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祭台」杨友涛:锁骨折断仍坚持工作

  

  英烈简历

  

  杨友涛 河南偃师县(今偃师市)人,1921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4分部卫生处副处长。1938年入伍,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4月19日,在抗美援朝前线因病牺牲。

  入葬情况

  1953年2月9日,杨友涛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西区三排五号。

  志愿军因病去世的团以上干部烈士,后勤系统相对较多。前线战斗非常激烈,官兵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轰炸下伤亡很大,各医疗队躺满了伤病员,加之物资得不到及时补充,缺医少药,医疗人员心急如焚,工作压力大。又加上超负荷工作,尽管是医务人员,但他们并不能让自己保持身体健康,而是身不由己,投入紧张的战地救护当中。

  因病去世的杨友涛,生前任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第4分部卫生处副处长。他入朝后,为了能够更多地救治伤员,经常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由于长期过度劳累,健康每况愈下。但他仍坚持在前线救死扶伤,奋不顾身,荣获模范荣誉。虽积劳成疾、锁骨折断,但他仍坚持工作,倾力完成救治任务。1952年4月19日,杨友涛在抗美援朝前线球场郡龙登里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

  勤学苦练成就战场“神医”

  杨友涛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6岁高小毕业后在家务农。1938年6月,杨友涛参加新四军,在游击支队卫生队看护班当战士,不久升为副班长、班长。1941年1月,杨友涛任新四军第4师11旅看护长,因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工作模范。1943年5月,他任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卫生所所长。1944年1月,杨友涛被派到新四军第4师卫生学校学习,因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被评为学习模范,毕业后任31团卫生队长、第5师卫生处手术队队长。

  他常对战友说,白衣战士是前线战士生命的保护神,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一旦受了伤,医务人员一定要拼了命抢救伤员。他还说,做好战地救护工作,单有勇敢不怕死是不够的,更要有娴熟的野战救护技术。为此,每当没有战斗的时候,卫生队的一大任务,就是组织医务人员进行业务训练。在随部队对日伪军作战中,杨友涛克服困难、不畏艰险,带领医护人员活跃在阵地前沿,开设战地救护所,抢救转运伤员,有效降低了战士因伤牺牲的比例,被官兵们誉为战场“神医”。

  1948年3月,杨友涛调任华东野战军卫生部第3分院医务主任,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9兵团卫生部19医院副院长。他无论是从事业务工作还是担任领导职务,都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战斗在救治伤病员的第一线。同时,他还注重传帮带,将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深受医护人员的敬重。

  不顾疲惫持续手术救人

  1950年11月,时任志愿军第19医院院长、第4分部卫生处副处长的杨友涛,随部队入朝参战。第4分部负责志愿军在朝鲜东线的9兵团3个军的后勤供应保障和接收伤病员医治及转运回国治疗。

  第二次战役中,9兵团的3个军参加了条件极为艰苦的长津湖战役,出现了大批冻伤员,医院伤员收容量急剧增加。为了减轻伤员的痛苦,杨友涛带领医护人员通宵达旦地进行抢救,有时连续几十个小时不休息,医治了大批伤员。他们用箱子和门板搭建临时手术台,点燃汽油灯照明,这样就达到了手术的基本条件。对手术器械消毒时,他们会使用朝鲜人家里的大锅,将手术衣和敷布等医疗用品放进有很多小孔的大盆里,再将大盆放进大锅里,用火加热蒸两个小时,手术器械就直接扔进大锅里煮沸,消毒后备用。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组织医务人员完成了一台台手术。

  1951年4月,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为保证这次战役的胜利,第4分部组织了前线指挥所,并带一个分站、一个仓库、一个野战医院。指挥所设在朝鲜东海岸元山市附近的新高山,极大地方便了组织调度协调,提高了处置战争突发情况的效率,激发了官兵的对敌斗争热情和主观能动性。野战医院驻扎在此100多天,杨友涛带领医护人员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救治了大批伤病员,在抗美援朝医疗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取得反细菌战的胜利

  1952年1月,美国侵略军为扭转败局,竟丧心病狂地实行细菌战。中央防疫委员会下发了《扑灭昆虫及媒介动物注意事项》《三种反细菌战卫生守约》等,指导开展反细菌战工作。如“凡敌机投下大批昆虫,一经发现,除留必要标本及物证外,要立即扑灭”“发现死鼠,要先用水浇湿(能用汽油更好),以防鼠蚤乱跳,然后以树枝或其他棍棒夹着,就地焚烧,如焚烧确有困难,应深埋于五尺深、远离水源处”。

  

  为粉碎美军发动的细菌战,志愿军防疫人员和朝鲜百姓用火灭杀美军投撒的带菌昆虫、毒物等。

  作为第4分部防疫的主要负责人,杨友涛不辞辛劳,组织各部队在驻区200米内火烧荒草,以消灭细菌媒介物的滋生巢穴,捕杀带菌昆虫,清扫房屋庭院,搞好个人卫生,清除垃圾粪便,厕所也移到驻区以外。杨友涛还组织大批医务人员奔赴疫区,抢救病员,开展防疫指导,终于取得反细菌战的彻底胜利。人们赞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的保护者”“降服死神的白衣天使”。

  1952年4月19日,杨友涛在抗美援朝前线球场郡龙登里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1岁。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供图

  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