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对立,两者协作融合才是最佳

?

近年来,教育界中十分关注"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不少专家都在谈论这两个理论的对错以及是否合适我国教育等问题。前者提倡多约束、管教孩子,如李玫瑾,后者提倡尊重、自由,如易建莉。这两位专家曾经还在微博上互相"掐架",证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对的。

不仅在教育界,这两个理论是矛盾的,在不少家长心中,这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教育理论也是矛盾的。不少家长因为这个矛盾不知如何是好,感觉传统教育方便管教孩子但是又担心孩子天性、创造力被淹没,感觉自由教育能培养出更适合未来社会的孩子,但是太难管教孩子了。

其实,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我们不一定要把"传统教育"和"自由教育"对立起来,我们可以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看待这两个教育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在教育孩子时候既要用"传统教育"也要用"自由教育"。

?

01 停下教育之争,看看教育本身

有时候我们为了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不牺时间、精力去找各种教育专家的"真理",开始信奉某一个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像我朋友觉得国外的"自由教育"特别好,于是给孩子安排奉行自由教育的幼儿园,平时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孩子摔倒了忍着不扶孩子在一边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

但是她婆婆就觉得孩子幼儿园随便读就好不用读这么贵,十分反对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做事情,更看不惯她不扶起摔倒的孩子。

于是,朋友和她婆婆经常闹矛盾。

实际上,她们就是在争"自由教育"和"传统教育"哪个最好。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回归教育本身,客观看这两个教育理论。

?

02 盛行的"自由教育"被极端化

有一句话说得好:"没有绝对的自由",大多数哲学家都认可这个观点。同样的,不存在极端的自由教育,况且自由教育还带"教育"两字,必然还是不能让孩子完全放飞自我的。

可是现在很少家长能意识到这一点,大多数情况下只给了孩子"自由"

而没有教育,这就把"自由教育"极端化。能够把"自由教育"极端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家长们在认识上把它美化、理想化,一个是家长们在做法上难以把握度和技巧。

  • 在认识上极端美化

之所以说家长们在认识上把"自由教育"美化、理想化,是因为家长们只看到了自由教育下个别例子的优秀结果,也没有看到那些致使自由教育下孩子成功的其他原因。

举个例子,自由教育三本经典读物中的《窗边小豆豆》描写的真实场景是日本巴学园。巴学园对调皮的孩子特别包容,完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批评责罚,相反很理解他们,觉得是孩子的天性。日本著名节目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书中主人公小豆豆。

看似是这所学校培养了她致使她成功,其实从书中可以看到致使她成功原因还有三个:有一个理解她的妈妈;超强表达能力即天赋;正确的职业选择。

除此之外的《夏山学校》、《第五十六教室的奇迹》两本书中提到的同样推崇自由教育的夏山学校和56号教室,虽然也培养了不少优秀学子,但是这两所学校老师付出的精力比传统学校更多,而且学生本身就是问题学生或者贫穷学生。

孩子的成功的确离不开老师或者"自由教育",但是也离不开他们自身活跃的思维力、创造力或者拼搏的精神。

所以很难说,自由教育对孩子成功有多大的作用。因为看一种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适,是要看它是否揭示了人类成长的普遍规律,而不是这种教育下的孩子是否特别出色,我们不能因为几个优秀例子。

?

  • 在做法上极端自由化

当然,按照"教育要尊重孩子天性、人格"这一点来说,"自由教育"还是有合理性的。但怎么尊重孩子天性,要给孩子多少自由,怎么给予孩子自由确实又是一个大难题。

然而有些家长还没明白"自由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就开始给孩子放权了,孩子想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睡,孩子想看多久电视由孩子决定,长期以往孩子惰性发展,脾气变大,这还是"自由教育"的结果吗?这让孩子太自由,成了溺爱孩子。

还有家长向往幼儿园老师温柔,心思细腻,而孩子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甚至没有午睡、饭量的要求……以为这就是西方自由的形式,但这种形式下孩子渐渐没有纪律、不敬畏老师和家长,这样孩子长大后又怎么适应社会呢?

?

03 曾经的"传统教育"可惜被妖魔化

随着越来越多人出国,以及近年来外国文化渗透的影响,越来越多人宣传"传统教育" 是"高压教学"、"死板教授",把传统教育贬的一无是处。可事实呢?

传统教育背后传承了多年的精华,有着丰富的蕴含。先不说在传统教育下辈出的人才和知识分子多么的优秀,单说教学方法就十分丰富且饱经鉴定,如孔子的"因材施教"、荀况的"学思兼顾"、周敦颐的"进德修业"、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同时,传统教育也不断地为关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想象力、语言,以及传达做人和热爱生活的道理。

其实传统教育并不等同于高压教育,它还是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比如说学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是要按照课程标准、教育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等)来制定的,而老师教育学生如制作班会、游戏也要结合孩子年龄特征、心理特点。

除了把传统教育贬低之外,还有些人把传统教育变为拜孔子、读四书五经、学女道这样子来"妖魔化"。如果传统教育是这样的话,实际是扭曲了传统教育的本来面目,混入了迷信、封建。

我们应该认识真正的传统教育,不是只看网上对传统教育的贬低就一味看不到传统教育的好。

?

04 "自由教育"与"传统教育"需要协作融合

现在"自由教育"与"传统教育"之争,不禁让我想起曾经我们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候"传统文化"(东方文化)与"新文化"(西方文化)观点的交锋。曾经他们争个高低,随后东西文化进入了融合的过程。

实际上,"自由教育"与"传统教育"需要融合与东西方文化需要融合是一个道理。之所以会争"自由教育"是因为一直以"传统教育"为理念的我们打开了新视野,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旧的教育理念弊端一下子凸显,我们便容易完全反对传统,推崇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教育改革的必然过程。

如今,我们也要慢慢认识到两种看似矛盾的教育理念一定会慢慢融合,我们最终目的是综合两者的优点,为我们所用,也就是要回归到教育,回归孩子。

此外,我们从两个教育理论利弊看到,两个教育理论融合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自由教育需要传统教育中的约束力,传统教育需要自由教育的尊重、平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更适应社会。

不管是从历史发展的规律上说,还是两个教育理论本身来说,或者为了孩子,这两个教育理论都应该协作融合。

?

05 不迷恋专家,从实际出发协作融合两个教育

那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怎么让这两个教育理论协作融合为我所用呢?我们可以从三个原则上出发:

(1) 不要因为害怕而过多约束孩子

如果孩子要看电视,不少妈妈就担心如果看的没完没了怎么办?如果看完后神经兴奋,影响了后面的睡觉怎么办?更重要的是,如果为了看电视不好好做作业怎么办?的确,这些担忧确实难以避免,但是如果为了这一个小问题而产生更多问题就不值得了。

比如你的好意是孩子少看电视留出多时间学习,但是孩子因为不能看电视而使坏办法看电视,或者学习的时候心不在焉只想看电视,这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 自由不意味着什么都由着孩子

看电视还是要给孩子看的,但是一周看多少次、一次看多久等之类的就要我们来定,比如不能因为看电视影响了睡觉,也不要忘记了睡前的阅读;看电视只能是在写作业与睡觉之间的间隙进行;在固定的时间里完不成、做不好作业就要放弃看电视的权利。

此外关于自由的话,我们定了一周只能看一次,孩子想增加一次,让他找出三个理由说服我们,我们就增加一次就好了。

(3) 按时间阶段、孩子表现、教育某些方面来决定是"传统教育"还是"自由教育"

按照蒙氏教育理念,六岁前的孩子以"自由教育"为主,因为要释放孩子的天性,非原则性上的问题让孩子自己选择、决定,父母要挖掘其潜能。六岁之后因为要上小学了就要规矩规矩孩子,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除了这个阶段的考虑,也要结合孩子个人情况,像有些孩子思维活跃、创造力强但不闹,可以稍微自由些,但是孩子比较调皮就要稍微约束些,有些孩子比较内向、胆小就要更自由些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孩子表达。

教育孩子就好比帝道(尧舜禹的治国之道)、王道(周文王、武王的治国之道),不能着急着看见孩子迅速成长、听话、乖巧、优秀的表现,因为一般能如此快见效是霸道的教育(春秋五霸之事)。如果实施霸道,孩子可能就会像"短命王朝"秦朝一样不能持续成长。

慢慢在实践中协作融合"自由教育"和"传统教育",就是一种帝道、王道,这样孩子才能茁壮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