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好学生到杀人犯,90后杀手被判死刑却微笑致谢:他究竟经历了什么?

  这是阿呆爸第688篇原创

  

  阿呆爸育儿特约作者:扁舟

  你敢相信,有人在面对庭审时,不仅没有半点悔过恐惧之意,还会时不时地露出微笑、对法官做鬼脸。

  甚至在做最后陈述的时候,他还站起来郑重其事地向法官鞠了个躬,并淡淡地对法官说:“我没什么可说的,只希望能够立即判处我死刑,谢谢。”

  

  说完,罪犯脸上又露出了诡异的笑容。

  年纪轻轻,就背负两条人命,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满不在乎,这个男人,难道是一个天生恶魔,一个冷血动物吗?

  并不是。

  甚至,他还曾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孝子,一个重点学校的三好学生。只是糟糕的原生家庭,和不幸的童年经历,把他带往人生的歧路。

  读懂他的人生,我们才明白:一个人的宿命,原来就藏在他的原生家庭里。

  01.

  那个法庭上频频微笑的男人,原名叫钱忠明,1991,他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

  钱忠明的父亲钱宝生就是个混混,不仅没有工作,还喜欢赌博。每次钱宝生赌输了钱,或者喝醉了酒,就会对妻子樊守丽拳打脚踢,甚至还会把樊守丽打到下不来床。

  可樊守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女人,丈夫大过天的思想根深蒂固。面对钱宝生的家暴,她也只能选择了忍气吞声。

  然而,樊守丽的忍让并没有挽回这段失败的婚姻,反而让钱宝生更加肆无忌惮。在多次被打进医院之后,妻子实在是忍无可忍,就向钱宝生提出了离婚。

  夫妻俩离婚的时候,钱忠明只有1岁。

  虽然钱宝生没有尽到一天当父亲的责任,但他见钱忠明是个儿子,出于传宗接代的理念,他还是强硬地要求把钱忠明留在身边。

  虽然百般不情愿,但樊守丽还是拗不过钱宝生,把儿子留在了老家。她心想,钱宝生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虎毒不食子,他再怎么狠,也不会对自己的儿子下手。

  可遗憾的是,钱宝生就是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父亲。

  在妻子走了之后,钱宝生很快又娶了一个老婆。至此,马金库童年时的噩梦开始了。

  钱宝生对这个家不闻不问,继母对丈夫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自然就发泄在了钱忠明的身上。

  她常常把钱忠明一个人锁在家里,然后出门打麻将,或是回娘家探亲,孩子饿着肚子,在家里哭闹不休,也没人管。

  除此之外,继母还认为钱忠明就是家里的拖油瓶,花家里的钱不说,还败了家里的运。于是,继母经常对钱忠明拳打脚踢,有一次,她甚至把孩子的右耳耳膜打穿孔了。这也使得钱忠明从两三岁开始,就失去了一只耳朵的听力。

  

  两年后,钱宝生因为与人发生口角,并在愤怒之下把对方杀害,被法院判处了死刑。

  自此,钱忠明就成了“杀人犯的儿子”。

  丈夫死了,继母更是不想养着这个本就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于是,继母找到了樊守丽,要求樊守丽承担起抚养钱忠明的责任。

  可是,樊守丽和前夫离婚之后,已经组建了新的家庭,想要把前夫的儿子养在身边,恐怕丈夫不同意。

  可当樊守丽看到钱忠明瘦瘦小小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樊守丽动了恻隐之心,她决定排除万难,也要把儿子养在身边。

  02.

  为了让儿子能够摆脱过去,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樊守丽给钱忠明改了名字,叫马金库,让儿子跟着继父姓。

  在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樊守丽渐渐了解到马金库这几年的悲惨经历。她特别懊悔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下定决心,把儿子带走。

  为了弥补这些年的亏欠,樊守丽加倍地疼爱马金库。

  在母亲的照顾下,马金库戴上了矫正眼镜,也治疗了耳朵。樊守丽还开始攒钱,等以后可以带孩子去做耳膜修复术。

  都说饱尝过生活苦难的孩子,只要给他一点甜,他就会感恩戴德。马金库就是这样的孩子,他知道今天的好生活来之不易,更清楚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赢得继父的努力。

  所以,马金库自从踏入校园开始,就特别勤奋地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学校的三好学生称号。小升初的时候,他更是以全市前50的成绩,考入了当地的重点初中。

  

  本来孩子考入重点初中是一件高兴的事儿,可马金库的继父并不开心。

  原因很简单:重点中学的学费高,马金库不是自己儿子,他不愿意花钱。

  继父觉得,自己愿意养活别人的孩子,已经是很不容易。现在要为了马金库读书的事情花大钱,这怎么可能?

  再加上,此时的继父和樊守丽已经有了小女儿,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没能去市区读书,这个没血缘关系的却可以,这凭什么?

  继父的态度很坚决,他要求马金库放弃重点中学的名额,转而去读普通初中。

  可樊守丽却觉得,自己的儿子这么优秀,明明考上了重点中学,那当妈的就没理由不让他去上。为了孩子的学业,樊守丽背着丈夫,偷偷找人借了6000块钱,供马金库上学。

  03.

  樊守丽借钱的事儿,很快被老公知道了。他怒不可遏,和樊守丽大吵了好几天。

  马金库见妈妈为自己的事儿和继父争吵,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决定更加发奋读书来报答母亲。

  每次回到家,马金库也是争取表现,他主动承担家务,尽力讨好继父。

  可没想到,马金库一切的努力都是白费的。继父从来都只觉得他是一个多余的人,是樊守丽从老家带来的拖油瓶。

  想到母亲在家里看继父的脸色度日,马金库实在没有办法安心学习。

  为了让樊守丽的日子能好过些,马金库咬牙做了一个决定。他告诉樊守丽:

  “妈,我不读了。”

  从市里退学之后,樊守丽说服儿子到镇上读书。可才读了半个月,马金库又回来了。从小生活在缺爱家庭里的他内心太敏感,他害怕自己拖累母亲,宁可休学在家,也不愿意让母亲为自己受委屈。

  遗憾的是,马金库的步步退让,并没有挽回父母这段脆弱的婚姻。

  2009年,樊守丽又离婚了。这一次,樊守丽带走了马金库,还有年幼的女儿。

  为了养活儿女,樊守丽每天忙着干活,对孩子渐渐疏于管教。

  而马金库也辍了学,帮妈妈打零工赚钱。

  

  由于学历太低,马金库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2011年,马金库来到一家公司当起了搬运工,由于他听力、视力不好,个头也不大,所以在工作时,没少受同事的白眼。特别是老板,更是经常把他当免费劳动力使唤。

  为了养家,马金库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处处忍让。可忍让不代表他内心没有怨气,只是从小在屈辱中长大的他,早已习惯把情绪压抑在心里。

  然而,周围的人并不了解马金库,还以为他是一个逆来顺受的“老实人”。马金库越是退让,他们就越是欺负到他头上。

  04.

  2011年的某天早晨,还在睡梦中的马金库别老板的一通电话吵醒了,老板通知他去卸货。

  马金库虽然不情愿,可也没有办法,只好挣扎起床去了公司。

  到了公司之后,马金库的内心越来越烦躁,他的内心,突然萌生了一个邪恶的念头……

  他趁着大家不注意,偷偷走到公司厨房,往厨房里的粥里放了几十片安眠药。

  其实,当时的马金库并没有杀人的念头。他的想法很简单,他希望大家吃了安眠药能昏昏欲睡,自己也能趁机休息会儿。

  果不其然,很快药效发作了。无论是老板,或是员工,大家都头晕脑胀的。活是干不成了,老板赶紧带大伙儿去医院看病。

  这一次,是马金库第一次尝到干坏事带来的好处。

  当天晚上,正当马金库准备睡觉时,老板的儿媳又打电话来,说家里的灯泡坏了,叫他去修。

  修灯泡原本就不是马金库的工作,可老板一家使唤他惯了,早就把他当成家里的长工。

  没办法,马金库只好压着怒火,来到了老板儿媳家。

  马金库按照老板儿媳的要求,把灯泡换好了。正当他转身要走的时候,儿媳两岁多的孩子的孩子哭了起来。

  于是,老板儿媳又叫住马金库,说自己现在有事儿在忙,要他帮忙看会小孩。

  马金库解释道,自己是个单身男人,根本没有看孩子的经验。可对方依然不肯放过,甚至还大声地辱骂马金库。

  此时,已经忍无可忍的马金库已经失去了理智,他抄起墙角的斧头,朝老板的儿媳砸去。

  老板儿媳吓了一跳,随即开始大喊:“杀人了,救命啊!”

  

  马金库知道,如果她真的把人都喊来,那他不仅会失去这份工作,说不定还得进监狱。

  既然已经没活路了,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砍下去完事儿!

  黑暗中,马金库连续砍了二十多下,把斧头都砍断了,老板的儿媳当即就死在了血泊中。

  此时,儿媳身旁那一岁多的孩子又大哭起来。

  马金库没有细想,将斧头又挥向了年幼的孩子……

  05.

  杀人之后马金库来到了老板的办公室,前后搜刮了3000块钱,然后开着老板的车逃走了。

  可因为他从没学过开车,所以在开高速时,他的车一下撞到了护栏上。

  无奈之下,他只好弃车离开,花了两千多块钱打车回老家。他想回去见见自己的老朋友就去自首,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警方就把他缉拿归案了。

  开庭的那天,马金库的律师为他辩护,说马金库从小被父亲漠视,被继母虐待,这才形成了偏激的性格,希望法官在判刑时酌情考虑,不要直接判处死刑。

  可此时的马金库,早已对人生绝望了。

  他恳请法院尽快判他死刑,越快越好。他对法官说,自己早就活够了。这些年来,他经常做噩梦,梦见童年时候发生的那些可怕的事……

  

  2013年12月11日,法院判处马金库死刑,缓期两年执行。2016年10月14日,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将马金库的刑罚减为无期徒刑,并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

  马金库原本璀璨的余生,从此要在监狱中度过。

  他曾经是那样一个优秀、孝顺、懂得感恩的孩子,可就是因为童年时的不幸经历,原生家庭的摧残,性格渐渐被扭曲,最终变成了一个手刃1岁婴孩的杀人狂魔。

  还记得弗兰克·卡德勒曾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马金库的人生,便是如此。他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宿命,早已在你的原生家庭中埋下了种子。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最终这张白纸画成什么样,取决于他成长的环境。

  因此,我们所应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不要让原生家庭成为孩子不幸的经历,而要让它成为孩子人生最坚强的后盾。

  育儿不慌张,阿呆爸来帮忙,伴你和孩子一起成长。▼

  · 阿呆爸视频推荐 ·

  在微信视频号里搜索“阿呆爸育儿”

  观看每日精选教育、育儿视频

  欢迎大家关注

  孩子身上的毛病 其实都是父母教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