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探索政法青年人才培育新模式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任晓宁 通讯员丁宇康)2022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委政法委聚焦优秀政法干部培养,将挂职锻炼作为助推政法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开展优秀年轻政法干部“双向挂职”,着力构建起“多岗历练、多向锻造”的年轻干部培养机制,为平安通辽、法治通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坚持择优选派,让挂职干部“多向锻造”。通辽市委政法委突出把好挂职“入口关”,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综合考量政法各单位发展需求和资源优势,择优选派德才素质好、有培养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开展“双向”挂职。注重把选派的挂职干部放在工作任务重、矛盾问题多的政工、宣传、信访等岗位进行锻炼,推荐旗县政法机关年轻干部到市直政法部门内设机构上挂“育苗”,选派市直政法干部到旗县政法机关下派“墩苗”,努力实现提升年轻干部素质和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双赢。

  坚持定岗明责,让挂职干部“有位有为”。严格落实挂职工作纪实制度,明确挂职干部岗位职务和分管职责,其中“上挂”干部分别挂任市直政法部门内设机构副职,“下挂”干部分别挂任基层政法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同步明确挂职干部职责分工,并通过召开座谈会、谈心谈话等方式,帮助挂职干部迅速进入角色、开展工作。

  坚持跟踪培养,让挂职干部“学有所得”。通辽市建立了市委政法委、市委组织部、派出单位、挂职单位四方共管,以挂职单位管理为主的挂职干部管理机制,由市委政法委建立工作台账,加强跟踪管理,派出单位分管同志为挂职干部培养联系人,挂职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业务导师,给挂职干部压上担子、压实责任。同时,建立“传帮带”责任机制,在“实战”中传授经验、教导方法、带好作风,帮助挂职干部在处理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提升业务本领、增强工作能力。

  坚持从严考核,让挂职干部“成长成才”。通辽市委政法委认真做好挂职干部管理“后半篇”文章,在挂职中期由市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带队组成考察组,分别赴挂职接收单位和地区对挂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督导考核,全面了解挂职干部履职工作表现。挂职期满后,由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联合通过述职评议、群众座谈、民主测评等方式,对挂职干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作出书面鉴定存入挂职干部本人档案,作为其进一步培养使用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