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江边的这个村,美了,富了!
4月7日,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生态绿色发展和美丽乡村人居环境交相辉映。
编者按: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因临长江而得名。他们依恋长江,他们爱护长江,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图 | 文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通讯员 丁会云 张子龙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江岳阳段考察,勉励大家“守护好一江碧水”。
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位于长江南岸,有550户2500多人。在村东北角、长江流域中,日积月累遂形成一座延绵数公里、占地一万多亩的江心洲。
4月8日,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房屋整齐划一,白墙黛瓦,美丽宜居。
4月,长江江面白鹭翩跹,江豚偶跃水面;江岸芦苇自由生长,千亩油菜花刚刚凋谢,结出菜籽。
4月8日清晨,天还没亮,村里的池塘里星光点点。“90后”返乡创业青年孙永镜在池塘里忙着用虾笼捕收小龙虾,不一会儿,活蹦乱跳的小龙虾就装满了小船;82岁的老党员游兴发带领着由退休党员干部、上岸渔民组成的“五员格长”来到长江岸边捡拾垃圾,进行巡河净滩护江行动……
4月8日,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流域中的江心洲。2018年,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长江村主动放弃每年130多万元的承包费,关停了8000亩江心洲芦苇场,全面禁止江心洲上的生产经营活动,村民离船上岸。
4月7日,临湘市江南镇长江村,志愿者来到长江岸线捡拾垃圾,进行巡河净滩护江行动。
曾经,长江村村民靠渔猎为生,村民在江心洲上各圈其地,种芦苇、养牲畜,江心洲成了大家的“发财树” ,长江成了村民生活的“排水沟”。
2018年,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该村主动放弃每年130多万元的承包费,关停了8000亩江心洲芦苇场,全面禁止江心洲上的生产经营活动,村民离船上岸。
同时,随着长江实施十年禁渔,渔民上交了渔船和捕捞工具,告别已延续几代人的渔猎生活。
4月7日,长江村污水处理厂。该村于2021年建成两个污水处理厂,对村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排放。
4月8日,75岁的村民屈绪北老人在村中道路上捡拾垃圾,他原是渔民,一年也有几万元收入,上岸后,村里安排他保洁工作岗位。
4月8日清晨,“90后”村民孙永镜在池塘里忙着捕收小龙虾。他于2018年返乡创业,养殖小龙虾50亩,一年收入有18万多元。
4月8日早晨,客商上门收购村民捕收的新鲜小龙虾,当场结算。
2017年,长江村通过流转土地规划出2000亩的油菜花海,2019年举办第一届油菜花节,村子每天平均接待游客上万人。
目前,该村已举办五届油菜花节,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油菜花成了长江村的“金色名片”。
同时,长江村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绿色种植养殖业,栽种草莓、向日葵,养龙虾……集体经济正蓬勃发展。
4月7日下午,长江村党总支书记宋引忠来到长江岸边,回忆起过去,感慨万千。
3月8日,长江村举行第五届油菜花节,吸引了周边许多市民前来观光打卡。
4月7日早晨,长江村“油菜花生态农庄”的老板娘李剑蓝(左)和村民在晾晒鱼干。她于2018年上岸后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家乐生意愈发红火。
3月8日,长江村“一米阳光农家乐”的向翠阳(右)和丈夫在准备当地特色蒸菜,以准备接待油菜花节参观的游客。
4月6日,长江村怡迈制衣厂,村民在加工制作服装。该厂为上岸渔民屈北平于2017年建成,解决了20多个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4月6日,长江村草莓采摘园大棚里果香四溢,不少游客前来采摘。
4月7日晚,村民在长江村文化广场跳舞健身。村民成立了两支长河广场舞队,经常参加演出活动。
长江村新建的门楼和整齐的村容村貌。长江村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守护好一江碧水,促进长江“大保护”,打造“最美长江岸线”。
如今
长江村岸线绿了、生态好了、荷包鼓了
村民乐了、生活美了
宜居、宜游、和美成为
长江村的一张崭新名片
微信编辑 :伍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