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云岭论坛:百年云大 再启新程
余国鹏
百年砥砺奋进,百年书写荣光。
4月20日,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创新发展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致信祝贺。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秉承“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办学精神,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具体而言,100年来,云南大学从一开始的文工2科5系发展到现在的11大学科门类和83个本科专业;100年来,云南大学先后培养了30余万名优秀毕业生,为云南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回望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历史。云大是历史悠久的,100年一脉相承的历史,在国内高校队伍中并不多见;云大是独树一帜的,其扎根西南边疆,充分利用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族、地域资源,形成了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6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1门,尤其在民族学、生态学上更是成果丰硕;云大也是备受期待的,从100年的历史风云中走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前行,云大如何续写百年辉煌新篇章,作出新的贡献,大家都寄予厚望。
百年历史积淀和边疆丰富资源,是云南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发挥更大作用的两大优势。比如民族学,按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央民族大学与云南大学处于A+档并列全国第一名。为何云大的民族学如此优秀,一是先天优势,云南是多民族地区,开展民族相关研究的资源极其丰富多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历史积淀。如开设时间早,云南大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即开设民族学专业;如学术成就高,大师云集。云大民族学汇聚了方国瑜、吴文藻、费孝通、许烺光等享誉世界的大师,创造了学术界称誉的“魁阁”学术共同体模式。其他专业也是如此,只要用足用活这两个优势,就能创造出一番业绩。
在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其中一个是“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为在民族学上的独特优势地位,2020年,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被列入中央统战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国家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名单;不久后,云南大学迅速启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计划,推进知识创新、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队伍建设等工作,全面服务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高校学术研究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体现云大一贯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在推动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百年云大历久弥新,百年荣光再启新程。在古朴温润的东陆校区外,呈贡校区风景秀丽、朝气蓬勃;在传统“老牌”学科基础上,守正创新、服务人民,新的成果不断涌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期待云南大学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