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 与小kiwi们一起成长——新西兰小学汉语教学小记

转眼来到新西兰已经六个月了,从最开始绞尽脑汁“适应”新西兰教育模式下的小学生,到渐渐可以游刃有余地掌控自己的课堂,这个过程虽然漫长,但也有趣。

面对完全不同于中国教育模式下的新西兰小可爱们,转变自己的思维和教学方式是最重要的,最大的目标是让他们在汉语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接下来,我把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摸索出来的教学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字教学——趣味性最重要

在汉字教学方面,我通常是伴随着讲课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汉字书写的练习。比如学完数字之后,带着大家一起学写汉字“一”到“十”;做手工的时候,我也常常鼓励学生挑战一下,写一个汉字在自己的手工作品上。

有时我也会把汉字作为独立教学环节,主要以简单易写的象形字为主。例如上学期学“山、水”两个字,我先是请三个学生到黑板上画一个山,然后告诉学生们“山”这个汉字是怎么演变的,让他们观察这个汉字和真实的山的相似之处。

讲完笔顺后,我会把提前打印好的田字格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练习。这时,我会走下去看每一个学生的练习进度,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因为就算很简单的汉字,对他们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因此为他们建立起信心非常重要。

此外,上学期为了减轻学生们对书写汉字的畏难情绪和练习时的无聊感,我特意选了三组这样的汉字:“木、林、森”“人、从、众”“火、炎、焱”进行教学。

学“木”的时候,我会让他们在这个字的上面用绿色的笔画一棵树;学“林”的时候再画一棵,猜猜两棵树是什么意思;学“森”的时候就再画一棵树并且猜这个字的意思,三组汉字都是以此类推。这种边画边写的方式符合他们好动好玩的年龄特点,使汉字的书写练习增加了趣味性。

对话练习——注重“角色扮演”

对话练习是学生们很喜欢的一种教学活动。我通常会要求学生们两人一组,这样练习起来会有一个互相带动的过程。

在对话练习时,我会选一些孩子们很喜欢的卡通形象,如海绵宝宝和皮卡丘作为对话的两个角色,这样大家都想上台扮演“海绵宝宝”和“皮卡丘”进行练习。

带领低年级学生练习时,我还会让他们模仿海绵宝宝或者皮卡丘的声音。这种带有一点“角色扮演”性质的活动非常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声调教学——将声调具象化

据以往我和一些留学生朋友接触的经验来看,让我觉得“哇,这个人中文讲得不错!”通常都是因为他们的声调标准,所以在我的教学中也很早就加入了声调教学的内容。

一开始,我先是介绍四声,描述每种声调声音走向的特点,并在白板上画图演示。我会让学生想象我们在开车:一声是在平地上开车,我们的声音也是直直地往前走;二声是在爬坡,声音往上走,像在问问题的感觉;三声是先下坡再上坡;四声是下坡,声音用力向下走。同时,我会配合手势和简单的拼音进行练习。

例如:ma,ni,wo ,di,并且通过一些已经学过的词,例如通过“mā”和“mǎ”意义上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学习声调很重要。在集体练习之后,我还会单独点学生进行练习。

在有了对声调的基本感知之后,每节课开始前,我都会用五到十分钟对声调进行巩固。形式主要是先带读,然后进行听力练习。我会在黑板上写没有声调的拼音,然后让学生听我的发音,判断是几声,并用手指比划一、二、三、四来告诉我答案。先是单音节词,然后慢慢进入到双音节,一次听两个声调。我还会让学生说一些词,我翻译成中文写拼音在黑板上让他们来听。

经过大概三节课之后,基本上一半的学生建立了声调的意识,一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学生学得最快。在讲了声调之后,五到八年级的一些学生在写拼音时就会有意识的主动标上声调了。

数字教学——在游戏中进行

学完声调之后,一个很好的练习材料就是数字,可以带着学生在声调手势的辅助下读每个数字。另外,在数字教学中我用到的游戏主要是猜数字和猜个数。

猜数字:

十张数字卡,选一张扣到白板上。学生一队老师一队,老师和学生轮流猜对方的数字。五次机会内猜到正确的数字即得一分,先积五分的队伍获胜。其中穿插“对”“不对”这两个词的教学。

猜个数:

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我的手里抓一把小磁铁,让小朋友猜有几个,然后带着他们一起数。

还有另一种练习方法就是做数学题,简单的加减法,让他们用中文说出答案,可以进行小组竞赛。

还可以让小朋友们找教室里有的数字,比如白板上标注的日期,教室里的数字教具等,都可以用作教学素材。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带着不同的趣味动作配合不同的数字练习。

对于小朋友们来说,中文的数字其实是十个不同的陌生发音,要做到准确的音义结合,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就要想各种办法不断重复,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数字学完后还可以带学生写汉字一到十,简单易写,且有成就感。

视频教学——调动感官多元发展

在搜索教学资源时,我发现了优酷和爱奇艺上有一个制作和剧情都特别棒的动画片《小蜜蜂》。它是围绕着一只小蜜蜂的生活展开的,涉及家庭、朋友等各个方面。

有不少集数都是有着明确的话题,比如“生日快乐”“对不起”“家庭成员”等。每集七分钟,时长也很合适。

在上课前,我通常会让学生先看一遍视频,然后会找出一些我们学过的词,例如:“你好,早上好,谢谢”等,在播放第二遍之前,告诉学生如果谁听到了这些词,就举手示意。

有时我也会担心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不懂,会时不时停下来问一下剧情。比如:“小蜜蜂现在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为什么小蜜蜂现在替蜘蛛送快递”.....

在有趣的动画片欣赏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脑、眼、口、耳多种感官,刺激智力多元发展,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记忆,而且更好地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新西兰的半年教学中,我不仅是在陪伴着学生们的成长,有时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的精神也在不知不觉改变着我,希望自己能够继续坚持,为他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汉语课堂。

作者简介

耿嘉宁,厦门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任教于新西兰Wairarapa地区Masterton的三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