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为民,香洲海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见行见效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 通讯员 丘云卿 陈永康
香洲海关“枫桥经验”实体工作室挂牌成立半年来,将“矛盾早预防、困难早解决、风险早化解”的工作方法嵌入日常监管服务全流程,充分发挥基层源头治理的“前哨”作用,竭力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在“萌芽之前”,做到爱企助企惠企,着力树立可亲、可敬、可靠的新时代海关形象,形成靓丽的“香关枫景线”。
“案中释法”化纠纷
“非常感谢海关的耐心普法宣传,引导我们配合调查并获得从轻处罚!”珠海某公司报关员张女士说。
张女士所在的公司主要从事电子加工业务,几个月前该公司因工作疏忽将未经目的地查验货物用于加工生产导致违法。为了帮助企业避免再次出现违法行为,香洲海关邀请企业人员到该关“枫桥经验”工作室开展“案中释法”。办案关员结合案件事实与情节,向当事人说明了其违法行为的性质,详细讲解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指引当事人积极配合海关调查,并最终依法作出从轻行政处罚决定。经过香洲海关的情绪疏导、充分回应、细致讲解,该公司充分理解和认可了海关的执法行为,并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为该案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行政处罚是海关行政执法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执法矛盾纠纷的高风险区,要做到“治未病”,就要将“矛盾早预防”工作“提前一公里”。为此,香洲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组建了调处专班,由主管法治工作的副关长、13个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和该关公职律师组成,制定行政执法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工作指引,强化释法说理工作,半年来该关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5宗,全部案结事了,无一引发执法纠纷,有效实现执法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助企纾困促发展
“我们有一批货物需要紧急出口,但是因为系统故障,导致我们无法提交对应的加工贸易手册变更申请,这怎么办才好?”近日,香洲海关加工贸易集中审核科副科长丘欣晓接到了三一海洋重工有限公司商务部总监李浩焦急的求助电话。
经询问了解,该企业一批货值约1577万美元的加工贸易出口货物已运抵口岸,但因实际成交的币制、金额与手册备案不符,企业在这批货物出口前需完成对应的加工贸易手册变更,如因加贸手册未能及时变更导致无法办理货物出口通关手续,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经济和商誉损失。
香洲海关了解到企业困难后,立即启动应急方案,深入排查企业问题堵点,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同时联动该企业主管海关加工贸易部门,当天下午就通过指导企业完成新手册的设立,办结余料结转等业务后保障货物及时顺利出口,在确保执法严谨、程序规范的前提下解决了企业困难。
通过“困难早解决”消解矛盾纠纷产生的“土壤”,是香洲海关坚持“抓前端、治未病”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点工作。香洲海关依托企业诉求“收集-研究-反馈-回访”闭环管理等助企机制,从速从好解决企业急难愁盼事项,输出优质高效的海关监管服务,半年来,共解决企业各类急难愁盼问题120余项。
“合规引导”防风险
“这些是企业在海关监管过程中的‘易错点’,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千万要避免‘踩坑’,自查发现存在违规情况要及时用好海关主动披露容错机制。”近日,香洲海关法制审核科科长李贝贝在一次外贸政策宣讲会上开展合规引导普法,引得与会的50余家外贸企业代表频频点头。
资虹是珠海格力大金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报关员,听了本场政策宣讲会,他写了满满几页的笔记,高兴地说:“这次普法活动对我们公司来说真是及时雨,让我们少走弯路,避免了不必要的违规风险。”
为减少企业过失违法风险,或最大限度降低已发生违法行为的负面影响,香洲海关“枫桥经验”工作室梳理企业在海关监管过程中的常见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一对多”政策宣讲对企业开展“合规引导”,帮助企业用好主动披露制度,做到“风险早化解”。半年来,38家企业向香洲海关提交主动披露,环比增长40%,均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或从轻减轻处罚。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黄铁安校对 | 彭继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