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市监蓝”护航“春耕绿” 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安全

  昌吉州强化农资产品质量监管,积极开展“双查”(现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加强宣传指导,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助力春耕春种顺利进行。

  “细”检查抓规范。

  紧盯农资生产企业、经销商产品质量、价格、商标等关键环节,开展农资产品生产环节监督检查,消除质量风险隐患,重点检查化肥、农膜、滴灌带等生产经营原料把关、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出厂检验等,规范农资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督促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流通领域主体资质、索票索证、进销货台账、产品标识、质量合格证明以及明码标价等内容,严查销售假冒伪劣、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虚标含量、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26人次,开展生产现场检查46家,检查销售主体51家,发现生产企业问题隐患16条,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对抽检不合格产品的3批次产品开展前期调查取证,目前案件正在办理之中。

  “严”抽检保安全。

  充分发挥监督抽检在农资产品质量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和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的“前哨”作用,开展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对不合格企业依法严厉查处,并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倒逼企业诚信守法生产经营,严防不合格农资产品流入农村市场,营造健康有序农资市场环境,筑牢农资产品质量安全防线。目前,已完成监督抽查45批次,其中聚乙烯覆盖地膜11批次、单翼迷宫式滴灌带29批次,农用化肥5批次。出具检验结果29批次,合格26批次,不合格3批次。

  “广”宣传提意识。

  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以及日常监督抽查,开展“实验室开放日”和农资打假保春耕知识进企业活动,积极向农资生产经营主体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督促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市场价格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等相关环保政策的宣贯,鼓励企业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开展农资产品“辨真识假”活动,为农民群众讲解假劣农资商品识别方法,引导农民群众科学选种选肥,旨在有效净化农资市场,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今年以来共开展宣传20余场次。

  “强”服务促发展。

  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技能优势,积极为农资生产企业开展委托检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指导企业加快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资产品,提前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质量等相关难题。对往年监督抽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开展产品质量技术帮扶活动,查找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质量缺陷问题,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协助企业完成整改工作。目前共计为23家企业开展委托检验105批次,助力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赵星儿、金梅玲)

  (责任编辑: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