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郡研究所发布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二十年比重下降18.21个百分点

  【中郡报告】

  郡县治,天下安。

  2022年12月16日,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专业智库社会组织——中郡研究所完成并发布了《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报告》以县域经济二十年巨变,推动县域经济与县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内容包括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基本框架与工作流程、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动态监测、县域经济发展二十年巨变、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县域现代化发展质量基本指数评价、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以及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等内容。《报告》详细内容请浏览中郡县域经济网·县域经济大数据开放平台WWW.CHINA-COUNTY.ORG。

  2002年,“壮大县域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被正式提出,成为县域经济的元年。县域经济发展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维。二十年来,县域经济经历了“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四个发展阶段,完成了“壮大发展县域经济,建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踏上了“发展县域经济,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中郡研究所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的开创单位和专业机构,早在2002年12月16日发布了“第二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中郡研究所利用第二届到第二十二届的县域经济数据库和监测评价成果,对县域经济二十年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简要实证分析。

  一、全国县域经济发展二十年巨变“大数据”

  二十年来,全国县域经济单位数量,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县市改区,由第二届的2052个变化到第二十二届的1865个,减少了9.11%;

  全国县域县域经济总量由第二届的5.4万亿元和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6%,变化到第二十二届的43.22万亿元和占比37.79%,下降了18.2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反映出中心城区经济比重上升和全国城镇化快速推进。

  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由第二届的26.2亿元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231.79亿元。如果以第二届与第二十二届相同县域经济单位进行分析,第二十二届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可比增长9.83倍;

  全国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值由第二届的1.0亿元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13.64亿元。如果以第二届与第二十二届相同县域经济单位进行分析,第二十二届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值可比增长14.87倍;

  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最大值由第二届的393.90亿元(南海市)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4748.06亿元(昆山市),增加12.05倍;

  全国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最大值由第二届的31.88亿元(顺德市)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466.88亿元(昆山市),增加14.64倍;

  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县域经济单位数量从第二届的68个和全国占比3.31%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1230个和占比65.95%;

  全国县域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超过10亿元的县域经济单位数量从第二届的7个和全国占比0.34%增加到到第二十二届的729个和占比39.09%;

  第二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平均值分别是第二届的8.28倍和14.89倍。

  

  二、全国省市区县域经济二十年发展变化

  县域经济第一个二十年也是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二十年,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在地区间表现情况是: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增速最高,东北地区最低,西部、中部、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县域经济增长倍数平均值分别是15.04倍、12.98倍、8.84倍和6.10倍;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在省市区间的情况是:在除北京、天津和上海以外的28个省市区中,有13个省市区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国经济增速,15个省市区低于全国经济增速,县域经济增长倍数最高的三个省市区是陕西(21.92倍)、贵州(18.66倍)和宁夏(18.33倍),最低的三个省市区是黑龙江(6.59倍)、辽宁(6.33倍)和吉林(5.08倍);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在县域经济单位间的情况是:全国有37.40%县域经济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高于平均值,有62.60%的县域经济单位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低于平均值,增长最快的十名县域经济单位的增长倍数平均值达到71.33倍,最慢的十名县域经济单位的增长倍数平均值只有2.33倍。

  

  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二十年变化

  在第二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使用2001年数据),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地区分布情况是:东部地区有88个,中部地区5个,西部地区2个,东北地区5个;分布在13个省市区,具体是:浙江24个,山东20个,江苏17个,广东15个,福建8个,辽宁5个,河北3个,河南2个,湖北2个,上海1个,湖南1个,四川1个,新疆1个。

  在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使用2021年数据),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地区分布情况是:东部72个,中部18个,西部10个、东北1个;分布在19个省区,其中安徽4个,福建6个,广东1个,贵州2个,海南1个,河北3个,河南4个,湖北3个,湖南4个,江苏23个,江西3个,辽宁1个,内蒙古2个,山东16个,陕西2个,四川2个,新疆1个,云南1个,浙江22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在省市区分布数量二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概括为:

  一是拥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的省市区数量增加,由第二届的13个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19个。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5个省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增加,浙江、山东、广东、福建和辽宁等5个省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减少,新疆持平,上海归零,安徽、江西、贵州、内蒙古、陕西、海南和云南等7个省实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零的突破。

  二是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冠亚军省由第二届的浙江(24)和江苏(17)变为第二十二届的江苏(23)和浙江(22)。江苏县域经济更强一些,浙江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具有优势,在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中,江苏和浙江分别拥有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6个和2个,浙江和江苏分别拥有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27个和23个。

  三是广东省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减少比较多。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冠亚军广东顺德市和南海市以及曾经前十名的广东增城市都进行了市改区行政区划调整,成为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四是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县市迅速崛起,改变了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空间格局。中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数量由第二届的7个增加到第二十二届的28个。比较突出的是蒙陕交界处的煤炭大县神木市、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和府谷县的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二十年间快速提升。

  

  县域经济发展二十年,曾出现“江阴模式”、“双流模式”、“增城模式”、“晋江经验”和“神木现象”等优秀范例和模式,涌现出一批新时期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县域现代化先行县和示范县,供全国县市交流学习。

  中郡所始创于1998年,是全国县域经济研究咨询专业智库和社会组织,被称为“中国县域经济第一所”。中郡研究所自2001年开始进行全国县域经济监测评价工作,现已完成“第二十二届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在监测评价中,中郡研究所首创并使用了“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县域经济百强县”、“建设幸福县域”、“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等专业术语,现已为社会所知晓,并建设了全国县域经济大数据开放平台,为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参照坐标。

  中郡研究所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工作将在探索中继续完善,推动新时期县域经济与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县域现代化建设。(中郡研究所/2022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