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世界地球日”宣讲进校园

      4月23日,在第54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之际,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展地球日宣传讲座活动,邀请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杨育文为学校师生作宣讲。

      ■ 矿山修复助力碳中和

      创新思路保护家园

      杨育文以《地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碳中和生态修复》为题,介绍了地面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法规和对策,结合山体滑坡案例提出了碳中和生态修复技术构架,阐释了将碳中和概念贯穿到地面矿山勘查、治理和生态修复全过程中的重要性。

      “将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不强行恢复到原生态,避免过多人工干预,是碳中和生态修复技术的总体原则,在这一原则下,我们有哪些要注意的问题呢?”杨育文向同学们提问,运用碳中和生态修复技术修复矿山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引得不少同学举手回答。他表示,碳中和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重在修订矿山生态修复相关标准、流程和规范,以及在地质灾害勘查、设计和施工环节中考虑低碳减排,并引入长效机制。

      “同学们以后毕业了,在工作中面对技术问题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把最新的环保理念与工作思路相结合,为社会做贡献。”他在宣讲中寄语学生,要大胆想象、大胆创新,有新想法新思路才能推动社会进步,进一步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 理论结合实践

      激励学生为社会作贡献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机械与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宣讲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及碳中和的修复技术,和在座同学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度契合,值得大家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此次宣讲活动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牢固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观念,激励大家为建设和保护唯一的地球生存家园作出贡献。

      “来之前我对碳中和生态修复技术很感兴趣,听完之后我很受启发,没想到在生态修复中也能采取低碳的方式。近年来国家很注重节能减排,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我会更多地去查看关于碳中和的论文和资料,希望凭自己的想法实现创新,尽可能地去优化工程技术,帮助国家实现‘双碳’目标。”该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22级学生齐天鹏说。

      ■ 引导生态文明理念

      全面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

      宣讲现场,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发放了200份宣传册,倡导青年学生珍惜地球资源、节约利用自然资源。江夏区矿产资源管理总站负责人表示,当天进高校的宣讲活动,旨在更好地激发青年学生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分重视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动员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每年都会在世界地球日与全国土地日开展宣传活动。

      在全区以“生态立区”作为首要战略的背景下,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实施耕地保护执法管护行动、地质灾害攻坚和生态修复青山行动、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和整合利用行动,都是今年全局“二十大行动”中的关键内容。

      江夏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认真履行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统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和保护的关系作为重大原则,全面做好自然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贡献力量。

      图文:肖文 唐晓敏 田静 李立月 刘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