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992:中共領導人成功應對西方制裁的外交戰略與政治智慧

  1989年春夏之交,北京和其他一些城市發生政治風波。平息這場風波本屬於中國內政,但卻遭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的攻擊和制裁。一些西方國家不顧事實,不顧公認的國際關系准則,對純屬中國內政的事情橫加指責,並對中國進行制裁,多方施加壓力,在世界上掀起反華浪潮。中國政府從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出發,採取正確的外交戰略方針和政策,逐步打破西方制裁,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一、平息風波,引發制裁

  政治風波發生之后,中國面臨生死攸關的局面。為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中共中央、國務院採取斷然措施,堅決制止了其進一步蔓延,國內政治危機解除。然而,這卻引起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圍攻。他們以保護所謂“人權”為借口,無理指責我國政府平息政治風波的正確措施,聯合對我國實施經濟制裁。

  6月5日,美國總統布什發表聲明,對中國局勢進行指責,並宣布採取暫停中美政府間一切軍售和商業性武器出口、暫停中美兩國軍事領導人之間的互訪、重新研究中國留美學生要延長逗留時間的請求等五項制裁措施。隨后,美國又採取了一系列不友好舉動:美國國務卿貝克致函美國司法部長,建議“准許”所有旅居美國的中國公民在其簽証到期后繼續留在美國,而不改變其身份﹔美國國務院責成駐中國使館和總領事館放寬對去美國的中國公民的簽証限冒险片制﹔美國國防部要求格魯曼飛機公司驅逐在該公司工作的40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中斷了中美雙方簽署的一項改良中國戰斗機的5億美元的合同等等。6月20日,美國白宮發言人又宣布了布什採取的新的制裁措施,包括暫停同中國一切高級政府官員互訪、美國將力求推遲考慮國際金融機構向中國提供新的貸款。6月29日和7月4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后通過制裁中國的修正案,肆意歪曲中國制止動亂和平息反革命暴亂的事實真相,毫無根據地污蔑和攻擊中國政府,並提出一系列對中國的制裁措施。7月14日至16日,在參加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期間,美國政府又策劃會議發表政治宣言,宣稱要中止對華高層政治接,延緩世界銀行的貸款,取消對華貿易的最惠國待遇。至此,對華制裁達到高潮。

  除了美國之外,先后有20多個發達國家參與了對我國的制裁。歐共體國家宣布禁止對華銷售武器,推遲新的官方出口信貸和經濟開發項目。日本政府停止了兩國之間部長級以上的高層往來和一些合作項目,推遲原定於秋季開始的第三批日元貸款談判。另外,一些受美國影響的國際組織也採取了相應行動。世界銀行停止了向中國提供7.8億美元的貸款,關貿總協定表示該組織已無限期推遲有關中國申請加入的討論。

  經濟制裁給中國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中國在世界市場上獲得中長期貸款的渠道被關閉,來華外國投資減少75%。據對外經濟貿易部1989年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自經濟制裁以來,約有100億美元的貸款被擱置。資金的不足,導致相關建設項目進展受阻。同時,由於海外訂單的大幅取消,中國國內面向國際市場生產的產品大量積壓。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年報顯示,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由1988年的11%下降為1989年的3.9%﹔進出口增長率由1988年的38%下降為1989年的8.6%,1990年為3.3%﹔外商直接投資增長率從1988年的13.1%下降到1989年的6.2%,1990年為2.8%。[ 上述數據轉引自阮建平:《戰后美國對外經濟制裁》,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278—279頁。]外交工作遭遇嚴峻挑戰,中國面臨被排除在國際社會之外的危險。

  二、統一認識,明確對策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產生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新的中央領導集體。

  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具有豐富的外交工作經驗,成為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堅強后盾。6月16日,在同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等談話時,鄧小平指出:“現在國際輿論壓我們,我們泰然處之,不受他們挑動。”“美國人罵娘,造謠,沒什麼了不起。”[《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1—313頁。] 7月2日,鄧小平會見了秘密訪華的美國總統特使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在會談前,鄧小平對李鵬等明確表示:“制裁措施我們不在意,嚇不倒我們。”[《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284頁。]他還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例子,說那個時候,我們處於絕對劣勢,沒有制空權,但我們沒有怕過,最終取得了勝利。9月4日,鄧小平再次同江澤民、李鵬等談話。在談到國際形勢時,他明確指出:“對於國際局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干,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他還強調:“中國自己要穩住陣腳,否則,人家就要打我們的主意。世界上希望我們好起來的人很多,想整我們的人也有的是。我們自己要保持警惕,放鬆不得。要維護我們獨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們絕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勁頭就越大。並不因為你軟了人家就對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軟了人家看不起你。”[《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21、319—320頁。]這些談話成為當時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導方針,使得中國外交在困難時期頂住壓力,打破和分化了西方制裁。

  為統一認識,明確對策,7月6日至12日,第七次駐外使節會議在北京召開。 江澤民會見與會代表並講話。在分析了這場動亂和暴亂發生的國際背景后,江澤民指出,對外開放是我們的一項不可動搖的基本國策,但對國際間復雜的政治斗爭,要保持應有的警惕。“處理對外關系,既要講經濟,又要講政治﹔既要講友好,又要講斗爭﹔既要講原則,又要講策略。這是外交工作中的‘兩點論’,也符合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要求”[《人民日報》1989年7月13日。]。這次會議還提出了應對制裁的總體方針,即“堅持原則,政策不變,利用矛盾,多做工作,打破制裁”[ 參見楊振亞:《出使東瀛》,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7年版,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