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江教授与您分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家教家道

  一、国学智慧 — 高山仰止

  (一)儒、道、墨的文化高峰

  文化: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方式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的龙马精神

  1、天人合一哲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

  人与自然:

  顺天(孔子)

  事天(孟子)

  应天(荀子)

  认天(承认,认识)

  2、上 止 正精神

  上:努力 奋斗;

  止:方向 实现;

  正:在亲民,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七人之谓:

  人丁 — 生命;

  人员 — 脚踏实地;

  人手 — 工匠;

  人才 — 兵头将尾;

  人杰 — 团队;

  人物 — 别具一格;

  (否则 人渣)

  3、德风意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策略说:如果杀掉无道德的人而亲有道德的人,何如?

  孔子回答说:您主持国政,那里用得着杀戮!您用心向善,老百姓也就会跟着向善的。上位者的德行是风,老百姓德行是草,刮风,草必然随风倒。

  其一德风犹如核心价值观,泽兑万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其二做出个样子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孔子)

  道家:牛之精神(老子骑青牛)

  一是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上善若水:以柔克刚

  二是人之道:反者,道之动;

  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三是天公地道(四个层次)

  天道轮回:

  天经地义:

  【必须】

  欠债还钱;

  先来后到;

  正面清单,负面清单。

  天地良心:

  【应当】

  天之道

  尊老爱幼 脱贫攻坚

  男大当婚 女大当嫁

  天理不容:

  【严禁】

  破坏生态;

  坑蒙拐骗;

  贪污腐败;

  落井下石;

  乘人之危;

  违背公序良俗。

  四是厚德载物:

  厚德:心德、面德、口德、行德。

  载物:功名利禄。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

  平等:人格均等

  公平:得其应所得

  正义:弱势群体地位的提高

  墨家:精益求精、吃苦耐劳

  夫辩之,焉摹略万物之然(墨翟 小取)

  摹(摹拟)

  略(概括)

  兒字对生命的摹略;

  醫字对医疗的摹略;

  夢字对睡眠的摹略…...

  中华农耕文明:农业的命脉在于水,以水工为代表的工匠精神(实体经济)永远值得我们敬仰。

  如,春秋战国时期孙叔敖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què bēi)借淮河古道泄洪,筑陂塘灌溉农桑,造福淮河黎民。2600年过去,仍在发挥着作用。

  后李冰父子修都江堰,2000年以降一直恩泽四川。

  (对比:现代大坝寿命120年)

  儒、道、墨三者融蕴:

  从形而上来看,

  既进取(儒),又守正(道);

  既功成(儒),又厚德(道);

  既敢于(儒),又善于(道)。

  一个人完整的心态系统:是由儒家的奋进和道家的柔软构成。

  从形而下来看,一切脑力活都是体力活,一切体力活都是脑力活。

  做好一件事需要的是尽心尽力的执着。

  中国尽心尽力的执着工匠辈出:

  冶炼技术(干将 莫邪之剑)、

  木工(鲁班)

  纺织(绫罗绸缎锦)

  瓦工(扬青)

  天安门能工巧匠 蒯祥

  当代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和睦与孩子健康成长。

  一是和睦的理解:和而不同 有意义的快乐。

  婴儿呱呱落地;

  小孩拼图成功;

  考上大学的喜极而泣;

  闯过73 溜过84 活到99。

  家族欣欣 夫妻涓涓 兄弟恰恰

  二是成长的斜坡

  三是把握家庭U型走向

  家:生育合作社

  庭:经济共同体

  因此需要打开家庭教育的工具箱。

  打开家庭教育的工具箱

  (一)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

  1、珍惜不可逆的亲子时光

  0 — 6天性教育

  自然天性 静电 自然用品

  社会天性 三个以上朋友

  两年不带 二十年还债

  蹲下来 聆听花开的声音(卜劳恩寓意)

  (二)共同参与,发挥父母双方的作用。

  1、基调法则

  姓 名 字 号的底蕴

  名为基 字为调

  诸葛亮 孔明

  王 银 汝止

  韩 愈 退之

  钱钟书 默存

  2、问一个青 红 皂 白;

  青:青藜学士,

  红:人间烟火,

  皂:皂吏(基层),

  白:经验丰富。

  3、求一个甲 乙 丙 丁;

  甲:盔甲

  乙:线索

  丙:闪光点

  丁:完善

  4、容一个子 丑 寅 卯;

  子:种子

  丑:嫩芽

  寅:演变

  卯:蓬松

  (三)相机而教,寓教于日常生活之中。

  呵护三根

  1、善根 为善自然获福

  (沙莫尔利他行为)

  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

  用心于邪,百补而千穴败。

  年在严不在 春回椿不回

  (子欲养 亲不在)

  2、慧根

  舍得(薯条的案例)得失

  依直:

  不以怨报怨 也不以德报怨

  而是以直报怨(孔子)

  何谓不三不四

  三:天 地 人

  四:恻隐 是非 辞让 羞耻

  3、追根 到庐山 进得山来,

  李白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毛泽东主席: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园里可耕田。

  (四)潜移默化,言传与身教相结合。

  1、有意义:人类的三大生产

  (物质 精神 人自身)

  2、有意思

  品位(男 幽默 女 放开)

  情趣(茶三 酒四 溜达二 独自悠然)

  3、有愿景 平等 人格

  底线自由(不可缺)

  积极自由(可选择)

  幸福让,兴奋断,休闲谅,着急缓。

  4、四常教育(庄子:大道无文)

  1)常理:

  没有免费的午餐

  不劳无获 没有捷径可走

  事不亲历不知难(体力)

  教不知难不到位 学不到位不可为

  2)常规:

  先来后到

  借债还钱

  自得其乐

  自作自受

  3)常态:

  物质生产与交

  精神生产(意识与愿景)

  人自身生产(代代相传)

  服务(生产 生活 个人 社区)

  4)常情:

  隔代情感(无对错)

  老小老小(无好坏)

  礼尚往来(无可否)

  人走茶凉(无恩怨)

  (五)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关注两扇门以及可以不可以)

  1、玻璃门(幼儿期)快乐 清白。

  皎皎者易污 最忌阴影

  (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伤肾)

  慎:道德评价、正话反说、过激语言。

  要想孩儿好,必须尊三老。

  (老师 老把式 老里正)

  2、木门

  (青少年期)

  梦想 初生牛犊不怕虎

  激情似火

  佼佼者易折

  最忌火势无控

  树可摇晃 不可折断

  暴虎冯河不可为

  3、可以 不可 否则就会

  (六)尊重差异,根据年龄和个性特点进行科学引导。

  1、7 — 12岁呵护孩子的想象力

  梦寻需求

  拓展功能

  B区 — 视觉

  V区 — 听觉

  天然食物

  慎之又慎:激素 西药 补品 转基因

  2、13 — 18 岁

  1)合理行为

  非极限运动

  非超量运动

  2)知识结构

  没有科学技术,一竞争就垮;

  没有人文价值,不竞争自垮。

  3)双用维度

  功用与大用(门框与门开)

  (七)平等交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励。

  1、三个走出

  刀子嘴 豆腐心

  (装的)

  婆婆嘴 纠结心

  (万一)

  斗气嘴 攀比心

  (还不是)

  2、四宜

  言宜慢

  (有沉默的自由)

  争宜放

  (雷公不打吃饭人)

  心宜善

  (不相互差评)

  情宜长

  (给对方下台阶)

  (八)相互促进,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

  1、打开思路

  退一步(缓一缓)

  高一步(顺势而为)

  严一步(承诺的履行)

  挪一步(另起一行)

  精一步(工匠精神)

  均可海阔天空

  2、学 思 用 统一

  1)对舆情 打腹稿 (不随便)

  2)对迷茫 打开探照灯(三个有利)

  3)对纠结 打开降落伞(制度)

  4)对难题 打基础 (留下石头)

  5)对事业 打心眼认同(理直)

  6)对同事 打招呼 (范围之内)

  7)对要求 打开尾灯 (五边总结)

  (九)其他有益于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方式方法。

  知 信 行 合一

  百闻不如一见

  百见不如一验

  百验还需一思

  百思必有一得

  《论语》中,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也就是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这就叫博学而笃志。

  既要多问问题,又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而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易江教授简介:

  易江 男 出生日期1955年3月15日 中共党员。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教授。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联谊会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首位行动理论研究专家,其1990年博士论文《行动与行动说明》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行为经济学提供支持。长期从事大数据研究,曾在羊城晚报用整版的篇幅阐述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类型企业讲授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如何让传统企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运用算法话语权开拓市场。

  职务:曾任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院长、广东省总工会干校校长、广东省立法委员会顾问、广东省高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广州亚运会风险评估及对策”专家评估组组长等职务。曾任广州市企业评价协会会长,多次撰写广州市企业评价报告。其中关于广州行动的研究报告受到广泛关注。

  易江教授研究劳动领域和诣企业劳动关系30余年。对新时代群团工作、工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的研究。自1988年从事研究行动理论课题,是我国行动理论创始人。并与国际专家组一道研究诺贝尔获奖者成长密码,提出人的成长“六六模型”,从经济领域和全球视野,东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囯别思维方式、经济行为有独到的见解。