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流大学数量超越美国,全球第一?

  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说,咱们有个邻国发布禁令,不允许女孩入读小学。而且这个国家还希望女性非绝对必要不出门。

  这里,叫做阿富汗。

  山川异域,风月并不同天。中阿边境只有100公里左右,不长的一段路,隔开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山的那边,是无限螺旋向下的力量。山的这边,是完全相反的风景。

  在今年最新的全球顶级大学排名中,前2000名里中国的上榜院校数量首次超过美国院校,历史性第一。

  而前100大学中,美国大学的数量从2018年的43所下降至今年的34所,中国内地从2所逆势上涨到7所,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不变,再过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在数量上中国超越美国。

  上帝已不再眷顾美国了吗?

  历史的天平正在压倒性的倾斜到中国这边了吗?

  你可能没有留意到,最近《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今年的全球大学排名。排名前100的大学中,美国大学的数量从2018年的43所下降至今年的34所,而中国(内地)的大学数量从2所增加到7所。

  

  如果把视野扩大到前2000名大学会怎么样?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对90多个国家和地区逾2,000所大学的排名中,前几名分别如下:

  中国第一(338所)

  美国第二(280所)

  日本第三(105所)

  英国第四(92所)

  印度第五(81所)。

  这是中国的上榜院校数量首次超过美国院校,位列全球第一。

  不可否认,美国在全球科研圈中仍然拥有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排名前十的大学有八所是美国大学。中国上榜的大学处于后半部分。

  但数据上的优势,确实表明了中国的大学正在崛起。而美国在全球顶尖研究型大学中的领先优势正在继续缩小。

  大学是一个国家科研实力的象征,上榜数量的提升,意味着中国的科研实力,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实力在变强。

  还有另一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中国的基础科研实力——论文。

  今年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发布《科学技术指标2022》的披露,全球范围内引用次数排前1%的顶尖论文中,中国论文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引论文大国”。

  而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Caroline Wagner的观察更大胆。

  她认为在全球被引用最多的1%的论文中,中国研究的占比更高。“中国的高质量研究在2015年超过了欧洲,在2019年超过了美国”。

  换句话说,中国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医学、生命科学、天文学、地理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不断有研究成果出来。

  正如《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的编辑Phil Baty所言,美国不能再想当然地认为其数十年来在世界高等教育和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将延续下去,因为中国正带头发起挑战。如果目前的趋势保持不变,再过几年,我们将看到在数量上中国超越美国。

  当然,我们不能被一时的胜利给冲昏头脑。细细看来,这里头还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上述成绩的取得,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中国愿意给各高校拼命砸钱。

  教育部直属高校超过70多所。

  除了有的省份经济失速,无法在地方层面给与巨额资金支持,导致经费下滑之外,大多数理工科高校近三年的经费有较大上涨。

  例如。

  清华大学2019年、2020年、2021年总经费分别为297亿元、310亿元、317亿元。

  中山大学2019年、2020年、2021年总经费分别为175亿元、186亿元、198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南昌,江西一省之会,2021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亿元,清华一年的经费占比超过65%。而南昌的常住人口是634万,清华教职工加学生是7.3万。

  有钱之后,大学就可以针对性的刷榜了。

  比如花钱雇佣更多的国际老师,用巨额补贴吸引国际学生入读,这些都是相关的考评指标,有利于中国大学谋取更高的排名。

  此外,中国虽然是论文大国,但有时候,一些成果验收成功后就被束之高阁了,沦为了纸面上的研究。

  比如说,一台成功的光刻机,要先从试验机开始,经过一代一代的改良之后才能变成量产机。这里头最关键的,是要进入实际生产线上跑起来,然后有无数顶尖的工程师在检测,提出问题不断优化改善,才能最终确保它的稳定性和良品率,需要好几年的功夫。

  不是说自己订一些指标,然后验收合格就算我造出来了。没有打入量产线的光刻机,只是一樽昂贵的、漂亮的花瓶,没有任何意义。

  这可能是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但很能说明问题。

  有的时候它就是这样,领导有了政绩,单位有了成果,学者有了经费,但是实业届没有多少收获。

  所以大家才有一个感觉,为什么中国明明是论文大国,却不是科技强国。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中国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