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教学下乡:课堂直通农村 躬行换来真知

“到2035年,人民生活将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全国各处的农村,都会像鲁家村这样美丽富裕……”日前,在浙江安吉鲁家村田园综合体观光小火车上,一位身材挺拔、脸庞黝黑的小伙子正在给游客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这个小伙子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一名在读研究生。

课堂直通农村,实践检验理论,研究生教学课堂放到农村一线,学生们向乡村振兴带头人学习,到乡村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服务社会中检验教学成果。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稳表示,把思政人才培养放到基层、农村大地,能够解决以往人才培养中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两张皮”的问题,培养出的“黏着泥土”的研究生懂中国国情、笃定“四个自信”、了解基层状况,对群众充满感情、能解决实际问题,并切实投身到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的广阔实践中来。

在基层历练中增长知识才干

从2018年开始,杭电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举行改革,规定在毕业所须修满的27个学分中,必须包含“去全省设立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进行不少于3个月的乡村基层锻炼,由乡村劳动模范担任社会导师”,这一必修环节占2学分。

“可以理解为,思政研究生须下农村锻炼3个月才能毕业。”王海稳说,从2018年4月开始,学校共派出34名思政教育在读研究生前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安吉,浙江省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县——德清,以及浙江省生态农业县——庆元,接受基层教育,在土地中接受实践教育。

杭电推行“土地 ”思政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源自对传统研究生培养面临问题的深刻反思: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以往培养的研究生理论功底不错,但从学校到学校的普遍培养方式导致其对基层实际不够了解,做出的论文往往“空泛化、表面化”。二是培养毕业生能力单一,思政专业研究生缺乏多元能力培养锻炼的实验室、企业等现实场景,而如今基层治理实践日益丰富多元,基层、农村可让他们在广阔大地上提升认知、施展身手、锻炼才干。三是研究生就业意愿局限于城市、机关、国企等相对舒适领域,较少前往基层、农村及艰苦欠发达地区。

杨楷是杭电马院研一学生,2020年7月,他先到乡村报到,向明星村支书学习。安吉的许多村干部是乡村能人,能把当年经商的成功经验用于经营乡村。杨楷在上墅乡刘家塘村接受锻炼,村支书褚雪松带领乡亲们把蜗牛山风景区搞得红红火火,村集体经济越做越大,大家都跟着受益。

杨楷和褚雪松一起做群众工作,一起做乡村产业规划,一起出去开会介绍安吉县践行“两山”理念成功经验。他们还合作为村子拿到了“全国文明村镇”的硬核招牌。“社会导师的实践知识和能力,对我的研究生学习是必要补充,我对中国的乡村实践理解更充分更深刻了。”杨楷说。

在乡村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

许多基层干部意识到,乡村振兴,最缺的就是人才,特别是有思想、有文字能力的大学生。

杭电毕业生张胆琼在大竹竿村的锻炼学习中“成功练级”。在一次走访企业过程中,她发现村里的一家企业正申报高新技术企业,但由于资金不足,迟迟未建高新技术企业设备实验室。在详细询问相关后,张胆琼了解到,企业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和6项实用新型专利。她研究了安吉县的科技奖助政策,发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可通过专利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并享受20%的贴息补助。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张胆琼着手帮助该公司准备专利价值评估材料等。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依靠专利权质押,公司成功从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

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张胆琼把村里的企业都走访了一遍,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有专利的企业提升专利价值。她还在十几家专利代理事务所中挑选最具有竞争力的事务所,推荐给村里的企业,帮助提升专利申请量。目前,张胆琼已研究生毕业,并投身安吉基层治理工作。

如今,在安吉县余村,村民办喜事兴起了跳大鼓舞的新风尚。这个变化得益于在这里挂职锻炼的杭电马院研究生沈霄鹏。他刚到村里发现,同大多中国农村一样,一到晚上六七点,余村的大妈们就在村里的文化大舞台跳广场舞。有舞蹈底子的沈霄鹏也加入了大妈们的广场舞大军,顺利融入了村里的中老年社群。

从2018年6月开始,安吉县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其实,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模范生”的余村,更早就以村民自治决议的形式决定全村不放烟花爆竹。可村民们或多或少有些小嘟囔:“村里要办喜事,不放烟花爆竹,没有喜庆氛围啊!”机灵的沈霄鹏很快就玩出了“新花样”。他决定教大妈们跳大鼓舞,其实大鼓舞和广场舞差别不大,但显然更热闹,更能为婚嫁、乔迁、店面开张等喜事助兴。本来就是“广场舞明星”的沈霄鹏很快得到大妈们响应。随后的日子里,一到周末,沈霄鹏就和村里的大妈们挥汗如雨,一起在村里文化大舞台排大鼓舞。

“余村喜事大鼓舞已经是一道独特风景了,既环保,又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我想它是两山理论在余村的生动实践,当然,我们要感谢沈霄鹏给我们带来的生活新气象。”余村老支书潘文革说。

在服务社会中检验教学成果

杭电马院规定,研究生在乡村实践锻炼,都要有相关科研实践成果。3年来,研究生们共写出《奋力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全国标杆——以余村实践为例》《抓住发展红利期,占据旅游市场优势地位——关于安吉鲁家村发展的几点思考》《盘活乡村资源,打开两山转化通道研究》等20余篇论文,许多意见和建议颇有价值,被当地党政领导采纳。

“写在大地上的论文,带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既务实又接地气,思政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了解了中国伟大实践,才能更好地参与服务伟大实践。”王海稳说。

据杭电一些研究生导师反馈,这些经历过一段时间基层学习、劳动、锻炼的研究生,呈现出精神面貌、现实认知、综合能力的明显提升。他们所写的论文,广泛涉及农村、基层的丰富治理实践。在做实践项目、处理实际问题中,对困难挫折及复杂问题不畏难,展现出较好的处理能力。现在,思政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第一志愿去基层、农村的比例大为提升,目前有相当数量研究生已在基层、农村就业服务并崭露头角。

“这些年来,杭电马院培养的研究生,知识结构和精神面貌大为提升,实践证明‘校地合作,共谋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愧是一条新路子。”杭电党委书记王兴杰表示,乡村基层缺人才,学生缺锻炼,此举深化了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培养了学生向大地学习、于土地中躬行的深厚感情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