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华国锋便装出席家长会,临场的一番话,引得场下掌声不断
1974年3月21日,华国锋的小女儿苏莉的高中毕业会如期在北京166中学高中举行。
下午五时许,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华国锋如期出现在教室里,对于这个衣着朴素的男子,旁边的家长虽然觉得他很眼熟,但并未觉得有什么特殊。但是接下来,轮到家长发言的时候,以家长身份表态的华国锋的一番话却引得场下的众人掌声不断,佩服不已。那么华国锋究竟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让人有如此反应呢?
3月21日傍晚,此时正值北京料峭春寒之际,起身准备去开家长会的华国锋以家事为由,拒绝了司机开车送去的好意,随后穿着半新半旧的军大衣踩着路面的积雪,朝着学校方向走去。
此时正值孩子们的毕业季,学校叫家长前来正是为了,谈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一事。一路上,不少家长行色匆匆,若有心事。
走过人行道,穿过教学楼,华国锋在教室后排找了个课桌坐下。不久一个身着工人服装的李德茂坐在了他身边,在他刚刚坐定,华国锋便亲切地同他交谈起来。
华国锋微笑着发问“同志,你是刚下班就过来参加家长会吗,是做什么工作的?”
看到华国锋有些眼熟,人也十分可亲,李德茂也不畏生的表示自己是在工厂工作。接下来,两人的话题围绕着李德茂在工厂的工作问题,厂里的生产如何,家里过得怎么样等问题展开。
一时间,在场的家长尽管互不认识,也纷纷被华国锋的和蔼亲切吸引了过来。这其中,有家长对于华国锋忠厚的脸庞感到十分熟悉,不由得发问道“同志,敢问您贵姓?”
华国锋答道“我姓华,中华的华。”
但是有些家长因为离得比较远,听不真切,又再问了一遍,华国锋也不恼,笑着用手指在课桌上一笔一划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对于这个陌生稀少的姓氏,在场的众人感到更熟悉了,但是一时间却又没有想到是谁,接着开口道“同志,咱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恰好,班主任走了进来,看到齐聚一堂的家长,班主任抱歉地说自己来得有些晚,随后家长会正式开始。
在会议上,老师简单交代了一些事宜,在谈到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事情时,她表示学校将会让毕业生到平谷县去插队,同时还讲明了在下乡后,知识青年们的一些安排。
席间所有人都静悄悄的,有些人对于老师讲话的内容若有所思,但也有的家长则认为,平谷县是半个山区,生活条件落后,物资各方面都比不上城市,位置实在太过偏远,条件又艰苦,孩子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如果可以自己还是希望能把他们留在自己身边。
随后,在传达完所有事情后,此时时钟的指针也悄悄来到了7点。老师邀请各个家长上台开会,坐在华国锋身边的李德茂是第一个上台发言的,而其他家长也陆陆续续上台。
不一会就轮到了华国锋,他表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伟大指示,这一决定于国家于人民都是好事,我坚决支持我的小女儿上山下乡。”
此时在台下的老师,在听到华国锋的话后急忙表示“您现在只有一个小女儿在身边,根据政策规定,她是可以留在您身边陪着您的。”
老师的一番话让一些家长不免有些羡慕,但是华国锋却没有接受老师的这一好意,他表示“虽然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儿,她的哥哥姐姐都上山插了队,就剩她一个,但是当今农村更需要有学识的青年前去建设,在这个环境里,知识青年可以得到更好的锻炼,我们作为革命家长要听毛主席的话!”
华国锋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众人都如同受到了深刻教训一般,掌声瞬间在教室里响起。
家长会即将结束,一辆军车开到了学校门前,几个身着军绿色军装的同志的突然出现,瞬间引起了学校没有离开的家长同学们的轰动。这时,教室里的家长们才知道,刚刚原来身着质朴,讲出这样一番话的人,原来是华国锋同志。
然而,华国锋的这一质朴作风,与他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人民的行动是他一贯的作风。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也受到国家调任,来到了湖南湘阴出任县委书记。
此时的湖南依旧盘踞着大量的国民党特务与武装土匪,百姓民不聊生。
更令华国锋感到为难的事情是,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初到湖南,水土不服的难受折磨着他,听不懂的地方的方言,更是让不少同志无法开展工作。在重重困难之下,大量的南下同志望而生却,萌生了退意。
敏锐的华国锋察觉了这一情况,为了鼓励众人,他领导大家一起学习了学毛主席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其中他积极组织当地的群众筹建民兵,打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妄图破坏和平的特务。
因为彼时的地势辽阔,各个县的居民的居住都十分分散,为了了解情况,华国锋常常蹬着一双草鞋,提着一盏马灯风雨无阻地下基层。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专程到村里最贫穷最困难的家去,帮助他们挑水种地,了解他们的困难。终于,在华国锋的几经努力下,湘阴地区得以打开局面,真正实现了解放。
不久后,华国锋被调到了湘潭县担任县委书记,这个山区众多的县城中,很少有公路,村民们想要出行十分不方便。所以尽管这个小的地方出了大量的名人,却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
这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毛主席的老家韶山冲,位于深山之中的韶山冲是著名的贫困村,在彼时有民谣这样唱道“羊肠小道无人行,有女莫嫁韶山冲。”
为了了解韶山冲的情况,华国锋与几个干部背着小包,一连步行几十公里赶到韶山冲,对韶山冲的当地情况进行了解。随后,他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动实际例子说服当地群众只有组织起来才能脱贫,而后又领导全湘潭地区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为湘潭的发展带来了新生机。
这其中,血吸虫病在湖南横行,只是在一个小小的县城就已经出现了上万名患者。在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华国锋很是心痛,并满是自责的表示“这是我们的工作有失误啊!”
至此以后,华国锋与工作人员一起,冒着并被感染的风险,串村入户,切实了解当地的疫情,不仅如此,他每天都会召开两次会议,了解群众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的需求。在忙碌了一天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睡觉,而是整理自己当天的笔记。
而后,在回到长沙后,他针对血吸虫病传染区制定了一系列方案,建立健全医疗机构,通过将河沟、池塘等传染地区填埋的办法,将血吸虫的传染源消灭。
通过多方位的共同努力下,湖南的血吸虫传染源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感染上的血吸虫的患者也就此越来越少。
因为华国锋十分踏实肯干,所以众多乡亲对于这个北方来的大个子县委书记赞不绝口。这也让回乡探亲的毛主席第一次知晓了自己家乡父母官的名字,为此主席决定当面对他进行考察。此时34岁的华国锋,身着半旧的中山装,穿着布鞋,质朴的模样,让毛主席十分欣赏。在他汇报的时候,主席更是对他的对答如流、不吹不擂十分满意,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淳朴踏实的年轻人。
然而,主席的肯定并没有让华国锋因此飘飘然,他反而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作为位处南方的湖南,得天独厚的位置给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但这片土地却也出现了严重的洪涝水旱问题。对于湖南水流量低不稳定等严重的水问题,华国锋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但是想要修水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早先,湖南的水利就已经出现过一次下马事件,所以想要做好此事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他们经过近一年的实地考察与规划,在具体方案上交中央后,引涟水入韶山,进而改善湘潭、湘乡等地的农业水利工程就此敲定,华国锋成为了韶山灌水工程指挥长兼政治委员。
在近十个月的工期中,华国锋丝毫不敢有半点松懈,在工程开始之初,他一连数次地在各个施工现场穿行,并为了更好的解决施工问题,华国锋时常会与当地的群众、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有关单位负责人沟通,至此在华国锋的指挥下,水利工程得以按照计划顺利的推进着。
而在这其中,当施工队却在修筑至皂林冲隧洞时遇到了严重的困难,斜井大面积塌方,地面下沉了数十厘米,有的山坡深处出现了裂痕。对于这一情况,有工作人员建议改道,但如果真的如此也很有可能会让早先付出的努力就此白费。
华国锋在得知这一事情后,当即赶赴现场,并不顾他人阻拦,坚持要到塌方现场看看。随后,又冒着巨大的危险进入洞里查看情况,此时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等着拿主意之际,华国锋当即将众人召集一起,召开了座谈会,在华国锋的鼓励下,所有人都积极的献言献策,在经过几番讨论后,终于得出了不改道也能行得通的方案。
1966年6月,随着韶山灌水工程的投入使用,100多万亩农田得到浇灌,数十万人民得到惠及,原本令人担忧的洪涝干旱问题也就此得到解决。
在华国锋的带领下,湖南的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此毛主席在1970年见老友斯诺的时候也为此表示,湖南的建设离不开几个人的建设,华国锋就是第一个。
不久后,华国锋被调到了中央工作,可尽管如此他却始终保持着质朴的作风,在这其中他尽心尽力的协助周总理对国民经济、稳定物价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6年,在毛主席去世后,华国锋成为了新一任国家主席,此时新中国风波未定,华国锋与其他中央领导人一起,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以人民与党的意志为方向,让新中国就此得以翻开了新篇章。
1981年,华国锋辞去了中共中央主席的职务,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可尽管如此,他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质朴的性格,在他家里的家具,经常是坏了、破了实在没办法修了才会换。
为了不麻烦工作人员,在衣服脏了以后,华国锋为了避免脏衣服被工作人员洗掉,他还会到处藏衣服,然后偷偷交给自己的老伴。因为不希望引起轰动,打扰人们的生活,所以很少出门。
2008年8月20日,为中国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华国锋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