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卡脖子”难题,院士专家为新疆超深油气勘探开发出谋划策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 于江艳 刘毅 通讯员 苏华报道)为解决制约超深层油气领域“卡脖子”难题,推进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开发持续向地球深部挺进,4月20日至23日,9位院士、数百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相关专家和学者共同聚焦塔里木盆地,为新疆超深油气勘探开发出谋划策。
此次超深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会由中国石油超深油气藏勘探开发技术研发中心主办、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承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方式举行,线下会议设在位于库尔勒市的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4月20日至23日,超深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交流会在库尔勒市举行。塔里木油田供图
会上,围绕“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与技术创新、强力推进中国最大超深油气生产基地建设”主题,院士、专家和学者对314项超深领域找油找气技术瓶颈问题和需求展开探讨。
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线上线下分享了自己在超深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就推动技术创新、增强国际合作、突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等内容,提出创新性思路、建议。
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油气田、技术服务公司的专家、学者,围绕超深油气勘探开发、钻完井技术攻关作精彩报告,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超深勘探开发技术进展及下步攻关方向、深地油气发展趋势等。
此次会议既交流了塔里木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的认识和成果,又分析了超深层的潜力和挑战,还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重点工作和工程技术攻关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塔里木油田进军超深油气、争做能源保供排头兵、当好深地科技种子队、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的信心和决心。
塔里木盆地油气大多蕴藏在6000米以深的地下,占我国陆上超深层油气资源总量的60%以上,然而勘探开发难度极大。在全世界衡量钻井难度的13项指标中,塔里木盆地就有7项指标排名第一。
进军超深油气勘探开发,既是落实国家深地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新征程塔里木石油人的新使命。交流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要加大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超深油气地质理论认识、万米超深层钻完井、特高压井口装备等关键技术,形成万米超深层勘探开发技术序列,打造国之重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