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华二/世界外国语中学等纷纷改名,国际教育要“变天”了?

  近期,“上海市外国语附属民办外国语小学”改名为“上海市民办尚外外国语小学”。

  无独有偶,华二紫竹的官方微信名称由原来的“华二紫竹国际学院”更改为“华二紫竹学院”。

  “上海华二昆山国际学校”将学校名字改为“昆山狄邦华曜学校”,“上外立泰A-Level国际课程中心”更名为“上外立泰剑桥”。

  并且,“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也因“世界”不符合规定,改用“世外”作为正式校名。

  

  图片来自:学校官网

  

  图片来自:教育部

  

  图片来自:教育部

  那么,学校的名字改了,是否意味着国际教育风向标换了?我们一一来看!

  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纷纷改名,

  国际教育还值得选择吗?

  从教育新政改革中,你会发现民办双语/国际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多在收紧,办学政策要求也是越来越清晰化、规范化。

  针对不规范的学校名称,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计划,要求各省(区、市)部署开展幼儿园名称规范清理行动,对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全球”等字样,包含外语词、外国国名、地名,使用“双语”“艺术”“国学”“私塾”等片面强调课程特色以及带有宗教色彩的名称,以及民办园使用公办学校名称或简称等进行清理整治。

  

  图片来自:教育部

  这一系列政策的教育改革,不仅让双语国际学校更加的规范化,还是优质国际学校脱颖而出的一次机会。

  学校更名,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比如WLSA上海刚创办时校名为——WLSA复旦国际课程班,由于借助了复旦大学与WLSA名中学联盟的资源与光环,在上海国际教育行业闯出一片立足之地。

  虽然改名后的WLSA上海经历过一些插曲,但是最终凭借出色升学数据,为自己“正名”!

  目前,WLSA上海已连续两年收获斯坦福大学录取,在2021早申中获得了上海唯一的哈佛Offer,成为全国率先集齐“哈耶普斯麻”的学校;

  在2022申请季更是95%同学收获美国QS/Times世界大学排名前30大学的录取!

  

  又比如上海英澳新学校更名为上海天华英澳美学校后,在2022申请季夺下了30+封G5 Offer,囊获了4个国家及地区44所大学709封Offer,升学战绩斐然!

  也因此,其成功在上海众多的国际学校中展露头角。

  

  由于可见,改名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不大,只要用心做教育、认真办学的学校,不管怎么改名,在家长和同学们心中的位置依然无可撼动。

  那么通过层层筛选,拿到国际高中Offer后,就万事大吉了吗?答案:并非如此!

  能否快速适应国际高中学习,

  就看这两大关键!

  要知道,考入国际高中不是漫漫长征的结束,而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

  有些学生家长有这么一个误会,国际学校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孩子能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快乐成长,然后升入牛剑、藤校。其实这是一个大大的误解!

  且不论孩子从体制内到国际课程过渡期的不适应,即使是从小学习国际课程的孩子也会在课程难度加深之后产生自我价值的迷茫与否定。

  因此,最好的选择是在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学习后,帮助孩子做好第一学期的衔接预备,让孩子早早的竖立起学习的信心,步入良性循环。

  

  IG课程:打下学术基础的重要阶段

  一般进入国际学校后,在正式学习A-Level和IB课程之前都有一年或两年IG课程的学习,而IG既是转轨国际教育将要接触的第一个课程,又是能否适应后续课程的重要阶段。

  对于A-Level党来说,在考完AS后,可以直接拿IG成绩和AS成绩及相关资料去预申请大学,因此IG成绩作为申请资料之一,需要提交上去。

  牛剑G5录取学生IG成绩公布:

  

  信息来源:TSR学生论坛

  看完这些学校的录取学生,我们不难发现:IG最少需要学习5门科目,普遍学生会学8-10门。

  而国内绝大多数国际学校都会让IG阶段的学生必修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和英语。

  对刚转入国际学校的学生来说,IG课程能让学生适应英文学习和考试,尤其是针对在初中阶段没有开设的科目,如果直接进入A-Level,IB等课程学习会相当困难,所以是很好的衔接课程。

  面对学习模式的转变,如何实现“无缝衔接”

  不少学生在体制内初中都处于一个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在应试教育、题海战术之下需要老师家长盯辅完成学习。

  在国际高中,你不仅要平衡校内学业、生活,还要分出时间去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课外活动...

  这些都需要合理的规划时间和精力,这对自驱力较好的学生难度不大,但对自律性较弱的学生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建议同学们在收到国际高中Offer时,就可以开始注重英语能力提升和课程预修,为国际高中的学习提前打好基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