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比赛一等奖】《守护文化安全,凝聚兴国之魂》
原标题:【征文比赛一等奖】《守护文化安全,凝聚兴国之魂》
【征文比赛一等奖】《守护文化安全,凝聚兴国之魂》
国家安全主题的征文比赛作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创设以来一直得到全社会尤其教育界的大力支持,今年以“我心中的文化安全”为主题,吸引8所高等院校、44所中学逾13,000名学生踊跃参与。
获得征文比赛大专组一等奖澳门大学的贺一宸表示,自己对中外文化很感兴趣,也比较关注人类文明和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议题,刚好本学期修读中国语言文化的通史课程,对中华文化和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有更深入了解,引发他对文化安全的思考。来自内地的贺一宸认为,澳门多元文化共存的环境以及特区政府每年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都能使年青人在如何维护国家安全的议题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他又表示,与澳门同学的交流过程中,不难发现同学们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这反映澳门的国家安全教育做得很好。
贺一宸(右)及其指导老师
现在一起欣赏他的得奖作品:
《守护文化安全,凝聚兴国之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安则国家安——这是古往今来的历史向我们证明的深刻道理。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新时代青年手中,思考文化安全的含义以及如何维护文化安全已然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严肃课题。
文化安全是指一国文化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每个人心中文化安全的内容都可能不尽相同。而我心中的文化安全,有以下几个尤为重要的方面。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安全的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来源和赖以生存的根本。没有优秀传统文化,谈论文化安全也就失去了意义。再者,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是文化安全的关键。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如果国民没有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便会对其他文化趋之若鹜,抛弃自身的文化;反之,如若每个国民都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自信和认同,那么即使面对再波涛汹涌的文化入侵浪潮,我国的文化安全也能够坚如磐石。最后,中华文化持续发展的能力更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世界文化大舞台的竞争中,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中华文化应具有海纳百川、持续发展的能力,结合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从而保持持续安全状态。
文化安全绝不是高悬的空中楼阁,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文化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存亡,而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复兴了,国民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和话语权,因此,文化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命运都紧密相连。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这是古人在《周易》中留下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当今对待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应有态度。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舸争流。如今我国的文化安全也面临着许多威胁和挑战,这在外部体现为某些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强势的文化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动文化侵略;在内部体现为我国部分国民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传承和文化自信。因此,维护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道阻且长,仍须我辈青年不断为之付出努力。
在如何维护文化安全的论题上,人们一直争论不休。有的人提出抵制洋货洋节甚至废除高考英语的做法。但是,这样真的就可以维护好文化安全吗?其实,我们居住生活的澳门已经提供了最好的生动实例:在这座城市里,哪吒庙与大三巴比邻而居;中餐馆和西餐厅参差错落;春节与圣诞节同被庆祝。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吃西餐,过洋节,但也同样喜爱中华文化,热爱书法、茶道。不同文化能在澳门和谐共存,其实得益于澳门本地学校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文化认同乃至家国情怀的培养,使他们在面向世界的同时又能立足根本。由此可知,维护文化安全的根本并不在于对于外来文化的抵制,而在于对国民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培养。我们当然要预防不怀好意的文化侵略,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抵制外来文化,“闭关锁国”,那么中华文化只会变成一潭死水,停滞不前。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是维护好文化安全,让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正确道路。作为在澳门生活的青年人,我们是幸运的,我们既要学习继承好中华文化,更要利用好澳门中西交融、国际化的平台,拥抱世界,借鉴世界文化的优秀部分,壮大自身文化,并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如今,我们生逢盛世,生活在用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因此,我辈青年更要承担好肩负的时代责任,充分认识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维护好文化安全和国家安全,以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展”的展期由4月15日至5月15日,展场设于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