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厦门大学创始人,毁家兴学不留遗产,富人榜样,穷人偶像

  他的名字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初高中作文里,因为他的一生除了商业,更为人称道的,是他对于文化教育事业的付出。他就是陈嘉庚。就是这位南洋商人,创办了如今享誉全国的厦门大学。

  “集美学校”对于闽南人而言算是尽人皆知的——尤其是集美小学,是1913年之后,福建第一所近代化学校。

  听说,为了招收更多学生,陈嘉庚对学校的中学生学宿费全免,甚至提供被褥蚊帐。可以想见,那个时候学生跟家长在集美学校的教育成本是非常低的。

  集美学校的奖学金是肉——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周可以获得一斤肉。

  1919年,秉持着“国家之富强,全在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乎教育”的信念,陈嘉庚出资400万元兴建厦门大学。

  他选定“国耻纪念日”为厦门大学校舍建筑奠基。校训为“止于至善”。他在演说中号召华侨:“吾国今日处于危急存亡之秋,凡属财产家,宜捐其一部分振兴教育,以尽救国责任,国家存在,而后国民之幸福乃有可言。否则为犹太之富商,任人侮辱宰杀,生命且不可保,安从而娱乐耶?”

  “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陈嘉庚为了支持集美和厦大的开支,甚至变卖了自己的三栋别墅。他将7000 英亩橡胶园和150 万平方尺的房产地皮捐作教育基金,并开始兴建厦门大学。他的学堂里不只有四书五经,还有先进的科学知识。陈嘉庚“毁家兴学”的声名就此传开。

  2003年,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正式成立,校名中的“嘉庚”二字旨在纪念中国民办教育的杰出榜样、厦门大学校主陈嘉庚先生。

  回顾陈嘉庚的一生,也是一部励志创业史——17岁离家,在新加坡的米店做过学徒,一路走来最终成为了坐拥30多家工厂的东南亚“橡胶大王”。

  他生活节俭,听陈嘉庚的子女所述,陈嘉庚的一生只看过一部电影——那是一部为慈善会义演的片子。

  中年以后,他又带领华侨抗战,日本悬赏100万捉拿,他不得已流亡三年。

  晚年的陈嘉庚,为自己规定的伙食标准是每天5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和当地常见的海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金钱如肥料,散播才有用。”这是陈嘉庚对金钱的见解。陈嘉庚他在福建为教育投入共约800万元,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逝世前他喃喃叮嘱,国内银行还有300多万元,“全不留给子孙”,其中250多万,用作集美学校建筑和集美学村的福利基金,50万元捐为北京华侨博物馆建筑费。“归宿,不占集美极有限的土地”。他死后简葬于厦门集美自己的故乡。

  陈嘉庚,他言行如一,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他是最伟大的华乔!最伟大的炎黄子孙!富人的榜样!穷人的偶像!

  一眼一世界,一思一观点。

  我是“百家号”作者“壹壹”,在信息交织的时代,很高兴,遇见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