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录取规则:平行志愿、分数优先是什么意思?提前签约是什么?

  孩子上了初中后,才能真真切切感受到,时间过得之快,若白马过隙,忽然而已。

  好似刚刚才进入初中校园,好似刚刚还在吐槽“综评”难,转眼间就已经初二下学期了。

  下半年初三,马上要面临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分流——中考。

  9年义务教育就要结束了,能不能升学在此一举。

  我也不由得有点小紧张。

  但是紧张是没用的,不如先好好研究一下中考政策,做好后勤工作,打个有准备的仗。

  今年初三孩子的中考志愿马上就要填报了,关于如何填志愿,上两周发了一篇深中家长的文章,全面讲解了填志愿的策略和指标生的概念。

  《深中妈妈:中考志愿填得好,能省大钱!》

  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中考录取的原则。

  1

  深圳中考录取是按照:平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录取。

  跟我们读书年代“顺序志愿”的填报方法完全不同。

  所以,咱们一定要提前好好学习一下。

  平行志愿和顺序志愿的最大区别是:

  平行志愿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

  顺序志愿是“志愿优先,依照分数”

  平行志愿是指志愿填报的各个学校之间是平行关系。

  相当于让全市考生按照分数排队,学校按照志愿,以分数从高到低排名录取。

  有位家长读者,给我讲了一个“串糖葫芦”的方法,特别容易理解中考录取规则和平行志愿的意思。

  

  中考录取规则:糖葫芦版

  ① 所有参加中考的娃,按成绩排序(同分比较生地,再同分比较语数英等成绩,具体规则见官方文件)。

  ② 所以,每个娃的市排名,理论上是唯一的。 一个娃就是一个山楂,10万个山楂们,按市排名排队,单人队列。

  ③ 中学,就是穿糖葫芦的竹签子,每个中学正取多少人,就是竹签子上能穿多少个山楂,是当年教育局确定的。

  ④ 录取工作开始,第一个山楂,看他的第一志愿,因为他是第一个,所有签子目前都是空的,把他扎到第一志愿学校的竹签子上去。

  依次处理,轮到第N个山楂,看他的第一志愿,再看第一志愿的竹签子扎满了没,没有,扎上,处理下一个山楂;满了,看第二志愿学校,没满,扎上,满了就再看第三志愿,以此类推。

  扎满的竹签子,最后一个山楂的分数(其实决定因素是排名),就是所谓分数线。

  ⑤ 所以,只有一个学校的录取结束,该校的分数线才会产生。同分的可能有很多人,因此具体排名才是重点。

  第一轮扎竹签子(模拟投档)完成,各校出一个分数线,然后处理指标生,按这个模拟投档分对各校勾了指标生的队伍排队依次打捞。

  ⑥ 第一轮指标生处理完毕,浪费的指标回到正取生库里,等于正取生名额产生微调,上述过程按微调后的数量再来一遍。

  ⑦ 上述录取处理过程,深户和非深户是两套体系分开处理的,原则相同。

  ⑧ 问:浪费的指标生名额回到正取生,会导致正取生分数线下降吗?

  答:正式录取是多次模拟处理的结果,浪费的指标生名额回到正取生,会导致最后一个录取的正取生排位下降,但是,亲们,记住,一分一操场。

  

  2

  平行志愿下,学校抢考生

  我之前一直没明白,为什么现在的名校要在中考前大张旗鼓搞提前签约。

  难道,全市的统一中考还不够他们挑选?

  再说提前考试、提前签约又没有法律效力,让全市考生为了这几乎没有实质性保障的签约,在中考前的周末辗转奔波,有何意义?

  研究了一圈,我终于想明白了,名校之所以搞“提前签约”,主要还是因为“平行志愿”的录取政策。

  因为,在“平行志愿”下,同档次的好学校存在激烈的生源竞争。

  平行志愿的引入,极大的降低了考生的风险,但同时也提升了学校招生的难度,尤其是同档次的学校。

  过去“志愿优先”时,考生填志愿的时候,会仔细掂量。

  比如,报了深圳中学就不能报深圳实验,那么有些能考深圳中学的学生,可能在求稳的情况下,不填深圳中学,填深圳实验。

  在这种情况下,深圳实验就有可能把一部分深圳中学的潜在学生录取过来。

  但实施平行志愿后,这种可能就很小了。

  考生完全可以把深圳中学、深圳实验都填到志愿里,因为,反正是按照分数排名录取,如果考分够了深圳中学就会被深圳中学录取,如果稍微考差一点,也不影响被深圳实验录取。

  这样深圳实验的生源就一定会比深圳中学差一点点。

  对于学校来说,生源是最重要的资源。

  因此,各大名校都想赶在中考前,以“重点班”等名义提前锁定一部分优秀学生,要求这些学生在第一志愿填报该学校,以确保能抢到些好学生。

  学校为了抢生源,全力出击,也是“平行志愿”下的无奈之举。

  但这是不是有违教育公平、破坏中考前的教学秩序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吐槽一篇,欢迎探讨:鸡娃的焦虑,名校的幺蛾子

  

  3

  考后填志愿与考前填志愿

  现在的中考和高考都实行了“平行志愿”。

  但不同的是,高考是“拿分后填志愿”。

  这样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高分考生利益。

  这是很大的进步,有力地维护了考生利益,让高考这种“一锤子买卖”的考试,有了更大的确定性。

  如今的高考录取很少出现过去那种高分志愿掉档,滑落普通学校的现象了。

  拿到分数后填志愿,杜绝了投机现象,也将过去“填志愿是一门学问”的难题打破。

  让考生、家长和老师都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用过于费力去钻研“如何填志才能利益最大化”。

  “拿分填+平行志愿”,让录取原则变得很简单:考分越高,获益越大。

  然而,现在的中考却依然是考前填志愿。

  考前填志愿,其实是看“平时成绩”。

  只有平时成绩特别好,中考也没失常的才是最大赢家。

  其他人,输或赢,全靠志愿填报和考场发挥。

  考前填志愿+平行志愿,让考生、高中学校,都充满不确定性。

  于是,才会催生了中考前如火如荼的“提前签约”。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