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办大学创建者的人生逆袭 ——记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

  央广网济南12月31日消息(记者 刘海奎)每个人的命运都离不开时代洪流的裹挟。1978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深刻影响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包括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夏季亭。

  40年前,他17岁,是山东省德州市的一名服装厂工人;而如今的夏季亭,身份要用一长串的名称来描述:山东英才学院院长,山东省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一连串逆袭。

  考入师范大学,潜心学术研究

  1976年12月,夏季亭刚上德州一中高二。但是,他决定退学去当地的一个服装厂做工人,负责生产统计、业务会计。

  回想当年,夏季亭感慨道:“退学赴工并不是因为我学习不好。我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尤其数、理、化成绩很突出。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尾声,学校的学习氛围并不好,学生们经常停课下乡送肥,有的老师甚至经常回家种地,这让我感到上学很无聊,于是退学了。”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夏季亭看到了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只有一年高中学习经历的他,在第一年的尝试中名落孙山。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他拿到了两套1977年全国各省高考的卷子,一套地理、一套历史,凭着这两套试卷以及初中的底子,1978年,他又一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时过40年,他依然清楚地记得那几组改变他人生的数字:“历史87,地理85,政治72,语文56,数学28.8,总分328.8。”

  夏季亭说,他两次高考,全国录取率只有5%、7%,而40年后的今天,全国高考录取率已达75%以上。这是多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感同身受。

  1978年的10月份,夏季亭跨入山东师范大学,就读历史系。彼时的山师尚处在城市的边缘,如今经十路以南的地方皆为荒野,山师东路也是荒芜一片。十年文革积攒下来的学生,让他的同学构成复杂而多样,但是,这批学生的共同点就是学习很刻苦。夏季亭经常从图书馆借一大堆书,抱回宿舍阅读。受王春良老师影响,他对世界现代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大二时,他就写了一篇《苏芬战争是非正义的吗?——与薛龙根同志商榷》寄给《世界史研究动态》编辑部,并顺利刊登出来,这是当时全国历史专业在校大学生第一次在全国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文章。一时间,夏季亭在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名声鹊起,并带动了全国历史专业学生参与学术研究、讨论的热潮。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记得发表他文章的编辑余昌楷老师。这种不看作者身份、只重成果、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激发了一名大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热情。

  此后,夏季亭在王春良老师的鼓励下,在山师学报上发表了《十月革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吗》的争鸣文章,该文章被《新华文摘》刊载;此后,他的毕业论文《重评道威斯计划》在山师学报发表后也被《新华文摘》刊载。这些创新成果是对几十年来教科书结论的否定,对于一名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得到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种从事学术研究的激励。

  四年的大学时光让夏季亭深受其益,使他深深认识到:如果有好的老师启发、激励,学生在科研、创新等方面一定会有所建树。这些经历,为他以后创办、管理民办高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办英才学院,圆落榜生大学梦

  1982年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后,夏季亭尝试了多种工作:在德州行署工作了六年,成为当时行署机关最年轻的科长,但在仕途前景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反其道而行之,到德州师专当起了老师;六年老师生涯得心应手,著述颇丰,他又辞职到济南一省直机关的报社做起了记者,然后是副总编辑,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报人”。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扫清了思想障碍,中国人的创业热情迸发出来。时为记者的夏季亭采访了包括牟其中、吴敬链等当时的经济学家和创业明星,这也让他更关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萌生了创业的种子。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鼓励企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依法创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1997年,国务院颁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民办教育的规定。在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积极鼓励与正确引导下,山东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了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范围,省教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力量办学工作领导和管理的通知》。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大力支持,使夏季亭的创业欲望终于生根发芽:“1997年,我看到当时山东省30万人参加高考,有20万的‘落榜生’。我曾在公办大学当了6年老师,能感受到社会需求与公办高校的供给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我和妻子杨文一直都有一个教育的情怀,想创办一所大学,满足年轻人上大学的渴望,我们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圆落榜生的大学梦’”。

  当时的民办高校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为多数人所认可。为了增加学校的“含金量”,夏季亭想到了刚刚退休的山东师范大学原校长陈龙飞教授。他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陈老家中:“说实话,我当时心里真没底,不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会不会‘屈尊’来一所民办高校当一个副院长……”没想到陈龙飞在听完夏季亭的想法后,当即表示原意参加。随后,山东大学原副校长乔幼梅教授等一批老教育家先后加盟英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把民办高校,办得和公办高校一样好。

  三个月的时间,夏季亭从跑各种批文到招人、租赁校舍、购买各种物品……第一炮打响了,竟然来了4000多学生报名,创造了当时全国民办高校招生的奇迹。但当时学校能提供的上学机会有限,最后只录取了720人, 英才学院成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在报纸上登广告不再招生的民办高校。

  学生招进来了,夏季亭却累倒了,心脏早博住进了医院。学生入校后,他“偷”着从医院里溜出来。看到欣欣向荣的学校,他在喜悦的同时,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看到这么多家长把未来的希望交给我,让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

  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夏季亭并没有想得太清楚:“我们当时并没有看那么远,觉得能把学校办起来已经很不错了。当时大着胆子提出10年建成在校生万人的高校,至于将来能成为本科高校,想都没敢想。但是建校后的第六年,英才学院就成为了济南第一家万人民办大学。

  但是,办学的过程依然充满着艰辛,尤其在初期,资金问题时常困扰着学校发展:“最困难的时候,是全体老师拿出钱来支持学校发展,有的老师把要结婚、要买房子的钱、亲戚的钱借来拿到学校。”英才的老师对学校不计成本的支持,让夏季亭非常感动,也激发了他办好学校的决心和信心。无论如何困难,学校从来没有逾期给老师发工资,也从来没有在银行有一笔不良还款记录。在夏季亭看来,信用是无价的:“有一年,我们借了别人的钱,按约定是年底还。到了还款的日子,正好下大雪,我亲自拉着钱驱车千里去给人家还钱,对方非常吃惊,没想到我们能还钱。”

  借政策东风,冲关本科院校

  1999年6月18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公布了高校大扩招的计划,并明确了今后高等教育要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的发展方向。此次会议对民办院校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国家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大环境下,山东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在“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中专门提及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问题,提出要“积极推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由此,山东的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走向了阔步发展时期。实际上,在2010年前后的十多年间,正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山东省对民办高等教育大力支持的时代。

  作为民办高校的掌舵者,能不能抓住这些机遇顺风而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是对学校领头人的考验。风起来了,你要不要飞,朝哪个方向飞,就取决于你的信心与决心。在这一方面,夏季亭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和嗅觉。从办学历史上看,英才在中国的民办教育界只能算是“中生代”,有办学比他早十五六年的;从办学实力上看,他是自然人办学,没有任何可以依托的其他产业,就算在当时的山东省内,英才都是“小字辈”。但在夏季亭以及一批英才“元老”的带领下,英才学院后来者居上,成功实现了逆袭。

  总结英才20年的发展,夏季亭说:“应该说,英才学院抓住了发展中的重大机遇:2002年,国家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教育给予大力支持;也是在那一年,英才成为具有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高职院校,实现了身份上的重要‘转正’。从此,英才成为了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正规军’。”

  特别是在2005年,在教育部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英才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这让夏季亭有了升格的“野心”——成为本科高校。但以当时英才的条件,对比国家设立本科高校的指标,英才存在的差距还很大。“当时压力确实比较大。开办公会的时候,有的领导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但是,夏季亭对于国家政策以及英才未来的信心和决断力,让他下决心布局冲关本科高校。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是作为历史学者的夏季亭在做学术研究时坚持的方法论,在办学中,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和工作方法。

  从2006年开始,英才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准备,成功通过了本科评估,于2008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实现了建校10年升本科的奇迹。也就在那年,夏季亭让人用毕业生捐献的钱款,在校园的墙壁上镌刻了“春天的故事”乐谱,在歌谱的两侧写上:“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民办教育的春天。”

  强化内涵,成为民办高校领头雁

  早在2005年,夏季亭就率先在民办高校中提出向内涵建设转向的要求,努力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特色的协调发展。学校从此启动了这项永不竣工的质量工程,下大力气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内涵建设。

  曾经在高校任教的经历,让夏季亭深知教师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用优秀的人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建校之初,我们就确定了‘名家治校、名师执教”的办学方略,当时陈龙飞、乔幼梅等一些大家、名校长,每位都是一面旗帜,一块金字招牌。其后,济南大学原校长奚正楷、山东政法学院原院长赵喜臣、山东省军区原副政委幸胜标将军、原山东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张体勤教授等,都在英才学院从专科向本科过渡、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完善学校办学条件、推进学校转型发展、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承前启后、更上层楼的推动作用。”

  提高专任老师的能力和水平,一直是夏季亭最为关心的,也是英才着力的重点。学校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内外一些著名的大学作访问学者、进修,出资帮助教师读硕士、博士,先后选派了90多人到国内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英才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杨文教授先后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学校有四位教师成为“山东省教学名师”。如今的英才,已建成了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千人专任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占35%,博士、硕士占74%。在他们背后,还有20多位全省著名学者、教授在指导着学科专业建设和青年教师成长。

  “2018年,在山东省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我校教师获得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的佳绩,获一等奖数量在全省高校中居前三位,显示了我校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夏季亭对于教师的成绩总是记忆深刻,错不了一个数字。这些获奖的老师都得到了学校10万元的奖励。

  教师水平的提高,让英才在内涵建设方面实现了“井喷”,居于全国民办高校和新建本科高校前列:培育了全国民办高校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建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拥有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6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2013年起,又在全国民办高校倡导特色发展,被省财政厅、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学校用率先发展、优先发展、领先发展的战略理念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如今学前教育专业拥有该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许多来校考察的外国专家都称赞说:“这可能是全世界学前教育专业最好的办学条件。”

  夏季亭注重扶持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教师已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2项,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全覆盖;主持承担省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96项,承接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委托的横向课题100余项。宋占美教授撰写的《美国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的实践与思考》专著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18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立项名单》,英才学院有3项课题获准立项,立项数量居山东省高校第2位,居全国高校第25位。

  高校的一大功能是服务社会,成才起来的英才也在积极回报社会,服务于于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英才当代民营经济研究院每年出版《山东民营经济发展报告》(蓝皮书),供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参阅。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受省教育厅委托,每年出版《山东省民办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为推动全省民办教育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夏季亭等完成的5项重要软科学成果研究灾难片报告,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进入了决策应用程序。

  经过20年建设,英才人艰苦奋斗,滚动发展,建成占地1650亩、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保障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两个校区;资产总值逾20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3亿元,图书馆藏书200余万册;每个二级学院均有教学楼和实验实训楼,硬件设施齐全,学前教育等二级学院综合条件处于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学校绿树成荫,建有静湖、易湖、恒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在综合实力上,英才学院已经连续7年进入《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3位,一直位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一位。

  关爱学生,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当年的夏季亭,是因为在各位充满爱心师长的关怀下,才有机会考上大学,并在老师的关心呵护下,才得以全面健康的成长。因此在办学后,夏季亭非常注重学生的全面成长,重视学生德育的培养。他在学校修建了党史馆、国史馆、校史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筹集3000万元设立“中国十大杰出母亲杨文奖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中有1200余人入伍,在辽宁号、火箭军等各军种部队,均有英才的学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英才的志愿者积极投身到西部计划中,先后有432名同学到祖国的西部志愿服务,许多学生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工作。现在新疆莎车县委工作的张丰在2015年中秋节,特地给夏季亭写了一封信,表达对院长、对学校培养的感谢。夏季亭也时刻挂念着这些远在新疆的学生,只要有机会去新疆,他都会抽出时间去看他的学生。“2018年,新疆在山东直招公务员110名,其中英才学生有11名,居全省高校之首。”谈到自己的学生,夏季亭颇为自豪。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新旧动能转换的升级,经济发展“质”的要素更为突出,产业改革升级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上升。英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百校工程”等项目,与世界名企中兴通讯、中科曙光联合、山东高速集团等合作办学,与德国费斯托共建“中欧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从资金、师资到就业等都体现了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特点;近3年来,学校共组织学生参加了101个省级以上专业赛事,先后有1244人次获奖。英才学生在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网络虚拟运营)中获得一等奖两项,是山东省高校和全国民办高校当年唯一获一等奖的高校。学校得到了国台办、省台办的支持,组织了两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技能大赛,每次参赛都有两岸几十所高校参与,包括南京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等名校。

  英才学院注重培养学生应用、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建有总面积106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他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作报告,以自己的高考经历、学习经历、创业经历启发学生,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还需要后天的加倍努力!他对于那些创业的学生关爱有加,有困难的帮助他们联系项目。“我校的学生中,有两个获得‘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在山东省评选的四届四十名获得者中,我们占全省144所高校的1/20。”夏季亭说:“在这些创业标兵的影响下,英才的学生创业占有很大的比例。”

  山东英才学院创办20年,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正在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全力前进。谈到未来,夏季亭表示:“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更有幸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创办了山东英才学院。教育是基业长青的事业,有人就要受教育。参与其中,我见证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方面,我们做出了一点贡献。未来的路还很长,英才人将不负时代,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