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粉丝“清华研究生”竟是冒牌货?售卖假文创获刑3年!
“学霸崇拜”的心理可以说是普遍存在,不过想拥有“学霸”的标签,门槛还是很高的,往往要与国内家喻户晓、数一数二的名牌大学相勾连,要么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顶尖院校。
而在互联网平台上,顶着“名校”“学霸”等光环,在吸引流量和涨粉上也具有天然的优势:一名“清华大学研究生”,通过拍摄校园风景、食堂、图书馆自习等短视频,声称在准备攻读北大博士,在短时间内竟然获得了百万粉丝的关注和信任。
“民警您好,我这边是清华大学。我们发现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名网红假冒我校学生,并以此身份销售大量含有清华大学字样、清华大学校徽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未经授权的假冒伪劣产品……”
由于涉及知名高校,公安机关对此高度重视。2022年8月,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针对涉案网红开展调查。
经过警方查证,坐拥百万粉丝的正能量“网红学霸”张某,其实并非真正的清华大学在读研究生,而是一名身份不明的无业人员。
原来,随着关注度越来越高,张某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分享,而是希望借助粉丝的数量和网络流量为自己牟取利益,于是通过网络平台,兜售带有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文创产品,包括钢笔、笔记本、徽章、纪念币、书签、贺卡等。
不过,代购正版文创产品的成本太高,于是张某选择铤而走险,购买了一些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并将这些商品以正品的价格卖给了消费者,从中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在公众的普遍认知里,能够“卷”进中国最顶尖的学府,就代表着拥有十分优秀的头脑和心智。
而面对“学霸”的头衔,不论是吹捧或是不屑,都在不经意间为其贡献了更多的热度,张某就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继而实施欺诈行为。
经公安机关侦查,截至案发前,张某通过抖音店铺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兜售假冒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文创产品,销售金额共计70万余元 。
最终,经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万元。
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繁荣,衍生出花样繁多的文创产品,成为行业新景观,催生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然而,文创经济在引起市场反响的同时,IP侵权事件时有发生,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绝,这些知识产权问题令人无法忽视。
本案中,张某通过网购方式,从未经清华大学授权的店铺购进含有清华大学注册商标的笔、笔记本、文化衫等商品,可见制作盗版侵权文创衍生品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消费者难辨真伪,也让依靠创意开拓市场的文创主体蒙受损失。
一个优秀的文创产品,从创意制作到推广保护,光靠文创主体显然是不够的。文创产业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
“学霸”原来竟是骗子!用一份假的学生证就能成功瞒天过海,在大呼上当的同时,该案也值得我们进行思考。
一个商标从无形转化为真金白银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财力,然而近年来,假冒注册商标的领域日渐蔓延。
本案中,张某抓住公众对于“清华大学”“学霸”等标签的信任,却又难以鉴别商标和产品真假的空子,假冒注册商标以次充好、破坏营商环境,不仅是对消费者合法利益的侵害,也是对商标秩序的危害,更是对商标权利人知识产权的侵害,依法应受到刑事处罚。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承载社会美誉度的高校还是悉心经营的普通企业,如若不重视保护商标,容易被不良商家攀附利用,通过“搭便车”等方式误导消费者。
因此,品牌还应不断提升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当侵权行为发生时,要积极主动维权,及时通过行政或者司法途径寻求救济。
也告诫各位生产经营者,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应当诚信经营,更应当树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共同维护市场秩序,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