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家长:要想孩子初高中学习不费劲,小学带孩子做好这件事

  我有一个姑姑从事教育行业已经有40多年了,她在和我聊天过程中告诉我,孩子在小学阶段差距是不太大的,基本都表现良好、成绩稳定,但是当他们上了初中和高中差距就会慢慢显现,一些孩子会出现严重偏科的问题,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地理等个别的学科学习上非常吃力。

  听到这我有些纳闷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姑姑用一句话概括:“这类孩子在小学阶段接触的都是基础知识,对于科学知识的接触远没有其他学科多,再加上没有看课外书进行科学知识积累,学习这类知识相关的学科自然就费力。”

  

  科普书籍是儿童发展思想,了解所有科学领域以及发展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如果您让孩子只学习教科书知识,而忽略科普类书籍,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是有影响的。

  科普类书籍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使他们能够从科学的观点出发,理性的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地接受世界。

  所以如果想孩子初高中学习不费劲,建议在孩子小学阶段,多带孩子看科普书籍,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学科学习。

  

  听了姑姑的话,我觉得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很有必要,于是买了许多儿童科普读物给我家孩子。对比市面上的几类科普书,我总结了一下好的科普书的特点:一是对孩子有帮助,二是科普的内容有趣。

  只有契合这两点,才可以把科学知识、方法、思想、精神整合到一起蕴含在生动有趣的故事当中。

  

  好的科学书籍通常会向孩子们讲真话。当前的科学理论都不是最终的真理,而且当前的理论也是不完美的。

  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只有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孩子们才能学习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思维,并敢于进行称为智慧的创新。

  选择一本好的科学书籍有助于保持孩子对科学探索的热情,保护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让孩子不抗拒科学。

  就比如黄圣依的儿子安迪,年仅6岁已经熟知行星、陨石、空间站等科学知识,这都是因为黄圣依从阅读切入对安迪进行科学启蒙,并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推荐家长们入手这本《玩转科学》,书中精选250个经典的科学游戏,帮助孩子们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

  书中选取的实验一些是历史上科学大师们做过的经典实验,一些是最近发现的自然现象,还有一些是有生活趣味的科学趣事。涵盖了水、动植物、空气、光、人体与感觉、大脑与感官、运动、电磁场等各个方面的科学知识,内容涉及数理化、天文地理生物等各领域。

  如何称量空气?为什么喷泉中的水会喷出来?为什么月亮有阴晴圆缺?水车是怎么发电的?我们是怎么看到图像的?食物如何消化?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果实是怎么成熟的?树叶为何变黄?

  

  讲解每一个实验,除了说明实验材料和步骤,还会对实验原理进行解答。比如讲到如何发现空气的实验中,孩子会惊奇地发现玻璃瓶内没有进水的结果。

  而原因是因为玻璃瓶中的空气阻隔;如果此时将瓶口稍微倾斜,让空气跑出,那么玻璃瓶中的纸巾就会被打湿。除了原理说明,书中还进行了延伸,让孩子认识生活中更多的同类现象。

  

  这本书通过运用小实验、趣味制作、观察测量等游戏方式,帮助孩子打开科学视野,提升孩子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能够像科学家一样,通过观察、分析、验证等步骤找到答案。能够像技术专家一样,制造出自己想要的简易作品; 能够像艺术家一样,利用不同的色彩、小物件来创造艺术作品。

  

  玩中学、学中玩,越玩越聪明。喜欢的家长点击下方链接,好书带回家。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