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家于漪教师节寄语青年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和成长放在首位,是师德师风最鲜

  这几天,93岁的人民教育家、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不时守在电视机前,有一件事让她挂心。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那里的老百姓情况如何?尤其是学校里的娃娃们,都还平安吗?”让于漪十分感动的是接下来的一幕幕画面:地震发生时,当地幼儿园老师立刻放下手中的碗筷,一次次地飞奔到楼上,把孩子们抱出教学楼,安置在安全的地方……

  “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不知道他们的模样,只看到他们飞奔的背影。他们都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值得我们每位教师学习,这就是教育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谈到这里,于漪哽咽地说,始终将孩子放在第一位,孩子们的生命至上、成长至上,这是师德师风最具体、最生动、最鲜活的体现!

  从教近70年,今年的教师节让于漪感到很特别。2022年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很快,我们将迎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胸怀‘国之大者’,面向未来,‘新长征’途中的教师,会遇到新的挑战。”于漪说,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责任大如天,这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迎难而上——中国的教师一定要有这样的志气和精神,这是与中华民族的精神骨肉相连的。

  “要十分爱护青年教师,要鼓励青年教师成长,全社会要为青年教师营造良好的从教氛围和支持。”于漪十分关心当下教师的发展。在她看来,当前,青年教师面对的新任务不断涌现。比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老师只有勤学新技能,才能更好开展线上教学,守护学生的成长;随着“双减”和“双新”等教育政策的落地,对教育教学会提出更高的育人目标、更新的要求。

  “当老师,最难的地方就是要与时俱进,边教学、边学习,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于漪直言,“我自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教学方式和上课的方法,也没办法用到现在的课堂上。”她认为,教师要有学习和进步的自觉,才能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的人才。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