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攀枝花从事教育事业36年,他用亲身经历为你讲述“小日子”与“大变革”!

1951年,陈忠辉出生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由于对农村教育的热爱,从师范院校毕业之后,他就回到家乡搞起了教育。从事教育工作36年来,他见证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75年,24岁的陈忠辉从师范院校毕业被分配到仁和区大田中学,当起了一名物理老师。当时他的工资每个月只有40.5元,3个人一起住在一间单身宿舍里。一块黑板、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成了老师们上课的标配。

九十年代初大田中学全貌

“当时大田中学的教学环境很差, 学生宿舍三四十个学生住在一间宿舍里,几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而且缺乏实验设备,物理课上的实验只能停留在书本上。一到饭点,老师和学生在露天的场地里排着长队打饭,因为买不起煤炭,学校做饭的燃料还要靠师生们自己解决。”陈忠辉回忆道。

九十年代初大田中学教学楼

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大田中学的硬件设施、教学环境慢慢在发生改变,老师的工资也开始上涨。1978年,陈忠辉一家搬入了20平米的家属楼;1990年,陈忠辉的工资从原来的每个月40.5元,上涨到了每个月400元。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资的持续加大,大田中学几乎每年一个变化。1980年,学校做饭烧上了煤炭。1982年,学校建起了实验室,同年陈忠辉和其他老师一起,每人分到了一套近60平米的住房,1986年学校修起了食堂,结束了师生们露天打饭、露天吃饭的历史。1990年,大田中学的占地面积从原来的15亩,变成了40多亩,学生宿舍里也变成了一人一床。

1992年大河中学学生活动

2003年大河中学高中部教学楼开工仪式

1991年,陈忠辉调到了仁和区大河中学。校舍简陋、教学设施设备缺乏的现实再一次摆在面前。作为副校长的陈忠辉,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得四处跑项目、要政策。后来,政府加大了对大河中学的投入,学校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与此同时,老师们的工资以及福利待遇也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1994年,陈忠辉一家搬入了78平米的家属房。

2008年,陈忠辉在仁和区上海花园小区购买了一套139平米的商品房,第二年买了小轿车,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陈忠辉的工资从原来的每月2000多元涨到了每月5000多元。

2011年9月,和教育事业打了36年交道的陈忠辉退休,退休工资为5300元每月。由于国家不断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现在陈忠辉的退休工资每个月达到了7200元。

陈忠辉说,如今他的小日子过得是红红火火,这一切都受益于国家的改革大计,一项项改革措施来到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地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百姓必将过得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