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课堂教学?
“随着5G技术将带来更宽广的网络覆盖,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以及更高效的数据传送,课堂教学有可能迎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升级。那么,基于高速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究竟可以发生哪些改变?”
自夸美纽斯近400年前提出班级授课制实现有效教学以来,在固定的教室中,利用课本等教材作为传媒,教师传道授业、学生吸纳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固化,且一直未有本质性的改革。
但是,自互联网引进教育领域后,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经受挑战,当下智慧教学已经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呼唤。
作者朱雪梅,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但是受传授式教学理念与师生信息素养不足的束缚,以及移动网络流畅度、稳定性不足的客观现实,“互联网+课堂教学”并未成为新常态,而只是少数技术应用先锋者的实验。
随着5G技术将带来更宽广的网络覆盖,更稳定的网络连接,以及更高效的数据传送,课堂教学有可能迎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面升级。那么,基于高速互联网的课堂教学,究竟可以发生哪些改变?
课堂的时空范围被无限扩大
传统课堂教学有固定的空间,所有的师生交往故事都发生在特定的场域内,下课铃声的响起意味着教师的一节课教学任务已经结束。
但是,基于MOOC、SPOC学习平台的网络空间却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物理学意义的课堂,因为师生利用平台的互动交往打破了教学的时空界限,移动互联网使教与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
一方面,教师录制的微视频发布于平台上,课前、课后的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预习或复习;另一方面,借助课程平台的在线讨论与在线问答,使师生交往的空间不再囿于教室的范围,交往的时间也不再囿于课堂的45分钟。
可以预见,借助5G的优势,能够连接的学习空间数量会越来越多,空间连接的速度越来越快,未来课堂的时空界限已经模糊,泛在学习将以学生为中心而形成个性化的移动“小课堂”。
教室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互联互通
实现万物互联是5G技术最显性的结果,其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到教室中将营造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如教室中设备的开启、光线的调节、教学资源的调取、学习过程的数字化记录,已经重塑了教室的样态,或者说未来的教室将使所有服务于教学的资源联结为一体化的“室联网”。
譬如说,笔者上课的教室就已经基本实现了这种连通,教师使用的PAD成为连接中心,一键操控便可将硬件装备与学生终端、课程学习平台等软件资源互联互通,还可以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精彩观点即时在屏幕上展现、分享。遗憾的是,教学资源与设备之间的连接经常因不稳定的4G校园网而卡顿。
实现了“室联网”的教室,学生的学习更富有乐趣,求知的欲望更易于被激发,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便捷,探究性学习更经常发生。
特别期盼5G环境下,AI、AR/VR技术的应用,能够虚拟出许多难以亲历的学习情境,如自然灾害的模拟、分子合成的过程、宇宙空间天体系统的运动、真人模拟的英语口语陪练等。
如此,在5G支持下的人机交互,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传统教材无法实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实现更高的知识保留度。不过,智慧教室的装备投入经费多,普及的难度还很大。
一课多师的组织模式极大分享名师资源
从师生关系看,传统课堂教学只有一名教师指导全班学生学习,而基于网络空间的教学却彻底改变了“一课一师”的组织模式,它使双师模式甚至是多师模式成为可能。
正如“一块屏幕改变命运”的报道,是边远地区的班级运用网络,远程分享成都七中教师的授课内容,而本班原有的教师则起着组织、辅导、督查的作用。
再如,“博雅云课堂”正是汇聚名师的力量,研发一门门精品课程,通过教师的混合式教学分享名师资源,以缓解教育的不均衡问题。
体验良好的双师、多师教学模式需要些从云端服务器调用大视频、高清图像以及复杂交互功能。
过去的移动网络技术调用云课堂存贮的资源缓慢,常出现学习程序中断、延迟的问题,对复杂的人机交互、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的支持不够,导致远程教学的体验感较差,因而影响了教学效果。5G技术的应用将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有可能会大大促进名师教学资源的分享。
因此,未来的课堂,学生某一门课程的老师不再唯一,而可能是真实与虚拟的教师同台授课。优秀教师的学生则可能遍及世界的每个角落,“师生比”的概念将会被完全颠覆。当然,这对信息素养薄弱、教学效果不佳的教师势必带来挑战,从而间接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笔者以为,将名师教学资源开发为网络课程,借助网络空间人人通工程加以辐射、分享,应当是解决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最优途径,也是投入成本最少的举措。
“课堂学习超市”助推学生个性化学习
当前,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数字教材建设正在加快推进。相比较传统课堂教学的静态资源,网络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性、便捷性、交互性、趣味性与低廉性等优势。
在5G技术的支持下,将可以构建起集虚拟影像、视频、动画、音频、图像、课件、互动测试、文献资料等数字资源为一体的课程资源仓库,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能够自主选择的“课堂学习超市”,为因材施教提供资源的保障。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学习基础、学习行为习惯存在一定的差异,开展个性化学习才能发挥最大的多元潜能,但传统大班授课制受资源条件与师资的限制,很难实现真正的差异化教学。
现在学习平台构建的“课堂学习超市”,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并能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生学习结果及偏好进行挖掘、分析、预测,及时推送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包,从而实现精准化教学。
需要指出的是,“课堂学习超市”在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增加了甄别资源质量的难度,这对学生鉴别力及信息搜索能力是一大挑战,建议教师要严把质量关,认真筛选、研发优质课程资源上传至课程平台。
基于项目的混合式教学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毋庸置疑,5G时代,“线上自主探索+线下互动研讨”的混合式教学必将成为未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它也为课堂实行翻转提供了技术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是混合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班级授课方式的最显著特征。
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笔记本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指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与驱动任务,开展个性化、自适应的学习,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进程,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诊断学习效果,这种改变是自大班授课制以来教学方式的最大变革其实施流程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 课前,教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单与情境资料,指导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进行先行探索;
- 课中,教师针对先行学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维,并通过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活动进行及时指导与纠正;
- 课后,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拓展性探究任务及课后练习作业,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测评与个性化反馈。
从学习认知理论看,基于学习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更有利于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管理,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呈现项目学习的全过程,其学习环节大致可分为利用平台发布有现实意义的学习项目、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引入知识原理与学习素材、开展项目探究活动、展示项目研究成果、交流与评估项目质量、改进与完善项目成果等七个步骤。
在此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交往的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有利于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也使儿童中心论的教育思想得到落实。
总之,5G时代的到来,昭示着课堂教学的革命势在必行,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还是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均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未来学校的课堂教学必将走向全时空、广受众、多样态、自定义的智能化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