为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前沿阵地,三星堆祭祀坑新一轮发掘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各类文物保护、科技考古手段被第一时间应用于现场,这其中,也有上海大学活跃的身影。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与文学院在此次发掘中,参与了文物现场保护与提取、遗物成分分析、植硅体鉴定、微生物监测等多项工作,为发掘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

  上海大学是中国最早开设考古与文博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华东地区考古学教学研究重镇和考古文博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中国考古学接轨国际学术前沿的桥头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生力军。在新增考古学本科专业之前,上海大学已于2018年获批,2019年开始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目前上海大学历史系有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考古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一个从本科到博士教育的完整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中,根据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教育部日前公布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上海大学成功新增考古学本科专业,预计从2021年秋季开始招生。

  在各个学科方向上,上海大学考古学专业已经建立起由具有国际性学科贡献和影响力的学者领衔的教学和研究团队,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22人。学术实力雄厚,梯队结构合理,学风严谨扎实,形成理论与实践兼顾,继承与创新并重的特色。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基础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受邀到四川广汉,从三星堆遗址的两个祭祀坑中采集土壤样本,并带回安徽的实验室进行有机残留物的研究。

  “6号坑里的木匣子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全部和土壤融在一起了,如果匣子里原来装有丝织品或其他无法长久保存的物品,也无法通过肉眼看到了。”龚钰轩说,如果通过检测能发现蚕丝蛋白的残留物,就可以判断匣子中装的是否是丝织品了。

  通过对土壤样品的检测寻找蚕丝蛋白残留物,正是该研究团队的“强项”。

  201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研究团队,在河南中部地区贾湖史前遗址的两处墓葬人遗骸腹部土壤样品中,检测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将中国丝绸出现的考古学证据提前了近4000年,表明8500年前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作丝绸,证实了中国是首个发明蚕丝和利用蚕丝的国家。

  利用不断精深的科技考古研究技术,这几年,该科研团队还参与过四川老官山汉墓的文物保护研究,以及江西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研究工作。

  此次三星堆遗址新一轮发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团队正是凭借在有机质残留物方面丰富的研究经验,受到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邀请,和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30多家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形成考古、保护与研究联合团队。多学科、多团队考古和文保力量的合作,有望能解开三星堆文明更多谜团。

  据官网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下设科学技术史和科技考古两个专业,科技史专业为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博士点,具有理科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科技考古专业分设“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及“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两个专业方向,前者为科技史重点方向之一,具理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后者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这几所高校为此次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三星堆的再次发掘,使考古学这个大众认为的“冷门”学科再次进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中国各大高校的考古学排名,也再次引起大众的关注。

  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考古学

  在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考古学排名中,共有19所大学上榜,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位列前2名。吉林大学、西北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也位列前20%。完整排名名单如下:

  来源:软科、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中国教育新闻网等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