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开展“六大提升行动”,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上游新闻获悉,4月18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有关情况。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副组长李东洪;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闫中立;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少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樊伟强;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连建林参加会议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副组长李东洪谈到: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部署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持续优化“三无”“三可”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厚植发展“沃土”,明确提出“力争2025年底全省市场主体达到600万户左右”的目标。2022年,山西省深入开展市场主体建设年活动,制定实施“1+1+8+1”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十大平台”建设,市场主体总量达到397.9万户,同比增长26.1%;涉税市场主体182.1万户,增长32.1%;新登记市场主体103.8万户,增长1倍;企业数首次突破100万户大关,达到107.1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首次突破100户,达到114户。在各种超预期因素交织叠加影响下,市场主体逆势快速增长,实现了“量质齐升”。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好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研究制定了《山西省2023年市场主体提升年行动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并予以印发。

  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主题是“提升”。在去年全省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基础上,我们统筹考虑发展趋势和预期目标,围绕“扩数量、提质量、增效益、优结构”十二字方针,确定了今年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目标。市场主体增速保持在16%左右的合理区间,总体继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年底前,力争市场主体净增64万户左右,其中企业净增21万户左右。力争全省市场主体中企业占比达到28%左右,每千人拥有企业数达到36户左右,超过上年全国平均水平。力争涉税市场主体占比达到47%左右。

  《行动计划》重点安排了6个方面提升行动,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促进市场主体提质增效、提速扩量、提档升级。一是开展个体工商户转型提升行动。二是开展“小升规”培育提升行动。三是开展“规改股”培育提升行动。四是开展“股上市”培育提升行动。五是开展“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六是开展“十大平台”集聚提升行动。

  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好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的作用,按照“五抓五提升”的要求,进一步凝聚各级各部门抓落实的工作合力,抓细抓具体、抓实抓到底,上下联动、齐心协力,让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举措在末端发力、终端见效,持续推动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闫中立谈到: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持续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孵化平台、构建创新生态、加强试点示范,全省双创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双创全链条孵化体系不断完善。围绕项目发展不同阶段的空间需求,大力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等各类双创载体,提供“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的双创全要素服务,逐步构建起“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建设省级及以上孵化平台696个,入驻企业4万余家,有效降低了广大创客群体创新创业成本。

  2022年,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26.4%,比全省市场主体增长快0.3个百分点。同时,质量也在明显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882户,同比增长9.2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13户,同比增长54.3%。

  截至2022年底,已入驻企业1161家,同比增长27.7%。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661项,同比增长43%;引入基金44只,同比增长57%;引入产业化项目176个,同比增长48%。各智创城创新形式丰富多样。智创城1号形成了“科创飞地”模式,智创城2号形成了“带土移植”资源导入模式,智创城3号形成了“研发+生产”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全省智创城特色鲜明、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建设格局已初步形成。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双创支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要着力打造高水平双创平台,加快推进智创城产城融合、功能提升。下一步,山西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发力:

  一是在推动“四链”深度融合上发力。今年山西省发改委将从部门预算中列支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服务平台,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技术研发、产品检测、资金需求、规模生产、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共性问题,增强产业集聚粘合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二是在推动智创城功能提升上发力。研究制定智创城评估管理办法,推动建设集创业规划咨询、技术检验检测、创投金融投资、市场渠道拓展等一站式双创服务平台,形成“商务+规划+技术+金融+市场”的高能级孵化体系,进一步提升功能,增强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是在双创平台建设上发力。发挥好全省双创领导小组牵头单位作用,推动建设一批创新能力平台和孵化平台。2023年新增30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省级众创空间、20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细化分解任务,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加强工作调度,推动双创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是在项目资金支持上发力。今年山西省发改委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智创城和双创示范基地内的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单个智创城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区域类示范基地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对高校科研院所类示范基地、企业类示范基地的补助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通过支持一批公益性强、服务范围大、带动作用强的双创平台项目,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山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讲到: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上规升级是持续性培育工业经济新骨干的根本途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22年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7662户,为厚植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打下良好基础。为确保完成“十四五”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破万家硬核任务,2023年我们力争规上工业企业净增800户,并将采取以下举措。强化政策惠企,拓展升规渠道,优化服务帮扶,落实推进机制。

  山西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余胜华讲到:链长制和专业镇,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抓手,是集聚市场主体的两大平台。2022年,山西省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市场主体2200多户,营收总额突破3800亿元。山西省首批建设杏花村汾酒、定襄法兰等十大省级特色专业镇,全省各类专业镇达到262个,集聚市场主体5500多户,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下一步,在支持链长制工作上,我们将以巩固提升链长制延链强链为重点。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关联市场主体3000户左右,整体营收达到 4600 亿元。

  在支持专业镇发展上,将以巩固提升专业镇梯次培育为重点,大力实施四项举措。一是制定《山西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2023年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8大专项行动,30条落实举措。实施省级重点专业镇考评管理,建立科学考核激励机制,推动省级重点专业镇奋勇争先、率先发展,全力打造样板标杆。推动各市因地制宜制定专业镇培育方案政策。支持省级十大专业镇编制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二是实施梯次培育,开展省级专业镇评选认定,新认定省级专业镇5个以上,推动各市培育认定市级专业镇20个以上。聚焦增量培育,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遴选一批产业园区,推动家具、灯饰、瓷砖、箱包、酒店用品等专业镇布局。三是强化资金激励。首批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已按每个专业镇5000万元标准预拨,为体现资金“奖优扶强”,强化资金激励,我们已制定实施《关于首批培育特色专业镇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意见》,明确资金按照《山西省支持专业镇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的使用方向安排支出。四是聚焦统筹协同职能,形成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市县政府切实担负起推动专业镇发展的主要责任,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谋划、亲自研究、亲自推动;协调省专业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用足用好本部门的支持举措,推动首批省级专业镇发展壮大;加强市县对口部门工作指导,安排部署本领域推动专业镇发展工作任务。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赵文志讲到:我省农业产业化主体发育不足,产业链条短,精深加工滞后,全省进入全国百强龙头企业仅有两家。全省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326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仅为2.1:1,低于全国2.5:1的水平。去年以来,我们落实市场主体建设年的决策部署,优化创设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市场主体倍增。全省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850家,增长28%。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龙头企业826家。今年我们继续落实市场主体提升年工作部署,内强素质、外强能力,扎实推进龙头企业量质齐升。

  山西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讲到:在全省培育100个乡村e镇,是市场主体倍增工程重点打造的十大平台之一。山西省商务厅牵头成立工作专班,立足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大力支持乡村e镇建设,目前已建成电商产品展示体验中心71个,物流配送中心74个,电商产业培训孵化中心82个,培育和引进电商龙头企业202家,打造区域电商公共品牌82个、“小而美”特色产品自主品牌367个,培育网红和本地企业负责人2529人,带动就业3.8万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省已完成第一批30个乡村e镇验收工作,并对第二批乡村e镇建设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预计到今年年底,乡村e镇集聚市场主体数量将由2022年底的2746家增长至5270家。

  山西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任素芬讲到:2023年,预计全省工业类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将新增100个,“四上”企业将新增600个左右。

  下一步,将重点采取以下措施,高质量打造开发区建设升级版。一是继续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二是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是持续深化“三项改革”集成效应。

  山西省文旅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少卿讲到:今年,省文旅厅按照“先行先试、分类培育、示范引领”的工作原则,推动10个县(市、区)打造文化特色鲜明、市场主体活跃、核心竞争力强、产业集聚程度高、具有经济支柱效应的文旅康养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在涵养市场主体发展方面,重点从以下4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夯实平台载体建设。二是优化要素市场环境。三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四是强化政策支持保障。

  山西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樊伟强讲到: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工商户是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群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个体工商户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低,因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和营业中断,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生产和持续经营。按照“稳就业、保主体、纾困助力”“应保尽保、应赔尽赔”的原则,我们将开展个体工商户保险保障扶持工作,主要有四项保险内容:一是持续经营保障险,二是经营期间财产损失险,三是人员伤亡责任险四是公众责任险。

  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连建林讲到:促进市场主体提升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当前,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必须锚定目标,一抓到底。为确保一系列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有效激发全社会投资兴业热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市场主体提升年动员部署会议精神,聚焦聚力“五抓五提升”,狠抓各项政策落实,重点从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一是在强化统筹推动上精准发力。二是在强化政策落地上精准发力。三是在强化改革创新上精准发力。四是在强化为企服务上精准发力。五是在强化考核导向上精准发力。

  上游新闻 李东臻

  编辑:晋玄玉

  责编:周希

  审核: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